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下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2016-10-21 19:04孟婷玮
大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进入千家万户,P2P借贷模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主要根据现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和现状,通过分析P2P借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面临的风险,来给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并对P2P借贷模式提出建议,P2P借贷模式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力求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 P2P借贷模式 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P2P借贷模式最初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穆罕穆德·尤努斯于1993年着手建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使穷人无需抵押即可贷款成为现实,这也是小额信贷的雏形,而后由英国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亚历山大、萨拉·马休斯和大卫·尼克尔森4位年轻人共同创造信贷公司Zop。于2005年正式上线运营,成为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公司

在我国,在网络没有发达的时代,借贷只能去实体店。然而,随着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一种金融模式,P2P借贷模式也不断的进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截止2015年6月底,我国正常运营平台2028家,其中获风投55家,上市42家,国资59家,银行13家。2015年成交资金规模上半年累计成交量达到3006.19亿元。P2P,又称为P2P网贷,就是类似于众筹,说白了就是大家筹钱,一起借给某个人,这种模式起源于亚洲,但又发展在欧美,在中国马云的促进下,10年支付宝,引发了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在中国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及优缺点

(一)简述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目前主要包括网络支付和网络融资两个领域。P2P网贷平台,英文PEER TO PEER ,指的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P2P借贷模式即点对点信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起源于欧美。2005年英国创建zopa,目前已拥有超过50万注册会员,业务已经扩展至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国内比较大型的有拍拍贷、人人贷、证大 e 贷、宜信等等。

(二)P2P借贷模式的优缺点

P2P借贷模式的优点:1.P2P借贷模式手续比较方便。这种方法相对于去银行办理贷款要方便的多,最起码没有繁琐的办理手续;2.受众广泛。大部分公民都可以使用P2P借贷模式来进行贷款,而且起点很低,适合很多中小型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3.运营成本很低,一般网站只需备案则可进行网贷运营,总资金投人较少,流程简单,对于平台方而言缩减运营成本,收益率较传统借贷运营模式要高的多。

P2P借贷模式的缺点:1.借款人、贷款人以及P2P网贷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营运方面信息虚报,投资者不能真实的了解网贷公司的营运信息,由于在网络上申请操作,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业务范围、经营方式、自身资本结构等信息会存在谎报现象,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2.监管部门对于网贷的监管机制还不齐全。仍没有准确的监管指标针对网贷公司的运营;3.借贷款人的私人信息会泄露。比如身份证扫描件、银行账户号等资料的泄露,会对借贷款双方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P2P发展面临的风险

(一)借贷款人信息不对称风险

对于借款人的真实运营情况平台難以获得真实信息,由于在网络上申请操作,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业务范围,经营方式,自身资本结构等信息会存在谎报现象,而平台本身对于这类信息也缺乏鉴别能力,由此借款人高额借款后能否按时偿还本息存疑,而平台又为了赚取中介费对于借款人的信息审核不严,这就造成借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此造成贷款人的损失屡见不鲜。

(二)小额信贷技术风险

小额信贷技术风险是指平台由于没有能够运用合适的小额信贷技术而带来的客户源头的风险。平台面对的是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低收入人群或中小微企业,而且大多数贷款无抵押、无担保,虽然收益高但风险也高,因此平台也面临成本高、风险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也使人们寄希望于通过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来提高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技术水平。然而,目前对于小额信贷的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仍然还没有成熟,而另外需要时间来进行数据的积累。平台面对的现实是我国不完备的社会信用环境和不成熟的客户金融行为,如果单纯依靠网络来实现信息对称和信用认定,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而且目前很多平台不得不借助于线下实践调查来控制风险,这一举措肯定会加大平台的运营成本。而很多平台迫于成本的压力下可能就不会进行线下调查,导致客户违约和平台运营的风险上升。

(三)财务披露的风险

现如今很多P2P平台都没能建立健全的财务披露制度,而且很少去公开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就算在平台上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也会出现谎报的现象,缺乏公信力;而且不同的P2P行业性质不同,所以使用的会计准则也会相应的不同,所以财务报表的填写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仅仅通过P2P平台披露的财务信息不能够了解P2P的真实情况,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而会引发欺诈和洗钱的风险。

