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更全球化,须改变做生意模式”

2016-10-27 19:57曹海东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 2016-10-27
关键词:南方周末巴基斯坦全球化

过去(中国企业)一投资就想控制人家。这个逻辑是不通的。我们的投资不是“拿”,是“给”发展空间给别人。

中国要变得更全球化,需要有比较重量级的角色在欧洲,在美国市场。要成为这些重量级的角色,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规划与视野。

南方周末记者 曹海东 发自上海

2016年10月12日-14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中民投由全国工商联于2014年发起成立,是国内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00亿,目前总资产已超2000亿。

会议期间,针对“一带一路”机遇、中国公司全球化、海外投资得失等问题,南方周末记者访问了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名誉主席罗兰·贝格,全国政协委员、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杨小平,中民投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尚乘集团董事长蔡志坚,瑞银集团亚洲投资银行总裁朱俊伟。

在这些智囊看来,新时期的企业需要改变做生意的模式——企业进行全球化之前,首先要对自己大脑进行全球化思维的调整。

“当我们谈到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在墙上挂了50个国家的地图,它只能算是一个国际公司。但如果它有一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成的高管团队,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说。

“中国全球化投资, 需要长期策略”

南方周末:能源、资源投资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能源和资源价格下行的过程中,可能对“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罗兰·贝格:您刚才说得非常对,的确资源、能源行业出现了价格下行情况,像石油现在价格比较低,同时还有一些原材料也是在价格下行的阶段,但是稀有金属、贵金属反而出现了价格上升。能源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价格相对波动、需求量不断在变化的行业,这是它的特征。

但能源、资源行业的投资无疑是长期投资,而且从长远来看,世界毫无疑问需要更多的能源,更多的原材料,甚至我们基本的食物、农产品都需要更多。从现在到2025年全球还有25亿人口出生,这些人都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受教育,所以做这些投资的时候必须有一个长期观念。

南方周末:来谈一个中国的热点投资区域——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能源危机。目前中企在解决巴基斯坦能源危机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

肖卡特·阿齐兹:过去二十年,巴基斯坦经济非常高速稳定地增长,大概平均每年增长6%。经济增长带来能源需求,现在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码头、水利公司、铁路、电信、道路、航线,这极大提高了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因为巴基斯坦有基础设施需求,同时人口增长也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更高。有这样的市场,(所以)有更多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进行投资。

“一带一路”是能够把中巴两国长久以来的友好关系,包括各个方面的合作关系——不仅经济还有国防、政治、外交各方面关系——固化下来,或者是用机构性合作方式确定下来的一个很好例子。未来,中巴合作会更加紧密,对“一带一路”沿线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南方周末:现在有一种判断是,基建、资源类投资已成为过去时了,但可以发现中国类似海外投资额度还比较大,现在再投类似项目,需要注意什么?

蔡志坚:原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投基建、能源,现在可能转到消费产品、技术、科技,确实是这个现象,但问题在于你投哪里。

第一种,如果去成熟发达地区,去吸收他们的经验,比如欧洲,(可以投)像金融科技或其他高端制造业,很多技术可以跟市场对接;或投一些成熟的消费品公司,它有产品,有模式,我能带进来。

第二种,投一些增长非常好的地方,比如说东盟,光印尼全球人口能够排到第四,东盟十国加起来多大体量?将来东盟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这些高增长地区潜力还很大,例如柬埔寨不久前还是缺电的,大部分人习惯6点后就睡觉了,因为没有电,没办法工作、娱乐,它的光照也非常低,这些地区是不是可以发展新能源?这绝对是利国、利民、利投资。

第三种,对方本身有需求,也可以帮到他们。需要看地区,投资所对接的市场在哪里。

南方周末:我们知道能源、资源是一个投资体量比较大、回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如何提升这些具体项目的收益率?

罗兰·贝格:像中民投、亚投行这样有体量、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中民投这样拥有极大资源的民间金融机构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中民投的注册资本就达到了500亿人民币,而现在资产已经达到了2000亿人民币,中民投完全是一个私有企业,所有股东都是投资方、民企。结合上述种种,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策略,而且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亚洲(以及)世界经济。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必将会对世界经济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实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国际性金融机构都是战胜国所定的,所有国际性金融机构成员或者决定方其实都是西方国家,第一波全球化就是由西方主导的,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现在世界已经懂得了,而且看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全球化举动,不仅会对中国和亚洲,对世界经济都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什么都不缺, 就缺需求”

南方周末: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资产的时候,一般判定资产优质与否,标准有哪些?

杨小平:“收购”换一句话说就是“投资”,是否有成长性决定了投资价值。所以在海外收购,如果说资产被低估了,你买了,肯定是一个好的投资;如果资产遇到天花板了,你买了,把天花板打开,有了新增,那就是一个好的投资。

还有一个逻辑,用怎样的文化去跟人家交流。过去(中国企业)一投资就想控制人家,这个逻辑是不通的。我们的投资不是“拿”,是“给”发展空间给别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不要狭义的民族主义。我有一个观点,我们年轻人要做“有根的世界居民,有梦的人间圣贤”,你有这样的境界,到国外投资一定成功,因为你是“给予”,不是“拿”。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你所提及的“成长性”?

