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源于思考
——以“夹子区”为例谈低结构材料区的观察与指导

2016-10-22 07:11江苏省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冯竹君包秋霞
早期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夹子预设建构

江苏省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冯竹君包秋霞

矛盾,源于思考
——以“夹子区”为例谈低结构材料区的观察与指导

江苏省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冯竹君包秋霞

低结构材料,是指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材料,这类材料可变性大,功能也很多样化。低结构材料区就是以某种低结构材料作为幼儿的主要操作材料,它是区域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幼儿在活动区中通过操作、摆弄材料,自主创造玩法规则,实现在区域中的学习。低结构材料区的出现为幼儿自由、自主、创意的游戏提供了空间保障。

在低结构材料区中,教师由于对材料的预设比较少,主要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不断深入探究,以此来追随幼儿的学习。因此,与一些结构性比较高的材料区相比较,如科学探索区、益智区,在低结构材料区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夹子区”为例谈教师在低结构材料区的观察与指导。

大班的“夹子区”开放时间持续了一学期,在一学期内,孩子们围绕夹子的探究兴趣始终不减,但又因为各个阶段的兴趣点不断转移、幼儿同伴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学习特点呈现出了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变化,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回应,归纳如下:

由于低结构材料区中教师难以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预设,因此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一些与教师判断偏离的情况时,教师就会处于一种矛盾摇摆的状态:当幼儿发展停滞不前时,教师等还是不等,是否要积极助推,教师很矛盾;当幼儿活动出现兴趣转移时,教师给还是不给,是否要积极满足,教师依然很矛盾。在低结构材料区中,如何实施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呢?

一、准确进行价值判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案例】等或不等

幼儿在多次进入“夹子区”后依然专注于夹子的建构活动,且游戏水平与前几次的活动无明显递进。教师徘徊在幼儿身边,想打断幼儿的建构,让其尝试其他的游戏玩法,却又害怕错过幼儿下阶段的创意迸发,等或不等,教师表现得很纠结。

低结构游戏区别于高结构游戏的一个关键指标在于游戏玩法的开放性,“夹子区”中幼儿的兴趣点在于夹子的建构,虽然其游戏水平看似没有明显进步,但孩子的兴趣依然很大。教师纠结于介入指导的时机,是继续等待幼儿,还是主动出击,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幼儿游戏内容的价值判断。

1.【等】关注游戏动机,顺应幼儿意愿

幼儿对某一行为、内容的持续探究是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外在体现,因此,当幼儿重复进行建构活动时,教师不必纠结于幼儿的建构水平提高与否,应重点关注幼儿的游戏动机。例如,有的幼儿是在连续情节下的建构,有的幼儿是热衷于某一动作的重复……当所有游戏动作累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挑战的逐渐降低,幼儿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这必将推动幼儿产生新的游戏动机,新的游戏内容也就会随之产生。因此,甄别幼儿游戏动机后,只要不是枯燥无意义的重复,教师都可以耐心等待,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允许幼儿出现“空白期”。

2.【不等】尊重个体差异,推动积极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时常会有一些伴随行为,例如,具有角色意识的自言自语,这表明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的幼儿专注于游戏,创造空间很大;例如,面无表情地东张西望,这是幼儿对游戏释放出不感兴趣的信号,这时的幼儿缺乏学习动机,以被动学习为主。当出现被动学习的信号时,教师应当积极介入,以主动导入的方式推动幼儿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注意识别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游戏真正推动幼儿的发展。

二、合理进行游戏预设,推动游戏深入发展

【案例】给或不给

在“夹子区”的自由探究活动时,幼儿出现了许多关于游戏材料的需求,如需要一些辅助建构的材料板、丰富情境的道具等,当教师及时提供后,幼儿却又与他初时的设想偏离,专注于辅助材料的游戏而放弃了夹子的探究活动,此时,教师的矛盾聚焦于辅助材料究竟是给还是不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当幼儿出现游戏需要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支持,满足其需要。然而,当教师发现辅助材料出现后,幼儿的游戏行为并没有深入,此时,教师开始反思,辅助材料的满足是否合适。

此案例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游戏活动的预设,即辅助材料的出现能否支持幼儿的学习。在回应幼儿的需求时,教师认为辅助材料有一定的学习价值,然而当幼儿的游戏行为与教师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认为此时辅助材料价值不高。诚然,教师需要对游戏材料有一定的预设,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材料的价值。然而,当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出现时,教师应该及时作出价值判断,并在幼儿意愿与教师预设之间不断寻找联系点,以此来推动幼儿的发展。

1.【给】细致观察,寻找游戏生长点

辅助材料添加后,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倾向于辅助材料的陈列与摆放,放弃了刚开始的垒高、架空等结构探究活动。针对此现象,教师不必急于放弃辅助材料的添加,可以尝试引导幼儿围绕辅助材料与夹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想,丰富建构场景;也可以引导幼儿用夹子对辅助材料进行改造,从而丰富建构方式。通过观察,寻找新的生长点,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支持其游戏的深入开展。

2.【不给】合理引导,挖掘游戏着力点

当幼儿出现辅助材料的需求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了解幼儿需要辅助材料的意图,判断幼儿意愿与教师预设之间的距离。如当幼儿需要辅助材料是由于建构技能不能满足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探究新的建构方法;如当幼儿需要辅助材料是由于新情节与新角色的加入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夹子建构来进行假想、替代,从而使游戏始终有一个坚强的着力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丰富。

猜你喜欢
夹子预设建构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爱“搞事”的“夹子花”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胡桃夹子的规律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