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对比研究

2016-10-21 21:00单锐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民办高校

单锐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也日渐彰显。受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自身特性的限制和制约,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逐步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软肋所在,本文在对比分析二者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同异性,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民办高校;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作为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生事物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其快速发展时期,为确保高校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其党建工作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确保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育对象相同,都是中国学生,做好党建工作有助于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开展针对学生的关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和法律道德教育,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是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都必须承认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这不仅仅是宪法、党章等赋予党组织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障学校能够健康、和谐、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发挥好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的党组织仅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党组织实现其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二者都是非公组织,党组织在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主要是针对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维护高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问题分析

对比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办学性质、办学特点等方面的同异,可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差异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挑战。目前,我国合作办学的伙伴多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自身的办学过程中必然受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中西交融和碰撞。一些西方文化产生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等都会通过高效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到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党建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至今尚未出台指导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全国性文件,对高校党组织中许多需要明确和规定的问题有所欠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第一,党组织地位不牢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制约,往往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学、科研和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高校自身的党建工作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往往还滞留在一些党的基础性工作上,即便如此,也只有部分党务工作者参与其中,党务工作者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更有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领导、指导和工作措施不到位。

第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影响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备不齐全,开展工作较为被动,专职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较少,多数为兼职老师。部分兼职教师较普遍的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往往只教书,不育人,导致管教分离,教而不育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日常性的事务过于繁重,除了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承担教学工作方面的行政性工作,以致于不能集中精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

第三,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大,党建工作困难突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用人制度上自由度较高,基本采用的都为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合同聘任制,这种用人制度在灵活机动的优点下,有着人员流动性过强的短板。较强的人员流动性给高校的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方面教工党员流动性强导致党务工作者很难全面掌握高校党员的整体情况,档案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自身流动性大,也给工作的交接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坚持六个“注重”,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

第一,注重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和改进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围绕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等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政治学习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第二,注重党建制度化建设,为高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及时调整健全各系党总支、直属支部委员会,为基层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党总支会议制度、支部会议制度,建立完善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为党建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探索创新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发挥作用的新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党员的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制,为党员发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注重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时刻保持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不断提高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自觉性,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安全稳定工作贯穿于学院一切工作的始终,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预防为主、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了不稳定因素全面、持续、深入排查的长效机制,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力度,为高校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要积极探索党团工作人员考核晋升、职称评定工作机制,鼓励党团干部学历教育,提升党团干部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以高职称教师为主导,老中青结合,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第六,注重加強群团工作,扩大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覆盖面。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相信和团结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统一战线在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中的积极作用,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扩大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覆盖面,努力形成全员支持,团结奋进的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民办高校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