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2016-10-25 04:58黄照权石武祥刘建英郭振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仫佬族健康状况慢性病

杨 平 黄照权 石武祥 康 敏 刘建英 高 东 麦 浩 郭振友

(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杨平黄照权1石武祥1康敏刘建英2高东3麦浩4郭振友1

(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目的探讨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基于社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①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得分和总分均与汉族老年人有差异(P<0.01)。②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住院情况、经济水平的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P<0.05)。③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女性、有慢性病、过去一年内住过院及经济水平低是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差的影响因素。结论仫佬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汉族;影响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住院情况、经济水平等。

仫佬族;心理健康

广西老年人口规模大,是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农村老龄化程度(14.5%)明显高于城市及城镇水平(10.3%、11.2%)〔1〕。仫佬族总人数21.6万,其中80%以上居住在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广西罗城县〔2〕。仫佬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水平、保险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且农村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3〕。目前关于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取罗城县仫佬族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居住在广西罗城县典型仫佬族农村聚居地满三年、≥60岁且愿意参加调查者;排除标准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及居住时间未满三年者。

1.2抽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多阶段抽样方法。第一步按政府定义的仫佬族聚居地选择样本县,即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样本县;第二步在样本县按仫佬族典型居住乡镇和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抽取3个样本乡镇(仫佬族人口≥60%);第三步在每个样本乡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抽取6个样本自然村(仫佬族人口≥90%)。对每个自然村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家庭全部调查。此外,按照与罗城县的经济水平和地理环境相似的原则,选取一个汉族县作为对照组;其调查对象的选取同前。

1.3研究方法采用家庭情况调查表、老年人个人情况调查表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4〕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与研究对象面对面访谈。问卷包括三个部分:①用家庭情况调查表收集老年人口数、住房类型及年人均总收入等家庭信息;②用个人情况调查表收集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宗教信仰、慢性病史等个人信息。③SCL-90〔4〕测量心理健康状况:包含90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测验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SCL-90计分分为总分及各因子分,总分即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除以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得分越高心理症状越严重。以SCL-90总分≥160分,阳性项目数>43项,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症状检出标准,当受检者符合其中任一项则认为该受检者该方面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调查员为某高校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4年8月21~30日。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简单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等。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访谈1 507位老人,有效问卷1 501份,问卷有效率为99.6%,其中仫佬族840人,汉族661人;年龄60~96〔平均(71.46±8.57)〕岁;男712人,女789人;文盲820人(54.6%),小学524人(34.9%),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57人(10.5%);已婚1 015人(67.6%),丧偶及其他486人(32.4%)。

2.2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仫佬族老年人心理健康阳性症状检出355人(42.3%),低于汉族老年人〔307人(46.4%),χ2=2.625,P<0.05〕。

2.3心理健康水平除抑郁和其他两个因子外,仫佬族、汉族老年人的各因子得分和总症状指数均差异显著(均P<0.01)。见表1。

表1 仫佬族与汉族老年人SCL-90结果比较

2.4仫佬族心理健康状况分布女性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其他等7个因子得分(1.74±0.46,1.40±0.30,1.15±0.24,1.44±0.37,1.29±0.31,1.24±0.34,1.69±0.49)和总分(123.00±20.75)均高于男性(1.58±0.44,1.34±0.28,1.12±0.22,1.35±0.33,1.22± 0.29,1.13±0.27,1.57±0.47,116.97±20.06;所有P<0.05)。已婚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6个因子得分(1.64±0.45,1.34±0.28,1.35± 0.32,1.17±0.30,1.14±0.18,1.60±0.46)及总分(118.38±19.48)均低于丧偶及其他老年人(1.69±0.47,1.44±0.31,1.50±0.40,1.22±0.35,1.18±0.22,1.71±0.52,123.81± 22.45;所有P<0.05)。住在楼房的老年人在抑郁、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得分(1.36±0.36,1.15±0.19,1.61±0.47)均低于居住在其他类型房屋的老年人(1.43±0.35,1.16±0.20,1.65±0.49;所有P<0.05)。慢性病患者除偏执外的所有因子得分(1.74±0.45,1.40±0.29,1.15±0.23,1.43±0.36,1.28±0.31,1.30±0.40,1.21±0.33,1.17 ±0.20,1.70±0.48)及总分(123.04±20.43)都高于无慢性病者(1.44±0.41,1.30±0.27,1.11±0.22,1.31±0.33,1.18±0.24,1.24±0.39,1.14±0.26,1.10±0.18,1.45±0.43,112.18±19.07;所有P<0.05)。过去一年住院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7个因子得分(1.83±0.52,1.43±0.32,1.46±0.39,1.30±0.33,1.24±0.34,1.20±0.22,1.74±0.49)及总分(125.94±22.90)均高于未住院者(1.61±0.43,1.36±0.28,1.38±0.34,1.24±0.29,1.17±0.31,1.14±0.18,1.60±0.48,118.34±19.55;所有P<0.05)。

