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及核磁共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2016-10-25 06:51陈永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软骨

陈永刚

·检测诊断·

超声及核磁共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陈永刚

目的 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经筛查、诊断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42例,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核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诊断包括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种类方面,MRI与超声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9(P<0.05)。以MRI结果作为比较,超声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5%、83.33%、99.37%和71.43%。除此之外,两者在诊断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损害时,结果同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3(P<0.05)。结论 超声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的病变性质以及病情程度提供较好的诊断评估,对于该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核磁共振成像 超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全身性、周围多关节受累[1-2]。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因此,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的研究表明,膝关节是最易受侵犯的大关节,这可能与其承受的压力最大、存在最多的滑膜组织有关[3-5]。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超声(ultrasound,US)均是无创伤性检查技术,相较于常规X线,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显示关节滑膜的病变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害,因此,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6-9]。本资料选取了42例诊断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以及进行超声检查,对两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经本院筛查、诊断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42例,共65个受累膝关节。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5.54±5.8)岁;行双侧膝关节检查23例,单侧膝关节检查19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等相关检查,高度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过≥1年随访,已排除痛风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结核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临床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0]。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充分了解手术治疗过程,均自愿签署临床治疗知情同意书。

1.2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3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以充分暴露膝关节,皮肤表面涂耦合剂,然后进行30° ~ 90°多切面实时动态扫查。观察内容包括滑膜囊内积液量、滑膜形态及厚度、有无血管翳等。滑膜血管分为四级:0级,滑膜内无流血信号;I级,少数点状血流信号;Ⅱ级,较多点状及短线状血流信号;Ⅲ级,丰富的网状及树枝状血流信号。膝关节暗区>4mm则定为积液。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矢状面与冠状面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和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患者进行平位扫描。记录患者膝滑膜、血管翳、关节软骨结构的MRI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采用Kappa值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方法诊断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种类 对42例患者,共65个膝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其中有58个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损伤,主要为髌上囊积液38个,关节软骨病变39个,软骨下骨破坏23个,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59个。其中,40个检测到血流信号,I级26个,Ⅱ级14个,Ⅲ级0个。选用MRI对65个膝关节进行进一步的筛查,结果如下:(1)髌上囊积液:在65个膝关节中27个膝关节无明显积液,12个见少量积液,26个为中量及大量积液。(2)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65个膝关节中,未见滑膜增生者仅为6个,滑膜增生且血管翳已经对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产生破坏的为23例,血管翳覆盖于关节软骨表面当尚未破坏软骨的有18例。(3)关节软骨病变:主要表现为软骨表面毛糙不清、软骨局部明显变薄或者软骨内出现小囊状缺损,共检查出40个。(4)软骨下骨破坏:出现骨髓水肿、骨皮质中断等,65个膝关节中检查出13个。另外,还筛查出6个膝关节为阴性。见表1。

表 1 两种方法诊断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种类(n)

2.2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 两种方法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种类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9(P<0.05)。以MRI结果作为比较,超声检测结果的灵敏度为98.75%(158/160),特异度为83.33%(5/6),阳性预测值为99.37%(158/159),阴性预测值为71.43%(5/7)。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损害的分级采用Recht标准,超声显示,65个膝关节中存在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损害的有57例,进一步MRI诊断为59例,结果见表2。核磁共振成像与超声判断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3(P<0.05)。

表2 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损害的MRI及超声结果比较(n)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炎症,主要是由自身免疫障碍引致,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甚至残废,并使患者失去部分的活动能力,而该病的主要累受关节为膝关节[3,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病理过程为纤维样滑膜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血管翳的形成。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发生改变也主要是活动性滑膜炎以及滑膜增生的结果。因为,正常情况下,滑膜不会在核磁共振成像上显示,只有当滑膜出现增生或者有血管翳形成时,才会显示[8-9]。血管翳主要是以新生微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其由关节边缘部分无软骨覆盖的区域开始,逐步对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质,以及包括肌腱、韧带、关节囊在内的周围软组织进行破坏[1]。

将实验室、临床以及X线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帮助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可显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但对于滑膜、软骨等结构不能良好显示。而MRI及超声属于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同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显示关节滑膜的病变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害,已广泛应用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7]。本资料对两者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便有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显示,在诊断包括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种类方面,MRI与超声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9(P<0.05)。以MRI结果作为比较,超声检查结果的灵敏度为98.75%,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9.37%,阴性预测值为71.43%。除此之外,在诊断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损害时,两者的结果同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3(P<0.05)。

综上所述,超声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的病变性质以及病情程度提供较好的诊断评估,对于该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郭永强,涂大有,叶秋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放射学实践,2013,28(4):448-450.

[2]孟俊,杨汉丰,杜勇,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研究进展.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51-53.

[3]赵莲,李凤华,王燕,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超声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9):1047-1050.

[4]夏鹏,王德杭,蒋兆贯,等.MRI定量分析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4):55-58.

[5]邱逦,罗燕,彭玉兰.超声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观察.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9):701-703.

[6]郭智萍,赵建,李石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与早期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5):377-379.

[7]刘悌,陈基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1):68-71.

[8]张新,吴荣秀.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2):1158-1161.

[9]张建新.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29(1):55-5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value of ultrasound(US)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kne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Methods This analysis comprised 42 patients suspected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all of whom were further diagnosed with MRI and ultrasou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se two results was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of arthroedema、synovium thicken、pannus formation and other lesions,the results of MRI and ultrasound had highly consistency,and the Kappa value was 0.929(P<0.05). Correlated with MRI,the sensitivity、specifi 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ated value of ultrasound were 98.75%、83.33%、99.37% and 71.43%,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the meniscal injury grade of MRI wa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ultrasound,and Kappa value was 0.843(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could provide good diagnostic assessment to the detection of pathological natur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grade of meniscal injury,hav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knee.

Rheumatoid arthritis 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综合科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软骨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基于多模态MRI图像的耳软骨模型构建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