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考

2016-10-21 13:32孔祥英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孔祥英

【摘要】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创新素质上,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一、创新素质的涵义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思维、知识、能力和人格。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和领域有勇于尝试的冲动,是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求新、求异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

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知识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及时汲取最新的知识;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石。创新能力是把创新意识与思维转化为有价值、前所未有、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确证和外化。创新人格是指具有敢于怀疑、批判、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独立性的品格。

二、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素质的现状

1、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学生们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和新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向教师和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的同学请教和交流的勇气,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和持久性。调查显示,学生目前在学习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较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意识到毅力和持久性,在学习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学习中往往是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甚至半途而费。

3、有敏捷的思维,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由于他们的知识功底不深,知识面不宽,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出现了“见树不见林”的现象。机械地学习,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知识掌握的死板,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表现的方式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太多的新意和突破。

三、阻碍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因素

1、教学理念的滞后。目前学校教学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得被动、积极性不高。而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看学业成绩,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教学理念滞后,方法呆板,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教师自身创新素质不高。由于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高,使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教学方法不灵活,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意识和与时具进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年纪较大、思想守旧、缺乏前沿知识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

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学校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忽视了学生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语言教学是培育人情感纽带的手段,却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路

1、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解惑为辅。学生自主性学习,即通过教师指导来实现,教师变讲授为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具体采用的步骤:①学生在教学前行自主性预习,自己质疑,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明确本课的重点。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学生经过预习后,能够产生自我理解和消化意识,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内容含量大。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能够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

(2)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要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课程结构。

(3)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较高创新意识的学生。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教师的创新素质的高低,教师代表学校的创新水平,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国家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拥有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思维、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重拾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因此,学校领导应把培养教师放在首位并落实到实处。定期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多给教师出去学习的机会。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学生正处于社会急剧变迁的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挤压日益凸显。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依赖性强,情感脆弱。只有先解决好心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的培养。心理亚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自身潜力的发挥。在教学中应时刻把握机会帮助学生调整心理障碍,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成功的体会,利用假想训练法,给学生设置假环境,谈如何能成功,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和想像空间。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和学到:要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自信心。只要把系统的心理教育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标。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发生了创新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灵活的方法,千方百计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表扬、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教师的批评、指责、训斥都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力。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其积极性。具体评价方式:

(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立刻说:不对,而是说:下次只要细心点,就不会错的。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只是在错误部分下面注个“?”有创意处给予鼓励和点赞。

(2)分层次评价。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更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