(四)政策风险

我国P2P 网贷公司实质是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借贷活动。我国涉及民间借贷的法律少之又少。关于P2P 定义、准入、信息披露等都不够完善。我国目前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而且P2P设立的门槛较低,又由于这方面的监管机制政策都不够健全,因此就会存在很多的操作风险,政策法律上的监管缺失导致的法律风险也是难以避免的。

(五)平台机构的风险

平台机构的风险包括网络安全技术风险、中间账户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P2P网络借贷平台上一般都存在着大量的借款人和贷款人,存有他们大量的个人资料,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客户信息就会泄露,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在中间账户风险方面,由于中间账户不承担操作和监管的责任,就会出现中间账户卷款跑路的现象,由此会产生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的风险;在流动性风险方面,这种行业只有在业务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平台持续的运营,但是,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挤兑,就有可能发生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四、P2P借贷模式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以下两个措施。

1.投资者须有一双辨别“真伪”的眼睛。现如今有太多的P2P平台可供选择,而很多P2P平台都是把欺诈作为目的,为不让不法分子得逞,作为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自己的眼睛;

2.投资者需要做一个全面的分析。目前很多投资者关注具有高收益率的平台,看到高收益的就盲目的跟从进行投资,这样是很危险的。作为投资者,应该冷静下来分析平台的运营实力,包括它的注册资本、运营时间以及运营效率,切不可盲目跟从。

(二)对于监管方来说,有以下四个对策。

1.设置P2P 网贷平台准入门槛。在美国,网络借贷作为证券类理财产品,其准入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在英国,P2P 网贷平台设立由金融行为监管局批准。由于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尚无市场准入门槛,导致行业内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为了保证我国P2P平台的正常活跃的运营,应该设置P2P网贷平台准入门槛,以预防不必要的风险。

2.推行P2P 网贷平台清结算分离制度。为了避免P2P 网贷平台随意挪用借贷过程中沉淀在中间账户上的资金,必须促使平台的运营资金与所服务的出资人、借款人的资金完全分离。这样,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实现清算与结算分离,信息流与资金流分离,有效地避免了P2P 网贷平台随意“卷款跑路”,介入非法集资或者商业诈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加大P2P 网络借贷的统计监测力度。为防范 P2P 網络借贷规模日益增大而削弱宏观政策效果的风险,监管部门应考虑将其纳入金融监测和管理的范畴。

4.做好P2P 网贷平台的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监管部门对于准入方面应该做明确的规定,只有在P2P平台满总相应限制条件写,才允许准入;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对有问题的P2P 网贷平台采取关闭或破产清算措施,将其淘汰出市场,防范风险扩散,净化金融市场。在进行市场退出监管时,应遵循合法合规原则。

(三)对于法律政策方面。

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使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P2P 网络借贷行业乱象丛生,部分网贷平台在高利润的诱惑下甚至利用网络平台从事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我国现在目前也在加快民间借贷专项的立法,只有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该行业的监管主体、监管职责及监管手段,有效控制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规范P2P 网络借贷的操作。才能够更好的发挥P2P平台的作用

五、结论与展望

P2P借贷模式刚进入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不久,仍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任何一个新事物发展的开始都会非常的迅速,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目前我国有几千万家小微企业,还有很多企业还在不断地出现,其融资需求是一个异常大的数字,而P2P网贷作为民间借贷的升级版,会使众多小微企业把目光转移到这个平台上,所以它一定会成为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如今马云的支付宝、余额宝则是一个活生牛的例子,作为平台自身,在遵纪守法,道德至上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团队的素质,保证平台技术的不断提高,把握好风险防控,做好行业自律,这样既是对投资人负责,也是对其自身负责,才能树立良好的声誉,在这片新生领域里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绘,沈庆劼.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5,01:52-59.

[2] 刘丽丽.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探讨[J]. 征信,2013,11:29-32.

[3] 王欢,郭文. P2P的风险与监管[J]. 中国金融,2014,08:52-53.

[4] 卢馨,李慧敏.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 改革,2015,02:60-68.

[5] 王国梁.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的风险和监管路径分析[J].科技视界,2013,No.7625:297-298.

[6] 孙俪原. 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研究[J]. 中国市场,2014,No.78522:66-67+69.

[7] 蔡林正也,梁剑.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以P2P、B2B和余额宝为例[J]. 中国市场,2014,No.80037:65-67.

作者简介:孟婷玮(1994-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2015级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管理会计。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