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2016-10-21 06:11姚亚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呈现出多样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顺利开展以及传播,都成为时下的必要命题。多维度发掘中外合作大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有利于我们探讨与思考其创新发展的可能性途径与方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渐展现出了新的趋势,其传统理念、模式、内容等受到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进一步加大对外教育开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外合作大学遂应运而生,它不同于中外合作办学,从招生条件、教学模式和管理、师资构成、学校组织等方面看,更具独立性;它是拥有独立实体法人、独立校园的大学,实现了“不出国门享受优质留学资源”的目标,“在这样一所特殊的大学里,如何对学生进行有关国史、国情教育和有关国民品格、公民精神的政治思想引导,成为了中外合作大学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校长杨福家院士多次提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通晓中西文化的、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新的办学方式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国际化,使中外合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首当其冲地面向“国际化”背景开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理念与国外教育理念的博弈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自身内部的“多元性”特点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中外合作大学的文化多元性要求思政教育不断创新

(一)学生群体的多元性

中外合作大学由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学生和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学生共同组成,俨然是一个“小型联合国”。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学生文化背景在同一校园中呈现出多元性,而这一多元性也正是中外合作大学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之一。在这样的国际化校园中,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受的是英式的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常与外籍教师、学生接触交流,常有机会到国外进行交换学习,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传统在这里汇集、融合,势必产生中西文化多方面的交融和碰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都会随之而渗透进校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同时,由于在吸收国外优质大学理念的过程中,因为招生对象相对集中使学校学生群体特征明显,一般而言,学生家庭背景相对优越,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吸收新鲜信息和资讯,但同时不同理念又对学生主体的思想影响性和交融性比较充分。如,宁波诺丁汉大学本科学生招生要求其高考分数需在一本线之上,同时英语单科成绩需在115分之上才能被录取;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科生招生条件为学生高考分数线需一本线以上;在这样的招生条件下,学生入校之后,学校实行全英文教学模式和国外的教学评估体系。在这种“严进严出”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一般而言,学生家庭背景相对优越,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较高,成才愿望强烈;热情直率,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受家庭的影响,部分学生接触社会相对较多,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导致学校的正面教育、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因而,在这些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途徑、多形式的传播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群体的多样性

相应于学生主体的多元性,同样由于中外合作大学发展战略的国际化,其专业课教师面向全球招聘,教师队伍由不同国家的专业教师组成。其行政员工也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募。来自各国各地区的教师及行政员工群体,除了进行专业教学之外,同样需要适合自身的文化生活。比如在宁波诺丁汉大学针对不同国家的教师可以定期安排播放不同语种的电影,定期聚餐活动,还有组织不同种类的员工团体俱乐部进行定期活动,如自行车俱乐部(the UNNC Cycling Club)、瑜伽训练、体育类俱乐部(乒乓球、篮球等)、舞蹈社(Dance Club)、OL Dressing Club、UNNC Mama & Papa Club等等,这既是其自身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同时增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可能性,从而,实现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无形中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三)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由于文化主体及教育理念的差异,多元文化总是显示出其互相碰撞的情景,比如:语言问题、教学方式问题、工作流程问题以及对某些特定事务的立场观点和面对方式问题。当然,尽管此类的文化碰撞甚至冲突在中外合作大学中时有发生,比如,教学员工间、教学员工与行政员工间、教学和行政员工与学生间等等,都会出现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矛盾,但是,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及统一的校园情景,这种文化碰撞或者冲突,又能较好地得以交融。不过,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类似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所有的高等院校,甚至任何一人类群体中,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只是在中外合作大学中,这种形式表现出国际化的特征。

(四)学制模式的多元趋向

中外合作大学本科生多实施“4+0”(国内读4年,但可参加学校的交换生项目、留学项目和暑期短期留学项目)、“2+2”(国内学习两年、国外两年),国外留学生活的经历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异国文化,同时也让他们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中。建党9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整个世界中,但世界上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从未放弃“分化”中国的阴谋,比如,海外法轮功邪教组织、藏独组织,他们那些有预谋的歪曲事实的宣传,容易使海外学习的学生落入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陷阱。因而,高校要多对海外学生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多关注和关心,提高大学生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腐蚀,提升爱国情愫,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网络社会资源的复杂性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进入信息传播的全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多挑战。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所面临的全英文教学环境和与国外大学网上资源共享,使学生在获得学术最前沿研究成果同时,也使其能更多途径获得鱼龙混杂的社会信息,良莠不齐的社会论调和别有用心的事实举证等等都对这些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产生不良冲击。总之,西方国家从未放弃通过媒体、网络和文化产品等途径争夺优质人力资源,我们要牢牢绷紧思想政治教育这根弦,加强思政教育的建设,包括网络思想建设,多形式、多角度地深度建构思政教育的平台,从而让爱国情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里坚守,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

