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风乍起,惊动满园花草

2016-10-21 16:35吴永全
新课程·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再创造方法论

吴永全

摘 要:新课改以来,多数老师研究的是自己怎么教,未曾摆脱传统教育的樊笼,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学生很难有独立创造的机会,出现应试力提高,学习力滞后。自从有了方法论重建,课堂教学就大不一样了。

关键词:方法论;会思考;再创造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基”后,“以学为中心”的研究一时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种模式是课改中的一大进步,可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十几年课改实践给予我们的教训是:任何一种形式上的硬性规定都严重违背了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我们应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必要指导”的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我校开展了“小学生数学方法论重建”的教学研究,就是将学生本位与教师的必要作用有机融合,让老师真正把心思花在学生怎么学之上,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突破传统的思维瓶颈,去“发现新大陆”。

一、还给探究主权,另辟蹊径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先独立钻研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从解题过程中得到方法论启示,建构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活动是向学生展现 “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探究中深入领会并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提高再创造的能力。

在他乡两次教学《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我特意把例1“0.8×3”你是怎样计算的?改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验证得数2.4元是合理的?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主动参与方法重建,课堂上学生思维风起云涌,除了教材呈现的三种方法:一是0.8+0.8+0.8=2.4(元);二是0.8元是8角,8×3=24(角),24角=2.4(元);三是竖式计算。第一次教学学生创造出:“把0.8元看做1元,3个0.8元就比3元少6角,所以是2.4元。”这种方法看似与竖式计算关系不大,但给同伴介绍了估算小数乘法的案例,对后置小数乘小数的检验起了很大作用。第二次教学学生用画图表示结果,画三个一样的长方形,把每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是0.1,0.8里有8个0.1,8个0.1乘3等于24个0.1,也就是2.4。学生会用小数的意义来说明0.8×3=2.4,已经深入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生俨然成为最好的老师。这样组织教学,学生的心智就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引发数学思考,这山还比那山高

小学生方法论的重建显然依赖于主体的独立思考,在这一层面,教师就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深情研读孩子这本奥妙无穷、美轮美奂的大书,在“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的同时,提倡“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在这样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思维方法的力量,体验方法论重建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8页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那天,多媒体出现故障,我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会儿,各种各样的答题纷纷出笼,黑板上展示出多种方法:

学生的方法已经够丰富、够特色,我既陶醉又满足,准备进行对比,优化假设的策略,小杰突然站起来说:“我也有自己的策略。”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冒着拖课的风险让他板演:

大杯:720÷3=240(mL) 小杯:240÷3=80(mL)

多么与众不同,多么可贵的创新精神,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真是方法论,风乍起,惊动满园花草。

参考文献:

郑毓信.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7:214-215.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再创造方法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目的论视角下看《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再创造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