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党员教师

2016-10-21 18:31张长宝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党课讲台社团

张长宝

支委的同志让我写党员事迹材料,其实,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党员,我们大概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有的只是作为一位党员、一位教师所生活的校园踪迹罢了。下面,我从到校以来的工作经历谈起,说说我是怎样尽到党员教师的责任的。

本学期,由于学院工作需要,我被借调去人事处负责人事档案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位教工党员,我始终认为: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工作需要,只要力所能及,只要上级布置下来,我们就要先执行,在执行中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是一位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组织观念。

我硕士研究生阶段读的是广外中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毕业论文定稿后,于2013年3月到学院参加教学工作。最初在思政部公共教学部负责《普通话》、《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入职不久,上述两门课只上了一周时间,上级即安排我转做思政部专职思政教师,接过一位离任老师的思政课,开始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次年这门课程改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学期开始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了处理好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在已有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海阅计划”,规定了一天中必修思政文献的“时间特区”,穷搜博览了与高校思政教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改革等相关文献,早阅晚修做笔记,特别是从中国知网下载的我们思政部主任黄斌昌教授的近二十篇文献让我获益匪浅。通过海阅博览,我迅速积累了思政专业理论基础,有幸拜读了与思政教学改革有关的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思政教学方面的探析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滋味。思政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相对称而产生的无形且巨大的张力和魅力,使我感触到:面向90后大学生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是党员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这是我从三尺讲台获取的内心感受。以此为动力,我积极探索了融文学、史学、哲学与思政理论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面对现实我深知,这必是一条长长寂寂的路,荆棘与蔓草丛生,朝霞与风雨相伴。但我是一位党员教师,我默默记着初登讲台时,思政部黄教授的教导:三尺讲台,终岁莫问荣枯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

后来造化弄人,学院于2013年10月调我到团委工作,当时,团委专职工作人员只有我一个人,工作必须要立即开始和学生干部一起做。冯新送院长的一句话让我努力地挑起重担。冯院长说:“团委也是一个讲台,而且是一个更大的讲台”。面对学院重托,在党团业务知识缺乏、与日常工作驳杂多端的紧张日子里,除了急用先学,海阅计划外,哪里还有更多的选择。天助自助者,一本北理工毕业生写的《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一本钟永圣博士写的《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一本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手册》,这几本书帮了我的大忙,工作思路、方法和策略,甚至是参加社团活动时的即席发言都有了源头活水。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学院社团活动资源有限,社团生存竞争激烈,经营一个社团的不易恰如父母养一个孩子!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学生社团存在娱乐化倾向。带着这些问题,我在看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后,及时提出社团“主业”意识,突出差异化社团建设,倡导学生机构与学生社团干部的责任、担当、定力、规矩意识,开展“部长读书活动”,社团活动得以有序开展。与青春活泼的青年大学生们在一起,我的心情总是晴朗的,眼中的风景总是清新的,浑身的活力总是无限的。这就是近朱者赤的效果吧。

至此,我在团委前后工作四个学期,用一位教工党员的话说,每次都是去“救火”的。虽然历史已经展开新的一页,但我在思政部和团委的工作经历让我受益终生,因为我努力过,付出过,感慨过,创造过。与学生干部们融洽相处,亦师亦友的记忆已经成为白水带风景区的景色,值得我倍加珍视。或许正是因为这层情感和理性相织成的深层关系,让我最近参加一位老师党课试讲的现场点评时站到了党员教师的立场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上周三下午,在学院业余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教授主持的第十期业余党校工作布置会上,一位年轻教师为我们试讲中国共产党党史,我受邀前往听课并被黄教授点将第一个点评试讲情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听课过程中不间断地记了笔记。在开始点评这位青年教师的试讲之前,我先谈了对党课教学的认识。到南方学院以来,我先后参加了第八、第九两期业余党校培训班,负责部分教学和管理工作。其间,我听了几位主讲教师的党课,形成了我对党课的认识。党课和思政课类似,想让学生喜欢就必须调动热情。从参加培训的学生角度来说,党课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知识,受教育;第二层是洗心涤滤,净化心灵;第三层是明确目标,树立方向,开始奋斗。因此,党课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一是党课格调要高,严肃活泼,不能讲那些低俗的东西;二是要说身边人身边事,可以举一些我们学院的党员教师的事例,比如工程系辅导员江老师、工商管理系辅导员陈老师、学院优秀党员教师等等这些学生认识的党员的事例;三是一定要有互动,鼓励反思,不能满堂灌,因为党史知识,学生们已经从初中、高中一路考过来的,他们自己都可以上台讲课;四是要认真备课,突出重点,不能忽悠学生,特别要将党史知识和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问题提到唯物史观的认识高度。从思政教育的意义上,我认为党课实质上是一门修身励志课。

接下來,我谈谈对试讲情况的看法。记得学院第一任督导办主任顾教授强调过:作为教学督导去听课,你一定要先发现至少三个优点之后,才有资格说别人的不足之处。这位年轻老师的试讲有至少以下三个优点,一是态度认真,积极准备;二是课件精美,图文并茂;三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作为同事,试讲中的不足也要明确指出来。第一问题是关键知识点问题。比如,我们听到你说“1912年召开党的十八大”、“党的一大上来自全国的十二位优秀党员”、“1934年因为右倾导致红军长征”,我相信这是你的紧张和口误,因为这是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试讲的,相信在学生面前这些问题不会出现,但关键知识点史有定论,不能口误。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文革问题。作为党课老师,要么一笔带过,要么闭口不谈,否则谈得不深不透,只能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有互动,不能全程独唱,适当地进行提问,引发思考,或者剪辑一些小视频,在讲课期间播放,避免课堂太沉闷。第四个问题是全程平铺直叙,没有重点,建议分时期、按阶段讲党史,最后提升到认识的高度,从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强调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问题。

坦率地说,指出一位同事的试讲存在的具体问题,往往要冒风险的。比如人家会说“你的课上得怎么样?”、“你怎么能毫不客气地指出别人的不足?”在平时相处的非工作场合,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我当然是不会这样言之凿凿、冒充大师的,但在党课的讲台上,在讲台有纪律、学术无禁忌的氛围里,我们至少不能误人子弟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党员教师的座右铭呢?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而我是一位党员教师,“求上进,负责任;常乐观,总认真”是我的信条,愿与大家共勉之。

猜你喜欢
党课讲台社团
缤纷社团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爱在讲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K-BOT拼插社团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