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2016-10-21 12:37刘淑丽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儒家思想启示

刘淑丽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学说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形成后,很快就被统治阶级承认,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对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也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著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努力探究和思索。

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社会;启示

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儒家思想的精髓,并对其进行现代性的诠释,使之成为和谐文化的“灵魂”。

一、“仁”的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儒家看来,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自爱心理,而丧失爱人的意识,所以儒家特别强调要“爱人”。如何做到“爱人”呢?按孔子的想法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克己复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1],即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儒家倡导通过“仁”的德性修养将作为外部约束的“礼”内化为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礼”是指建筑在宗法制度“亲亲”基础上的一整套协调社会秩序的规范。孔子教导人们要按照“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五伦的秩序做到“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长惠幼序、朋谊友信、君敬臣忠”十义。一个人要想做到“十义”就要在视、听、言、动等行为方面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品德方面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使自己符合礼的规范。因为如果具备五种品德就会“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2]

“忠恕之道”。曾子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所谓的“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即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能够从身边做起;而“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忠恕之道”的核心在于倡导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4]儒家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面对当下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弱势群体大量存在的现实,儒家的这些思想无疑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二、“礼乐”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它以“礼”与“乐”的相互支撑来追求和谐的统一,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儒家思想认为,“礼”的本质是“序”,“乐”的本质是 “和”。“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放群物皆别”[5]。“和”,意味着和合、和谐;“序”意味着等级、秩序。和谐与秩序是对立统一的。世间没有无序而又和谐的状态 ,也没有不和谐而有序的事物。“礼”规定了家庭、社会、国家巾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具有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内涵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提供给社会生活稳定的发展秩序。“乐”是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在内的综合艺术的总括,是声音、情感、动作的和谐统一,可以抒发情感,调节性情,感化人的心灵。“乐也者 ,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乐记》)。所以儒家提出“和为贵”的思想,是以一个和谐社会状态为根本指导原则的。而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和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爱之心,忠恕之道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但人际和谐还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如果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就必然会产生组织或社会内部的相互对抗 ,人际之间的和谐就会受到破坏。因此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官与天地同节”(《礼记 ·乐记》)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就是“公”与“私”的关系。儒家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要三为一体,通过人人“兼善天下”来实现“天下为公”,保障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指自然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天”是中国人表述自然界的最高范畴,指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人”是表示社会生活的概念, 是指个体的人或由人类构成的社会。中国古代哲学家通过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与构建“和谐社会”所推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天人合一”观蕴含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

孔子的“天人合一”命题强调用“天意”来协调人伦关系, 建立稳定协调的社会人伦秩序。孟子的观点“尽心、知性、知天”,认为人性与天道相通,人心是能感通的主题, 只要尽心,就能知性,继而知天,就可以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人相通”的境界。这都反映了人类早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朴素思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键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变天地分离为天人合一,恢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对人类摆脱目前的困境,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中庸”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中庸思想是儒家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中庸不是折,也不是中立 ,而是不偏不倚地把握“中”这个事物运动的准则。根据这个准则处世做人,就可以做得完美,恰到好处,是一种“中正” 的象征。“中庸之道”是一种追求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行为准则,一种勿过勿不及的状态。“中”与“和”有着密切关系,东汉郑玄对“中庸 ”解释为 :“名日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和”一词的含义为按“中”的标准去做事就会达到一种“和”(和谐)的状态,和谐状态是一种完美的表现,也可以说,“中和”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中庸》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达到“中和”,不仅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而且也实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 ,这正是众多儒者梦寐以求的为政之最高境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6]这是对“大同”社会状态的描述 ,也是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明鲜久矣。”(《论语·雍也》)。

中庸准则可以运用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个人思想言行等各个方面,在为君治国方面“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其中,“正”乃思想行为端正,为人处事必求合乎“义”。在经济上,必须“因民之利而利之”。[8]坚决反对“放于利而行”(《论语 ·里仁》)。在文化教育方面,必须要做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9]中庸准则要求个人在履行道德职责时“无过无不及”,一旦过了应有的度 ,就会使原有的道德要求变质,所谓物极必反。掌握中庸准则,个人必须崇德徙义,但也必须兼德。所谓兼德,就是不偏于一德。仁、义、礼、智、信、忠、孝、恕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交叉、互补。所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中庸准则在树立个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最理想状态都是“适度”。同样,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也需要“适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快速,又要稳定,求得可持续性发展。人的进步,既要强调创新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要追求和諧的全面自由发展。

儒家思想占据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主导地位、旨在维护社会政治统治秩序的主流思想,曾经以它的强大力量主宰着传统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绵延不绝两千余年。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在某些领域以特定的形式保留了它的痕迹,以其适合时代的方式存在着、繁衍着,或者是原生态的遗存,或者是经过了创造性的转化,从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后世自然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儒家思想何以绵延数千年却仍在发挥作用,其对于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颜渊.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子路.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里仁.北京:中华书局,2009.

[4]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雍也.北京:中华书局,2009.

[5]戴圣编,刘小沙.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礼记 ·乐记.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6]戴圣编,刘小沙.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礼记 ·礼运.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7]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颜渊.北京:中华书局,2009.

[8]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学而.北京:中华书局,2009.

[9]杨伯峻.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尧曰.北京:中华书局,2009.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309)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儒家思想启示
儒家思想与书法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