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2016-10-21 07:37晴隆刘俊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施情感教育新课改

晴隆 刘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甚至是教育层面的意义,是亟待重视的课题。文章在界定“情感教育”和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因此,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及陶冶性,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一、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分析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实状况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同时,充分调動情感的积极因素,得以完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情感教育的内涵应当包括:情绪体验、情感生发和情商养成。在这层意义上,情感教育是塑造完善人格的过程,是如何在完全意义上成长为一个人的教育。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人文关怀较为缺乏,对情感这一深层次的问题重视远远不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片面追求高分、重认知轻人文等一系列问题。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过多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作用;偏重于认知方面的定量评价,往往忽视了定性方法的运用,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存在及其作用;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等功能。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情感教育的理论意义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个人必须有能力在其一生中抓住各种机会,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与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也就是说,对孩子的培养,不是以认知内容的获得为主,而是培养认知以外的情感。

2.情感教育的实际意义

(1)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均衡地发展。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性,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这种人文性内涵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所积淀的深厚的内涵,也基于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传承、文化内容。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对他人的友善,对自然的敬畏。这些都是民族文化中内蕴的丰厚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进而激起热爱生活与生命的热忱。

(2)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说,语文教育要想在把握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必须深入发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学语文的基础培养。如果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而无视人文的缺失,语文学科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高尚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和课堂本身就是传承人文精神、培养完整的“人”的情感的载体与平台。通过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与高尚智慧的灵魂对话,与积极的思想交流,不断充盈、丰富自身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解读不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日趋完善的人格与个性特征逐渐养成。

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我们实施情感教育的目标是让小学生热爱语文学科。“语文”应不单纯指课堂上的语文,也指生活中的“大语文”。能够理解、领悟正常的人的基本情感,自身拥有丰富的情感感知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有效传递。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情感接受特征,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也有利于情感的流动和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适度延伸课外内容,增强课堂的“带入性”,营造恰切的教学氛围。同时,注重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2.提升情感参与意识,丰富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它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冷静介绍,更不应该成为冷漠而强硬的技艺训练,它应该成为流动着热烈的教与学的良性情感和各种丰富细腻情感的情感场。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使语文教育具有人文关怀。于漪认为:“语文课教得有情有趣才能有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做好和所传授知识相关的课外延伸,为情感传递提供更广阔的背景材料;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在培养语文能力基础的同时,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和主体情感参与意识,运用艺术的引导,注重培养情感教育的基础。语文学习从来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习得,更是一种内涵广阔的生命体验。在《诗经》中感受古老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朴素的感情,在老庄哲学中体悟先哲的智慧,凡此种种,都是在丰富人文关怀。

3.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学评价要把握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教师切实注重情感教育。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做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尽可能地对信息、传递方式、途径等评价的形式进行积极的情感性处理。

五、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中,知情统一是其必然的规律,任何一方的偏废,都会导致教学行为的倒错,教学过程的偏执,教学结果的缺损,使教育主体的身心得不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语文教育是充分人性化的过程,在对语文情感教育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认知,而且应关注教学过程的情感性,学生的情感目标达成情况。新的评价指标应包含全新的教学观念,从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往往把情感目标作为认知的辅助手段。在小学教学段,教师更应做好情感引导和培育,毕竟这个年龄段的情感发展对其一生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都不仅进行着传递知识与掌握知识以及训练智力的认知活动,而且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师充满情感地教,学生充满情感地学,双方时时进行种种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体验着成功、满足、欢乐、自尊、兴奋及其他种种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伴进行。

参考文献:

[1]齐卫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

[2]杨兰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1(05)

[3]朱珠.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1(21)

猜你喜欢
实施情感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