杨小平:比如,正大集团最近投资了伊藤忠。当时我去投资伊藤忠的时候,有一个清华同学在那里待了三十年。跟我讲:“小平,你这个想法不是零,是无限接近零,不可能的事情。你买他?他钱比你多,贷款零利率,他不需要融资啊!”结果后面我们做成了,做成就因一句话。我说:“你什么都不缺,就缺需求。”日本老龄化,孩子出生率下降。我说:“你要成为日本老大,我把中国需求,把东盟的需求带给你,你就是日本老大。”结果(对方)一听很有道理,说服股东、董事会接受了正大集团做第一大股东。从这个逻辑上来讲,经营者希望有成长性,投资者也希望有成长性。有没有带来成长性,决定你成功与否。

“长期来看, 大部分项目 还是赚钱的”

南方周末:很多中国企业出外投资,特别关心恐怖袭击问题,请问目前改善情况怎样?

肖卡特·阿齐兹:对您提到的恐怖袭击情况,巴基斯坦国防部、警方都在加强力量,前者会加强军队,警方现在也会提高业务和作战能力,来保障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在一些具有恐怖袭击的危险地区,经济活动也依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活还在继续进行,可能没有那么和平。但是你要到一些特别和平的地方,如部落、地区,那些地方的经济活动可能也不是很好。所以说经济活动和恐怖活动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巴基斯坦可能(有)恐怖袭击的情况下,经济活动还是照常进行的,而且随着国家军备实力增强,各方面情况也在得以改善。

南方周末:在巴基斯坦投资的中国企业同时提到,巴基斯坦税制复杂多变,不稳定,对此,您怎么看?

肖卡特·阿齐兹:关于税收系统,我作为财政部长(之时)对税收系统是比较了解的,这个系统是比较开放的,但还是会有一些监管和管制,就像在其他国家一样的,税率也不高,我们也会不断改善自己的制度来更加适合商业的蓬勃发展。有很多大型跨国企业,例如来自欧洲、美国、中国的(企业),在巴基斯坦税收问题都处理得非常好,没有觉得这个系统非常复杂、麻烦。关键是你要找到一个在本地对税收法律和政策比较了解的税务筹划师,帮你处理这些事务。

南方周末:我们注意到,去年有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海外项目,24%暂时处于亏损状态,原因何在?

蔡志坚:以中国企业为首的亚洲企业出去投资,更大问题在于并不是处在准备非常充分的时候出手,有一些机会不等人,立马出手了。如果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就需要有充分的分析,需要充分把握清楚项目的特性,需要有风险评判,(项目)对你的企业协同来说,到底是不是合适。一个项目对你可能不是个好项目,对于别人可能是个好项目,因为别人正好有另一个板块跟它有协同,能拼凑在一块儿。

朱俊伟: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买来的(资产)价格是偏贵的,因为几个原因:第一,中国企业在海外买东西,钱出去要国内审批,而且对卖方也不那么熟悉,还有一些因为是国企,项目进展比较慢;第二,如果你真的要把它买下来,人家很担心各种结算审批风险,把资产卖给你,要价会比较高一点。

投资好或不好,有时不是三个月还是一年之后涨还是跌来做判断,我相信至少我见到的大部分的国内资金或者国内企业去买东西,很多人还是比较清楚,东西买贵一点没关系,这个东西我买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战略目的,有什么协同效应,中长期我怎么看。如果亏钱的东西一般不会干的,而且出海外买东西都有各种顾问来给你提供信息,做判断,所以长期来看你买的东西百分之二三十是不赚钱的,还是可以的,因为大部分还是赚钱的。

“要有比较 重量级角色 在欧洲、美国市场”

南方周末:您之前提过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要特别注意“政治技巧”,您可以对“政治技巧”详加说明吗?

罗马诺·普罗迪:今日中国不可与昨日中国而语,我们现在拥有很多的大型跨国企业,或者一般的大型企业,愿意投入很多成本在研发、研究、创新、机械、化学各个行业,已经进入这么多的行业,(这)也是中国未来专注的行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仅中国,包括大型公司必须要进行国际化。

所谓中国要变得更全球化,需要有比较重量级的角色在欧洲、在美国市场。要成为这些重量级的角色,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规划与视野。

当然有很多市场要考量,但我认为优先要考量欧洲市场。为什么?因为在欧洲市场,你们有多样的选择——包含行业属性或者是规模,或者是成本。低成本,你在欧洲有什么选择呢?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如果讲到规模的话,化工业第一个首先想到的是德国;机械相关的设备、工具,你想到的是德国、意大利;讲到食物你想到的是意大利。所以同样的市场,但是(可以)提供你各式各样的选择。

另外,相对美国,欧洲对中国投资者的态度更开放,美国的市场可能受到相关的政府投资阻碍。如果说投资唯一的方式只是通过并购来达成,一段时间后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同时,中国企业的投资应考虑进入一些新领域,或者一些新技术研发领域等等,通过这样一种组合方式,(这)是我所谓的政治策略的做法。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巴基斯坦全球化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