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检验价值分析

2016-10-27 06:07
关键词:宽度红细胞死亡率

赵 华

(黑龙江省嫩江县嫩北农场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0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检验价值分析

赵华

(黑龙江省嫩江县嫩北农场医院,黑龙江黑河16140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A、B、C三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患者30名为对照组,对比红细胞检验结果。结果 A、B、C三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对照组对比均有增高表现且随心功能等级升高而升高,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A、B、C三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患者死亡率(5.3%)明显低于增高患者(39.3%),组间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红细胞检验可为疾病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检验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晚期病症之一,临床多现呼吸困难、乏力及水钠潴留等症状,具较高病发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故本文选取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7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检验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A、B、C三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患者30名为对照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心电图、胸部X光片及超声心动图等确诊。其中疾病组47例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7.9±2.1)岁,病程0.5~10.2年,平均病程(4.8±0.9)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1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1±2.0)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A组、B组、C组及对照组均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验,对比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预后关系。

1.3心功能等级标准

Ⅰ级:无明显疾病症状,日常活动无机体不适感;Ⅱ级:日常活动现呼吸困难、过度乏力等轻度不适,停止无症状;Ⅲ级:日常活动明显不适,停止无症状;Ⅳ级:无法行体力活动,休息亦可现轻度机体不适。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比

A、B、C三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有增高表现且随心功能等级升高而升高,A、B、C三组内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RDW对比(±s)

表1 各组RDW对比(±s)

组别 n 红细胞分布宽度A组 18 13.08±1.05 B组 17 15.26±1.31 C组 12 16.93±1.54对照组 30 11.01±0.84 P -- <0.05

2.2A、B、C三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与增高患者死亡率对比

疾病组A、B、C三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患者,组间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B、C三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与增高患者死亡率对比 [n(%)]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属复杂症候群,多因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病因引起结构及功能改变,导致心肌损伤,最终造成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影响机体代谢,临床多现呼吸困难、乏力及体潴留等症状,具较高病发率及死亡率[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传统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检测项目具繁杂性,检查成本较高,故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因此简单便捷、可快速反应患者病情的检测指标选择便尤为重要。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不断深入性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已被医务人员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检测项目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于检测后可直接反映患者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2],之前于临床中多用于缺铁性贫血诊断,但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心力衰竭与红细胞分布宽度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本次研究中,A、B、C三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对照组对比均有增高表现且随心功能等级升高而升高,因此可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高于正常者,随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等级升高宽度增加,二者之间相关性密切;在A、B、C三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与增高患者死亡率对比中正常19例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5.3%,增高患者共28例,死亡率为39.3%,组间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患者预后明显较正常患者效果差,死亡率更高。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患者死亡率达17.6%,明显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者,与本文研究相一致,故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可有效反应患者病情,为疾病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意义。

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态平和,在自身身体素质良好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提升身体综合素质,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患者需于日常采取合理干预措施,良好控制机体指标,饮食方面应少食油炸、动物内脏等高油脂类食物[4],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高纤维及高营养食物,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掌握基础疾病知识,实现疾病良好控制。

综上所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红细胞检验可为疾病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1]陈建辉,肖 妮,周 军,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 61-62.

[2]罗健康,周 军,谢 琼.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7):114-115.

[3]李晓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6(02):174-177.

[4]殷宇刚,徐 军.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尿酸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34-936.

本文编辑:王 琦

R541.6

B

ISSN.2095-6681.2016.02.068.02

猜你喜欢
宽度红细胞死亡率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