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日关系的几点思考

2016-10-21 14:01张琳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

【摘要】中日关系在大国关系中,一直备受瞩目。由于去年的特殊意义,更是让中日关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日关系的现状究竟如何,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又会有怎样的走向,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日关系;睦邻友好

去年恰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作为战胜国,我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在10月1日国庆节以外的日子举行阅兵式,邀请外国首脑更是史无前例,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对于这段历史,这场胜利的重视。正如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演讲中所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中日关系现状究竟如何,是很多国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在艰难中前行的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地缘相近,原本应该人缘相亲,但是近年来中日关系一直在曲折前行——自2012年“钓鱼岛争端”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随着2013年底,再度上任的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更是使中日关系陷入了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目前正在蜕变为亚太地区最危险和最不确定的双边关系。

1、纠结的历史认知

众所周知,中日关系中有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就是历史问题。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常因对历史和对那场战争的分歧“一夜回到建交前”。

由于去年的特殊意义,不仅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日本方面今年的态度或者说表现。2015年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今年将采用的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之前只有部分教科书篡改历史,而今年,他们在所有版本的教科书修改过程中,都对历史进行了篡改!而去年4月7日日本发布了2015年的外交蓝皮书,不提侵略战争,只讲日本这70年来对亚洲和世界人民所做的贡献。日方的这些举动,无疑会在今年再次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安倍这个人。安倍出身政治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国会议员。但安倍说,此生最崇拜并视为榜样的,就是他的外祖父岸信介。那么岸信介是何许人也?他有几个身份。他是日本前首相,他是日本极右翼分子,他是亲美反华的铁杆鼓吹者,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二战甲级战犯!安倍在他的《美麗的日本》一书中说:“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继承了岸信介的遗传”。

2、危险的安全博弈

和平宪法第九条是: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不会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去年4月份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去年的7月1日又正式通过关于“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重大修改。这是日本多年来试图摆脱战后体制束缚的努力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对此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以前:“你先打我,我才可以打你”;现在:“你不打我,我也可以打你”,甚至“你打我的朋友,我也可以打你”。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会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会带来哪些挑战和影响呢?主要两个方面。

一是达成制衡中国的目的。有专家称,未来一个针对中国的亚太“小北约”即将形成,日本将同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军事上进一步围堵中国,增强和巩固针对中国的“菱形包围圈”。

二是将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

解禁集体自卫权还意味着将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意味着日本在在台湾问题上单独或与美国一并实施干预。

在外交上,安倍第二任期推出名为“俯瞰地球仪”的外交政策。我们看一下安倍出访的对象就会发现他的挑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一方面选择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与中国存在领土或海洋权益争端的国家,想要构建反华联盟;另一方面选择诸如缅甸、泰国等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通过提供无偿援助、贷款等方式,拉近与它们的距离,挑拨他们跟中国的关系,挖中国的外交墙角。

继2014年3月和7月中国国家领导人成功访问欧洲、中南美洲后,安倍紧随其后也分别出访这些国家和地区,被媒体笑称为“尾随外交”,也就是说“习大大去哪,他就去哪”。可见其与中国进行外交博弈的色彩十分浓重!

3、对立的民族情绪

2014年9月9日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的一个对中日两国民众所做的调查(这个调查由日本“言论NPO”和中国日报联合发起)中我们看到中日两国民众对对方持负面看法的是高高的两条线。在中国的1500多名受访者中,对日本持负面看法的占到87%。而关于对中国的印象,回答“不好”和“总体来说不太好”的日本人达到93.0%。可见,今天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确实互有敌意,而且这种情绪有一种不断被激化的趋势。这种民意也会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股力量。

4、降温的双边经济

其实谈到中日关系,我们每个中国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尽管我们也知道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是很紧张的,我们也确实难以避免对这个民族有一些对立情绪,但是提到日本所生产的优质的商品,我们内心还是佩服,还是认同的!这从我们周围充斥的日本产品和去年春节中国人排队购买日本电饭锅和马桶盖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政冷经热“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的状态。然而这种持续了很久“政冷经热”的局面随着两国关系的紧张开始出现松动。这能否说明中日关系将会从“政冷经热”走向“政冷经冷”我们尚不能太早下结论。但是这样的信号正在提示着我们,中日两国的矛盾的确在全方位持续升温。

以上四方面就是中日关系紧张状态的具体表现。这一切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二、中日矛盾持续升温的原因

1、日本民族心态的失衡

日本自1894年甲午海战以来一直保持对中国的心理优势,虽然二战失败,却不认为是被中国打败的,加上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很快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仍然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强劲提升,日本感觉其“亚洲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战,滋生了“战略焦虑”。

最新公布的GDP我们已经是日本的两倍还要多,本来我们预计要到今年才能达到,去年就已经超额完成了。加上中国用一带一路的发展,统合亚洲,日本的区域影响力再度受到冲击,而由我国发起的亚投行,更被看作是中日亚洲秩序之争。

可以说,今天的日本得了心理疾病,如果给这个病定义一个名字的话,就是“对于中国崛起的不适应症”。近年来的中日频繁对抗,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2、美国亚洲事务的制衡

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引起日本的不适应,也在给世界第一的美国造成压力。中美“崛起国”与“霸权国”的矛盾凸显了出来。中日关系,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确实难以摆脱“坐二望一”的这种“成长的烦恼”。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崛起对其在亚太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将中国锁定为“亚太再平衡”的主要对象。但是现在美国想要由“反恐”转向“遏华”,他自己是力不从心的。所以美国急需要他在亚洲的好盟友日本来充当一个“马前卒”,把他想要制约中国的责任更多的转移或者说外包给日本,帮他一起遏制中国,这是很多时候中日博弈的症结所在。

三、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个对你友好和带来利益的国家,会因他是你的邻国而使这种利益倍增,而一个对你不友好和带来损害的国家,也会因为他是你的邻国而使这种伤害倍增。

我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然而,带出的是“水”还是“血”取决于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

希望日本能够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理念。我们再次敦促日本向同为战败国的德国学习,用虔诚的态度获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同中国一道,为亚洲,和世界人民带去福祗。

【作者简介】

张琳(1985—),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现任中国戏曲学院两办机要秘书。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历史课应如何进行中日关系教学
中韩关系的发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政治文化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