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6-10-21 17:27王成学徐伟勤薛鲁强
继续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实践

王成学 徐伟勤 薛鲁强

摘 要: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一定导向和推动作用。为了提高初级预选士官的新装备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对装备教学的评价和推动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装备教学课程一体化考核方法,分析了其内涵及作用,介绍了新装备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及实践探索情况,用“四个加强+四个提高”概括性地指出了课程一体化考核应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预选士官;新装备教学;课程考核;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预选士官任职教育是指以完成入伍基础训练后的新兵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学员的初级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以部队装备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维护为教学内容的一种军事职业教育。新装备教学是预选士官任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课程考核作为新装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更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一定导向和推动作用。为了提高预选士官的新装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对装备教学的评价和推动作用,文中分析了装备教学课程一体化考核的内涵及作用,介绍了课程一体化考核的模式与实践效果,给出了实施课程一体化考核应把握的问题。

一、课程一体化考核的内涵及作用

(一)课程一体化考核的内涵

预选士官新装备教学课程一体化考核是针对预选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和部队岗位任职要求,以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注重打基础和培养发展潜力,实现学习过程与课程终结考核一体、学习态度与军事素养考核一体、知识技能与岗位任职能力考核一体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其实质为: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学员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并将结果作为评定学员课程学习成绩依据的过程。课程一体化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控制,督促学员学习,强化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实现掌握知识与能力转化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员及时掌握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员的课程学习情况。

(二)课程一体化考核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新装备课程教学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知识点新颖、覆盖面广,对学员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预选士官的理论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在学历层次方面表现为初中、高中、大专和本科各个层次都有,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基础好的学员“吃不饱”、理论基础差的学员“吃不消”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学员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现象。通过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改革,可以消除学员平时学习抓不紧、考前突击的现象,强化学员平时对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

2.有利于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员教学实施的针对性

课程一体化考核强调对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特别适合于理论基础差异较大的预选士官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员可以根据学员的到课率、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和阶段性考核等,及时了解学员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清楚知道学员对哪些内容掌握的好,对哪些知识还不理解,有哪些学员没有跟上教员讲课的进度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辅导对象,制定辅导计划,补习相关理论知识。必要时,还可根据学员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有利于较全面地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课程终结考核成绩“一锤定音”在院校士官装备教学理论课程考核中曾是一个普遍现象。该考核方式不包含对平时表现的考核,忽视学员的学习过程,考核信度较低。而课程一体化考核能实现对学员的课程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学员对课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军事素养。因此,与传统的课程终结考核相比,它更能全面地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评价方式更加科学,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可信。

4.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大都采用“理论+模拟+实装”的教学组训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性训练(模拟+实装教学都属于实践性训练的范畴)可以分段进行,也可以穿插进行(“理实一体”的组训方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组成预选士官新装备课程教学的整体框架。采用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理论、模拟和实装教学过程中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装备操作技能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军事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军政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装备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及实践效果

(一)考核模式

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强调对学员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岗位任职能力三者考核的有机统一,主要由学习过程考核、学习内容考核和岗位任职能力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习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学习内容考核占总成绩的30%,岗位任职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40%。

1.学习过程考核

学习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到课次数(考勤),主要考查学员的到课率,其成绩比例占学习过程考核的30%。教员依据学员的到课次数评定成绩,到课率低于85%为不合格,无故旷课1次为不合格。二是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情況。课堂表现占学习过程考核成绩的40%。教员依据学员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课堂笔记以及遵守纪律等情况评定成绩。三是课后学习情况,主要考查学员课后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占学习过程考核成绩的30%。教员根据课前提问、自习情况、抽查学员课后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2.学习内容考核

学习内容考核主要针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时作业,占学习内容考核的20%。教员依据学员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评定成绩。二是单元测验和阶段性测验,占学习内容考核的40%。单元测试是指教员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和学习进度,分单元对学员的理论学习情况随堂进行考核,目的是评价学员对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强化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根据测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阶段性测验是指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布置的阶段性综合测验,包括教员根据教学要求布置的理论与实操的结合性考核、综合性习题测验等。教员根据学员完成任务情况和质量评定成绩。三是课程终结性考核,占学习内容考核的40%。课程终结性考核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员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全面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笔试和实操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实操考核主要是利用模拟器(或实装)进行实际操作考核。教员根据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或操作任务完成质量进行成绩评定。

