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路径研究

2016-10-21 19:43许晓辉李蕊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引导

许晓辉 李蕊

摘要:网络日益成为社会舆情的敏感区和发源地,其重要性、影响力和渗透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网络舆情深刻改变着社会舆论生态,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主动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设,掌握驾驭网络舆情的方法和艺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信息的引导功能,是当前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

一、网络对当今社会舆论的重大影响

1.网络具有很强大的舆论传播放大效益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并且可以同时兼具三种身份、扮演多种角色。特别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随手拍”成为常态,“微博直播”日益普及。在网络上,一则消息、一句评论或一张图片都有可能引爆网络舆情,只言片语、点滴涟漪可以在刹那间内波及全球、辐射全世界,引发网络社会甚至是现实社会的轩然大波和广泛反响。网络凭借便捷性、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和快速性等压倒性优势,强大互动功能推动着信息传播朝着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扩散与渗透。网络舆论以其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渗透力演绎了社会舆论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蝴蝶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这种舆论放大功能和效应并未止步,而是在持续强化和加剧。

2.网络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时代崛起之前,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文字交流和纸质媒介等方式,呈现出点对点、单向度、被动性和线性的特征。社会舆论基本处于官方掌控和主导的范围内,对于一些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和有悖于国家治理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防范、删除和封堵。然而,网络技术以其层级扁平性、多向互动性和交流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信息传播具备了参与自由性、共享性、交互性、共时性和网状性等特征。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工具的普及,改写了信息传播的规则,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彻底变革,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解除了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权和控制权,使得公众信息形成以及社会舆论大面积形成、大范围传播与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成为了可能。

二、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及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打破信息传播主体的一元化和垄断性地位,网民集信息的挖掘者、发送者、接收者、加工者、使用者于体。每个网民对网络事件的围观、点赞、转载或评论,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甚至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

1.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控制难

网民碰到新奇的情况或热点事件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群、社交网站等网络平台上发表看法、高谈阔论,尽情享受、挥霍网络赐予的言论自由,使其形成网民关注的焦点,使得个体零散的意见快速聚合,不同见解或意识形态的舆论剑拔弩张,就在这种汹涌澎湃的舆论“拉锯”中,迅速形成初具规模的舆情声势。在网络知名人物、“意见领袖”和主流媒体等介入后,网络舆情对事件的影响力度倍增,影响范围将呈波浪状向外扩散、放大,很快就形成了“滚雪球式”的传播效果。与其它舆情形态相比,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交互性、扩散性和偏差性等特点,个人主观判断、情感直觉和情绪化意味浓厚,因此极为容易出现非理性和群体极化的倾向。这对网络舆情的可控性提出了挑战,也给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增加了难度。

2.网络舆情内容丰富、复杂化

网络海量的信息和形式多样的服务功能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方面,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往往止于表面,通常按照自己既有的思维去认识、了解,容易忽略甚至不愿相信事件背后的真相。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社会利益结构重大调整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矛盾趋向激化,各种社会情绪此起彼伏。在網络这个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的飘渺空间里,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见,又有消极偏激虚假的蜚语,既有理性审慎、科学严谨的态度,又有无理取闹、无中生有的“奇葩”,网络虚假信息防不胜防,各种网络闹剧层出不穷,整个网络秩序呈现出无秩序的混沌状态。

3.网络舆情成为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

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始终存在,利用网络无孔不入的条件,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及政治制度等方面,制造出许多干扰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杂音”和“噪音”。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网络技术发展方面的主导地位和网络

无边界的特点,通过各种文化渗透方式如影视、音乐、游戏、娱乐等抓住人们眼球,进行文化渗透、思想诱惑、制度嫁接等,不遗余力地夺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部分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消极腐败现象多发易发,风险社会的来临助长了人们的压力感、危机感和焦虑感。大学生一旦进入了互联网的“自由空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人的道德防线和自律防线很容易崩溃,继而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文化渗透的“俘虏”,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出现思想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三、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就要准确把握社会信息化、网络生活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深刻影响,扎实有效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使网络舆情引导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武器。

1.积极抢占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把控网络舆情引导权

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斗争和博弈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此起彼伏。网络作为各种社会思潮宣扬和兜售其“价值秘方”的重要市场,是各方势力竞相争夺的敏感地带。网络舆情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思维、性格、道德和日常行为的影响与日俱增。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已然成为宣传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人心、争夺青年大学生的主战场。各级党委政府、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必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及时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做好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的建设和应用,积极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通过创建政务微信、媒体法人微博、公众微信平台等方式,全面进军新媒体舆论场,主动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做到平时“润物细无声”,重大问题不缺位,焦点问题不迟钝,关键时刻不失语,牢牢把握网络舆情引导权、主动权。

2.加强预警机制建设,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产生蔓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生网民年龄偏小、认知受限、经验不足,缺乏鉴别网络谣言、抵制网络暴力的定力,容易被网络谣言误导、被网络暴力俘获。因此,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反应灵敏、响应快速、运转顺畅、应对有力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设完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应对工作机制。宣传思想战线和学生一线工作者要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政治敏锐度,对涉及重大社会思潮、重大社会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等网络舆情,要第一时间捕捉热点焦点,掌握全面、准确、详细的信息,做到率先发声、权威发声、引导发声,努力抢占舆论先机、舆情制高点,通过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网民关注心理,引导网民在互动参与、真诚对话和理性讨论中发现事实真相、辨明是非曲直,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稳定和安抚网民情绪,杜绝网络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引导网络舆情从无序、混沌的状态朝着正常、有序、可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3.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提升引导能力和水平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中,要熟悉网络舆情形成特点、传播规律和掌握驾驭网络舆论的艺术,提高防范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与水平。一是要深入研究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网民的网络心理、行为习惯、网络偏好,以及大学生网络沟通、联络、交流和聚集方式,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利用舆论领袖、增强人性化关怀等手段巧妙、灵活地引导网络舆情。二是要贯彻平等互动、以理服人的原则。宣传思想战线和学生一线工作者要以理性的精神和谦卑的态度与大学生网民进行对话、交流,绝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势,用真诚、坦诚、热诚赢得大学生网民的认同、信任和支持,建立与青年大学生网民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对青年大学生的引导、吸引和凝聚;三是要善于用大学生的语言、思维、逻辑以及其乐于接受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找准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大学生网民多样化的网络需求和思想困惑,广泛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工具,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分析论证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网络文明意识,帮助青年大学生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功能

做好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要高扬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一方面,要依托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在网络上设论坛、定主题、立专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递真善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实践正确的利益观、权利观、道德观,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追求讲诚信、尊道德、守戒律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等,将文学、影视、音乐、艺术乃至生活赋予网络的表达形式和展现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网络作品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大限度地增强广大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渗透力和主导力。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引导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