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2016-10-21 13:38潘文利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园政治思想

潘文利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高校是社会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文化传播与创新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通过和谐校园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和谐校园的涵义和特征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之意。“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等等,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和谐社会建设,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是通过深入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校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各归其位、各尽其能,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和谐校园应具备如下特征:①充满生机活力、依法治校、公平正义;②校风优良、诚信友爱、团结合作、乐于创造;③安全安定、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整洁宜人;④建设和谐校园。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有利条件

大学生思想教育重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建设和巩固和谐校园的思想政治基础。

1、 高校有一支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教师多年从事教学科研,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和谐社会理论有正确的把握。

2、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之一

大学生充满活力,对知识无限渴求、学习能力强。他们关注国内外形势,关心祖国的繁荣发展;关心支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随着时代发展,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不断发展变化,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必然为青年学生所接受。

3、高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首先,高校具有较多的管理载体,能够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将和谐校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以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认识、规范其行为、调动他们工作与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具有良好的文化载体,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增强和谐社会吸引力、渗透力,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再次,高校具有丰富的活动载体,通过将和谐社会理论内容寓于活动之中,开展诸如演讲比赛、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最后,高校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大众传媒载体,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工具,向学生传输和谐社会理论,使学生在广泛接受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构建和谐校园的新要求

1、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塑造人与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统一起来,通过民主教育和自我教育,促进人格和心智健康发展。同时,还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加强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建设,有效发挥法治的“硬约束”作用。

2、注重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环境

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营造平等友爱的良好环境,要把构筑诚信友爱的道德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倡导和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平等友爱的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努力把大学校园打造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精神净土。

3、注重加强大学生创造精神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对象成长的新特点,特别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实际,以及大学生求创新、求知、求乐的各种需要,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真正做到朝气蓬勃、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是认真解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摸清大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找准他们的思想困惑;二是正确把握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国情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巩固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基础;二是与形势教育相结合,要把形势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际环境和形势,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定;三是与政策教育相结合,适时进行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宣傳教育,把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方针政策上来,引导大学生把炽热的爱国情怀转化为为报效祖国而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

2、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一是开展道德教育,首要任务是 树立道德意识,要通过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三是推动道德实践,道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动道德观念和规范见之行动、落到实处。

3、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紧迫。大学生一般在17—23岁之间,属于成年初期或称青年晚期,是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高校要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深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和测评数据库,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媒介的优势,建立起教育、辅导、咨询和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要帮助大学生直面现实,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重要的是要教育大学生掌握阳光思维方法,乐观看待人生,百折不挠,积极向上,有一颗凡事尽力而为的平常心和健康人生哲学,始终保持人生追求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C],2004.10.

[3]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猜你喜欢
校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