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拆除“定时炸弹”

2016-10-27 14:12陈鑫
祝您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烟囱大爷夹层

陈鑫

“没有开胸开腹,肚子里的‘超级定时炸弹就被解除了!”在心胸血管外科病房里,68岁的张大爷感觉良好,已经能下床走路了。

两年前,张大爷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做过全主动脉置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术后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仍有夹层,一直在常规随访观察。最近,张大爷的主动脉夹层疴隋逐渐加重,最终被确诊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意味着,张大爷的血管随时有破裂危险,必须及时实施手术。全家人心急如焚。

“巨创”改“微创”

按照传统手术方案,张大爷需要同时开胸和开腹才能进行手术治疗,还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切断心、脑、全身的血供,进行人造血管置换术,手术风险巨大,失血量多,住院时间长,且术后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面对如此复杂而风险巨大的手术,心胸血管外科的医生会同多位专家反复研究病情。考虑到张大爷年龄较大,又同时患有冠心病,难以再次承受开放型手术,不宜采取传统的手术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决定选择一站式微创手术。

手术中为了保证张大爷重要脏器的供血,医生精心选择了“烟囱加潜望镜技术”,重建了一侧肾动脉和一侧髂内动脉。“烟囱技术”简单地说,是在主动脉中利用大小支架的精巧搭配,构建出类似于房屋中的“烟囱”结构,而“潜望镜技术”实际上就是倒置的“烟囱”,这样既保证患者动脉瘤被有效隔绝,又避免重要脏器出现缺血。这是国际上非常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非常高。

为了确保张大爷的手术精准无误,手术前一周,专家组通过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对张大爷的主动脉进行了薄层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打印出张大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模型,进行精确测量。相当于设计导弹的精确轨道路线,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成功完成。

经过术前详细周密的手术设计,张大爷的微创手术如期进行。由心胸血管外科几位专家联合操刀,全程采用微创技术,手术仅耗时三个半小时,成功进行了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右肾动脉(烟囱技术)和右髂内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潜望镜技术),主动脉夹层假腔栓塞术。通过微创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术后造影显示张大爷的巨大夹层动脉瘤得到了有效隔绝。

研究证明,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接受首次手术(微创或开胸手术)治疗后,绝大部分都会仍然存在胸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夹层,这部分患者人群需要密切随访,因为一旦发展成夹层动脉瘤,便随时有破裂死亡的风险。以往只能行开胸和开腹的巨创手术,此次微创手术成功取代“巨创”手术,可以明显提高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和创伤。

突发背痛要细查

主动脉夹层是指高压的动脉血流冲破主动脉内膜裂口,造成主动脉壁分离的一种疾病。是人体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远远高于脑梗、心梗等疾病。一旦确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急性升主动脉夹层的早期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0%。夹层一旦破裂,即使在医院内,其抢救成功率也非常低。因此,若突然出现胸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要警惕动脉瘤可能即将发生破裂的风险。

(章琛 整理)(编辑 林妙)

猜你喜欢
烟囱大爷夹层
看不见的“烟囱”
我们班的“大爷”是个谜
酒大爷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烟囱里的客房
周大爷终于同意搬家了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