3.岗位任职能力考核

根据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的要求,教员针对课程内容和学员将来的岗位任职进行考核。岗位任职能力考核主要强调对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向实践转化和岗位实操技能的考核。考核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理论考核,占岗位任职能力考核的30%。主要以笔试、口试的形式实施,考核的知识点和标准以《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抽取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二是实操考核,占岗位任职能力考核的70%。主要利用模拟器(或实际装备)考核学员对装备的实际操作使用能力,考核内容和标准以《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让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实操课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有实际装备时用实装考核,无实装时用模拟器考核;还可根据情况,请部队经验丰富的基层士官或军官担任考官,与教员共同组织考核。

(二)实践效果

通过者在预选士官新装备课程《××装备结构原理与操作使用》中进行了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1.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员平均到课率增加,请假的人次减少;课堂上学员能认真听讲、记笔记,消除了不遵守纪律的现象;主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向教员请教问题的学员比例明显增多。这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学员的军事素养也在迁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学员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把握质量明显提升

在以往课程终结性考核“一锤定音”的情况下,有的学员对课堂提问、单元测试、平时作业等不重视,认为只要考前突击,考试过关就行,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消化不好。而采用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改革以后,学员对课前提问、课后作业、单元测试、阶段性考核等形式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这些形式反复刺激学员的认知,强化学员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使学员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把握质量明显提升。

3.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模拟操作、实装练习以及最后的岗位任职能力考核,学员都熟练掌握了装备号手岗位的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显增强,对装备的认知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学员毕业分配到部队三个月后,笔者就学员培训质量情况到部队调研,部队反馈学员的角色转换、岗位任职能力与往届相比明显提升,能够较好地满足岗位任职需求。

三、实施课程一体化考核应把握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任课教员对课程一体化考核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加强对任课教员的教育引导,使其充分认清课程一体化考核对预选士官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贯彻落实各项考核规定,保证课程一体化考核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课程一体化考核的质量

课程一体化考核成绩的形成,需要教员在教学施训过程中将学员的到课次数、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各项内容的考核情况全部记录在案,保留好原始的数据,才能保证考核成绩客观、准确、公平、公正的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但这要求教员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实施。少数教员会觉得费时费力,使考核环节落实不完全到位。因此,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将课程一体化考核记录,纳入课程档案管理范围,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分析,了解学员的反馈,保证考核质量。

(三)加强考核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成绩管理的科学性

课程一体化考核成绩的形成,需综合利用学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为了避免考核的主观性及可能产生的舞弊现象,提高效率,增强真实性,需加强考核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成绩管理信息系统挂在校园网上,给领导和机关人员、任课教员、学员队干部、学员等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限。教员可根据考核的标准要求,通过校园网直接录入学员的各部分成绩,系统自动生成学员的最终成绩;学员可实现对个人成绩的查询,了解各考核部分取得的成绩;领导和机关人员可实现对课程考核过程的监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评价等。这样,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可有效提高成绩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加强对学员成绩的分析处理,提高考核对教学的评价、反馈和推进效能

课程考核的根本职能在于对教学的评价、反馈和推进作用。课程一体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关于学员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能力生成方面的信息。教员和领导机关要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加强对这些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充分掌握学员的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情况,为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通过装备教学课程一体化考核模式改革,对预选士官的课程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督促其学习,强化学员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有效解决了由于预选士官的理论知识基础差异大,新装备课程教学存在部分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对重点知识死记硬背、理解不透、岗位任职能力达不到要求等问题,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课程一体化考核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用勇于探索、改进,形成长效机制,定会使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利剑”。

参考文献

[1]郭春燕.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王成学,朱四华,戢治洪.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14(5).

[3]羅映霞.对高职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1).

[4]汤伯意,张保清.形成性成绩考核和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5]蒋鸣雷.注重课程考核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实践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期末试卷及其分析
机载设备课程综合性教学考核体系研究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