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16-10-27 03:00于民芳陈冬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关键词:预见性颅脑低温

于民芳,孟 燕,陈冬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预见性护理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于民芳,孟 燕,陈冬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焦虑状况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状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期间,给予预见性护理能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32℃~35℃的低体温即为亚低温,由于亚低温能有效保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能让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低,同时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1]。但是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临床治疗,特别是临床护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院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36.6±8.7)岁,全部患者均给予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输液、止血、降颅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仔细观察等。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①预防心律失常

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保持心率为60~100/min且肛温>32℃,防止心室颤动。治疗时间3~7天,最长≤10天。针对发生微循环发生障碍的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冬眠药物,并加强保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血管活性药物。

②预防低血压

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情况,成人血压标准在120 mmHg左右,平均动脉压>80 mmHg。患者忌突然坐起或剧烈翻动,否则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复温速度适中,以免引起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发生低血压,以4 h升高1℃为标准。

③预防胃肠道并发症

对于考虑有消化道出血情况的患者应早期给予胃管留置,及时检测胃液颜色、PH值和性状,如存在黑便和呕吐则应定期给予潜血试验,早发现早对症治疗。治疗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降低消化道出血率。鼻饲时,饮食温度应控制在30~32℃或不高于当时的体温。患者出血期间应禁食,利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冰盐水进行洗胃等,停止出血后方可鼻饲,食物以牛奶和米汤为主,以便对溃疡创面进行保护。

④电解质紊乱

严格监测患者血糖和电解质。如患者血糖>8 mmol/L,则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根据电解质的监测结果,合理调整电解质的补充量,正常情况为20~30滴/min的量补充注意速度适中;鼻饲时严格控制蛋白质含量,保持摄入量<1g/(kg.d)。

⑤预防肺部感染

协助患者定时叩背、翻身,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将患者头部抬高20~30°,以便造成误吸,患者在平卧时应该将头部偏向一边,鼻饲前吸净气道内的痰液,一次鼻饲不能太多,速度适中,并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呛咳等。如痰液过浓不易吸出,则先雾化吸入将其稀释后再吸出。及时切开气管降低肺部感染率。另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气管内套管进行2~4次消毒。正确操作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结合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和口腔PH值,选择合理的口腔护理液。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按时消毒、通风,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和次数。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易消化和高蛋白的食物,以便加强患者的抵抗力。

⑥预防压疮和冻伤

为加强患者皮肤护理,改善其血压循环,应及时帮助其更换体位,并给予局部按摩。治疗期间,护理人员用一层吸收性强的中单罩在冰毯上。如果利用冰袋降温,则应该在冰袋外套上布袋,且定时移动位置。利用气垫床,床单要保持清洁、平整和干燥。

⑦预防癫痫

在鼻饲前,对并发癫痫的患者应加大氧流量,将患者头部偏向一边,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口服,从而来对癫痫症状进行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

由HAMD焦虑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焦虑状况,分轻度、中度、重度三级,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统计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各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实验组焦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中,满意23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中,满意17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9例,护理总满意度为77.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医学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为了适应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新型护理理念[5]。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和护理中,对患者或者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对护理操作的重点进行确认,及时给予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让患者的痛苦能有效减轻,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降低,让临床护理操作由被动救治转变为主动抢救[6]。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突然,颅内压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上升导致脑疝,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而且患者预后状况不良,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操作中,给予预见性护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料,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来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预防,让患者更快康复,最终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中,不能被动地、单纯地执行医嘱,应该要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准确快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当患者出现并发症征象时,要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协助医生对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有效处理。

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潜在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进而让临床工作效果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将被动的护理工作转变为主动,让临床工作效率提高,同时还能让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预见性护理干预能让缓和的焦虑情绪得以患者,让患者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而让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提高,让患者更好康复。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状况、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

[1] 陈伟丽,李嫦珍,刘淑萍,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6-757.

[2] 王秀葵.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6):5468-5469.

[3] 王瑞瑛,李红艳,朱怀娣,等.注意义务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5):1514-1516.

[4] 谭桂娣.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6):87-88.

[5] 尚旭丽.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1,10(1):37-39.

[6] 周格丽.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0,08(19):1744-1745.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6

B

ISSN.2095-6681.2016.13.197.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颅脑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