二、中外合作大学形式下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

中外合作大学处于多元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明确指出,“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继承、发扬,因而,在多元文化特征下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在塑造国民品格、公民精神等方面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这里,以宁波诺丁汉大学近些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和经验为基点,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从而能对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相关借鉴。

(一)坚守文化使命,积极创新“两课”

中外合作大学更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和国情国史国学的教育。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伊始,坚持开设“两课”,占领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并积极尝试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授课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自2006年9月起,采取了专题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中国思想传统”、“中国近两百年历史”、“中国文化名人”、“中国法律法规”等为观照范围,倡导“多元互观”、“中国立场”的治学品格和批判性思维的立体眼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逐渐尝试采取学生小组互助讨论模式、小班化授课模式和研讨性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更主要的是,大家达成共识:我们这所学校的学生更应该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学习和吸收中华文化的精髓。惟其如此,当他们踏上异国他乡深造或工作时才能够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试想,一个连自己祖国文化都不热爱、不了解的人何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改革后的“两课”是有初步成效的。学生说他们更喜欢老师们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欣赏他们的激情、享受着别样的平和、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去体味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开发特色学生活动,让思政教育“动”起来

为了营造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校园,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切地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海纳百川”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感化学生,推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自发地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比如,爱中华文化社举办每年一度的诗歌朗诵比赛和经典著作诵读的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取”的宗旨开展各类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社举办的国际生汉语演讲大赛、书友会的书画大赛等等,让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们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文化也以不同方式进入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国际生在这氛围中感受和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尊重。以上这些不拘一格的教育活动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浸润学生心灵。

(三)坚守党团建设,塑造公民品格

校园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传播不可替代的“润物无声”的力量,而且时间长、任务重,高校管理者需潜心研究并锲而不舍为其发展而努力,管理育人者可看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阵地”,他们在校园文化建构中发挥舵手作用和监督促进作用。

1.培育学生事务团队职业化

在中外合作大学中,要培养出具有好道德风尚和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培育好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不仅要有较好的英文水平,更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在学生中树威信、言传身教,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去看待中西文化。所以,学校积极为思政辅导员们寻求更多自我提高和学习的机会,进行自我职业定位,各司其职,逐渐形成一批专家化、专业化的队伍,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并且,各部门管理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为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而探索。在中外合作大学中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以及文化根基不可避免产生矛盾,但学校本着共同目标背景下,管理上取长补短,为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师生提供更好地服务。可见,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构尊重、欣赏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自尊、自爱、自强。

2.党建工作的常态化

本着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外教学模式,在独立的校区、独立的法人实体的校园内,全英文教学等等特殊模式,教学主要由英方负责,行政事务由中英方共同负责,其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由中方负责。宁波诺丁汉大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建工作,定位于八字原则:保证、监督、传播、沟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党建工作推动中,我们特别注意启发式教育,提倡循循善诱,避免直接填充式灌输带来的弊端和鸿沟,并在要求学生党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为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有何不同?

②作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党员,与国内其他高校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有何不同?

③作为一名党员,在成长获得的过程中,有什么是可以奉献给这个学校、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党组织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进行海外党建工作,遂制定了《宁波诺丁汉大学海外学生入党条例》(针对本科生),旨在是确保他们与组织的紧密联系,使其不至于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在英国进行交换学习的预备党员刘铮同学曾在给党组织的一篇电子版的思想汇报中这样写到:来到英国之后,身边能接触到的信息来源比在国内时多了很多,同时也就更能够听到多方面的消息。我也看到在国外的反华势力是怎样歪曲事实,丑化中国,丑化党。但是很多标榜客观公正的网站、媒体,却在用捏造的证据,采信单方面言论的方式来给民众灌输错误的信息。……我想,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客观分析和综合考量,一个人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或全盘接纳,那么或者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在纷乱的资源和言论中迷失自我。这是我应该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去探寻真相,获得真知的锻炼,让自己的认知水平能够尽量达到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相对于国内其他高校,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更多地接触各国人士,能更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对自身的重要性。

(四)抢占思政教育的网络宣传基地

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对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外合作大学模式下,每年都有部分学生留学海外,置身在异国他乡,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多种形式与之取得联系,如QQ、MSN、微博、微信,以学生喜欢、常用的联系方式,关心和鼓励他们,及时取得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还有以某组织的形式网络联系,如海外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国外党员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关心,通过视频参加国内党支部的活动和支部大会,使学生感觉到学校与祖国的温暖与关爱,传递着无国界的爱心,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对中外合作大学这样具有探路者性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效还需要时间的推进,但我们还是能从一些方面,看见这种实践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而且思政教育在因势利导的传承和变革中,与时俱进,有利于铸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赋予国际化视野,引导他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文化课程教研组.中国思想文化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序页1.

[2]蒋和法、王国荣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宁波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页196.

[4]诺丁汉毕业生“真情告白”[N].宁波日报,2008-03-26.

作者简介:

姚亚红(1979~),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成员、中国文化课程教研室教师、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宁波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GXSZ1301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创新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