2.5仫佬族心理症状阳性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龄、女性、有慢性病和过去一年曾住院的老年人的心理症状阳性的风险高于其他人群(所有P<0.05),经济收入与心理症状阳性的风险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仫佬族心理症状阳性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为连续型变量;2)包括丧偶、未婚、离婚等情况

3 讨 论

不同民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这与苏沂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仫佬族农村老年人SCL-90各因子得分、总心理症状阳性率均低于汉族;其原因可能与仫佬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有关。仫佬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族内人民擅唱山歌,山歌是他们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1年之中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各种大小节日及集会,增加了仫佬族老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及时排解心理问题。相比而言,汉族的精神文化生活较少,排解心理问题的渠道也较少。

已婚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丧偶等情况好,这与庹安写〔6〕的研究结果一致。无配偶的老年人承受负性生活事件的打击较多,得到的照顾相对较少,家庭和社会关心不足;有配偶的老年人相互照顾、沟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心理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这一结果与丁玲等〔7〕、庹安写〔6〕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不仅生理功能弱化、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同时自责、孤寂、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会伴随而来。

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差,该结果与既往研究〔8〕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女性与男性生理存在差异等内在因素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较低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有关。

患慢性病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牛田华等〔9〕在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持续痛苦体验和经济压力,患慢性病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内外人际关系,还带来心理负担,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住院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差的影响因素。其原因可能是:住院不仅客观反映老年人出现了身体上的重大问题,也很可能造成大量医疗费用的消耗,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这种情况将会导致老年人负面情绪的增加,不良的心理状态又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家庭经济状况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正比关系,这与徐红波等〔10〕的研究结论一致。我国第 4 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整体呈现加速增长趋势〔11〕,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来说,经济负担较小;而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经济上的压力会加重他们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12〕。

1刘丽萍,刘桂瑛,甘益凤,等.广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3;297(4):185-90.

2阳崇波.从民族习俗看仫佬族教育观〔J〕.广西民族研究,2013;(2):94-7.

3成杰,张敏,李淑杏,等.城乡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173-5.

4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5苏沂,李慧,王彦茹,等.乌鲁木齐老年人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597-9.

6庹安写.贵州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190-2.

7丁玲,吴炳义,郑晓瑛,等.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2):948-51.

8高修银,胡俊,肖伟伟,等.徐州市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00-2.

9牛田华,孟庆跃,宋涛,等.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24-6.

10徐红波,李亚红.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9-91.

11翟向明,朱秋丽.空巢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7):1-3.

12易莉.四川民族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8):31-2.

〔2016-03-11修回〕

(编辑袁左鸣)

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the Mulao minority rural regions in Guangxi

YANG Ping,HUANG Zhao-Quan,SHI Wu-Xiang,et al.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Mulao minority rural regions in Guangxi.MethodsA cross-sectional household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cores in somatoform disorder,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anxiety,hostile,phobias,negativism,psychoseshe of the elderly people between Mulao minority and the Han nationality.Five factors such as older persons,women,family income level,having chronic disease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in the final model.ConclusionsStatus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Mulao minority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Han nationality.Age,sex,marital status,chronic disease,hospital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are determinants of the mental symptom of the elderly in Mulao minority rural regions in Guangxi.

Mental health;Determinants;Mulao rural minorit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44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2年)

石武祥(1966-),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政策、社会流行病学研究。

杨平(1990-),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社会流行病学研究。

R161.7

A

1005-9202(2016)16-4050-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6.087

1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2桂林医学院工会

3桂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仫佬族健康状况慢性病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中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庆祝成立30周年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