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同期不同化疗方案在宫颈癌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10-27 00:38陈洁王侠杨春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生存率宫颈癌化疗

陈洁 王侠 杨春华

调强放疗同期不同化疗方案在宫颈癌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洁王侠杨春华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给予调强放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2年1~12月30例患者术后给予顺铂联合紫杉醇3周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30例患者术后给予替加氟联合顺铂3周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反应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给予调强放疗联合替加氟联合顺铂3周化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

宫颈癌;调强放疗;同期化疗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手术治疗是根治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调强放疗技术的出现能够提高病变部位的照射剂量,同时减少周围无病变组织的照射剂量,减少并发症[1-2]。顺铂联合替加氟3周化疗方案是一种较新的辅助化疗方案。我们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予调强放疗联合顺铂联合替加氟3周化疗方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2年1~12月30例患者术后给予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30例患者术后给予顺铂联合替加氟化疗治疗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行术后调强放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匹配。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化疗,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点滴,紫杉醇135 mg/ m2,第1,第8天静脉点滴,3周重复。研究组给予顺铂联合替加氟3周化疗方案。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点滴;替加氟1000 mg/d,第1~5天静脉点滴,3周重复该方案。两组术后化疗治疗基础上给予调强放疗。靶区包括盆腔淋巴结引流区,上1/2阴道以及宫颈残端,靶区外5 mm为计划靶区。计划靶区给予6MV-X线等中心6~9野照射,5%计划靶区计量40~50 Gy,分割1.8~2 Gy/次·d,每周5次,5周。膀胱及直肠V50≤5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评价方法

疗效判定:完全缓解(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维持超过4周;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径及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超过50%,并维持超过4周;稳定(SD)为介于PR及进展(PD)之间;PD上述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有效为CR+PR。观察两组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反应、血细胞、肝功能、肾功能等。采用化疗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Ⅳ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随访3个月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近期疗效见表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

2.2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随访1年,研究组30例患者全部生存,生存率100%,对照组29例生存,生存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远期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比较

随访2年,两组远期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比较见表3。研究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远期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比较[n(%)]

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4。研究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反应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妇科肿瘤,危害妇女健康及生命,发病年龄层主要在30~35岁及50~55岁。宫颈癌的具体病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性行为过早、紊乱、早婚、分娩、生殖道发育不成熟、人乳头瘤病毒等有关。近20年,宫颈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中晚期宫颈癌采用放疗或者手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化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或者放疗的辅助治疗,用于晚期或者复发转移癌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的DNA,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为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器官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4]。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放与更新,放射治疗新技术以及质子治疗技术先后问世并不断发展完善,其中包括调强放疗。在调强放疗出现前,放射治疗使用的是强度几乎一致的射线,而肿瘤本身厚度不均一,因此造成肿瘤内部剂量分布不均,为了实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就必须对射野内射线强度进行调整。瑞典放射物理学家首先提出了调强的概念。该技术要求把一束射线分解为几百束细小的射线,分别调节每一束射线的强度,射线以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形式进行照射,使靶区内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的均匀的剂量,同时将要害器官所受到的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围内,使紧邻靶区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低[5-6]。调强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较常规治疗多15%~20%,对靶区肿瘤的剂量增加20%~40%。

替加氟在体内逐渐变为氟尿嘧啶而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氟尿嘧啶相似,干扰、拮抗DNA、RNA以及蛋白质合成[7-8]。其具有毒性低等优点,研究显示,其毒性仅为氟尿嘧啶的1/4~1/7,而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的2倍。慢性毒性中未见严重的骨髓抑制,对胃肠道影响也较轻。紫杉醇为微管类的抗肿瘤药物,能够调控微管动力学稳定,通过抑制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动态平衡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行调强放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研究组给予顺铂联合替加氟化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等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宫颈癌术后给予调强放疗联合替加氟联合顺铂3周化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

[1]张书俊,王耿泽,刘建文. 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2016,27(15):2062-2064.

[2]李丹明,王黎,孙新臣,等. 中晚期宫颈癌适形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技术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 (5):478-480.

[3]王志伟,段继梅,谷丹,等. 腮腺尺寸变化对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例脑干、脊髓剂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5):533-537.

[4]李志聪,向昭雄,游雁,等. 旋转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剂量准确性的影响[J]. 医疗卫生装备,2016,37(4):109-111.

[5]徐鹭英,潘建基,王笑良,等. 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的影响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6):506-509.

[6]李陆军,朱泓政,游雁,等.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图像配准范围的对比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5):363-365.

[7]刘娟,李新红,秦燕,等. 奈达铂联合替加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4):430-433.

[8]汪庚明,周育夫,张雷,等. 奈达铂与替加氟同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 实用老年医学,2016,31(1):20-22.

Clinical Effect of In tensity Modu lated Rad 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hem otherapy in the Treatm ent of Cervic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CHEN Jie WANG Xia YANG Chunhua Department of Radio therapy,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2,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with postoperative cervical cancer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3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were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nd PTX chemotherapy, and 30 cases of study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ere treated with Tegafur and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Recen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dverse reactions and survival rate after two year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2 year survival rate (P>0.05). Severity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of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everity of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Tegafur and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show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Cervical cance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Concurrent chemotherapy

R 737.33

A

1674-9308(2016)24-0122-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4.078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 徐州 221002

猜你喜欢
生存率宫颈癌化疗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