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补充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内源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2016-10-31 06:09黄学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利钠内源性左心

黄学莲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青海 西宁 810000)



外源性补充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内源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黄学莲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青海西宁810000)

目的确立外源性补充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内源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orBNP)影响。方法纳入青海地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衰常规治疗,rhBNP组则在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对每一病例基线期及给药后各时间段NT-proBNP水平、临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较对照组而言,rhBNP治疗组NT-proBNP水平、呼吸困难在给药后各时间段均有着统计意义上的降低;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青海地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rhBNP同样有效而安全。

重组人脑利钠肽;内源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急性左心衰竭;高海拔;缺氧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1〕;研究新的急性左心衰竭有效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2〕。自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问世以来,针对其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3〕,但针对高海拔地区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相关研究甚少,其特殊之处在于其缺血、低氧环境下的高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更严重心力衰竭,本文拟对rhBNP在该人群中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青海地区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至rhBNP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2~86岁,平均(71.83±11.23)岁;体重41~72 kg,平均(55.77±10.12)kg。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1~85岁,平均(73.0±9.84)岁;体重40~69 kg,平均(57.36±9.65)kg。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及心功能分级、病因、伴发疾病无统计学差别。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信息〔n(%)〕

1.2纳入标准①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为急性心衰者(参考2010年中国急性心力竭诊断治疗指南);②需静脉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者;③年龄>50岁。

1.3排除标准①低血压倾向(收缩压<90 mmHg);②有心源性休克及无法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者;③血容量不足或低钠、低氯血症;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对rhBNP及其成分过敏者;⑥有恶性肿瘤、精神心理障碍患者;⑦明显瓣膜狭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1.4rhBNP给药方式用药方法:患者均接受常规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先给予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5 min),再以维持剂量持续给药(持续静脉泵入72 h)。给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应维持血压在收缩压>90 mmHg。如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可适当调整给药方式,包括调整滴速,降低剂量,减少或使用其他静脉扩血管药物,如确有必要,也可停用rhBNP。

1.5rhBNP配制方案稀释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取rhBNP 1支(0.5 mg),充分溶解于50 ml稀释液中。根据患者体重给药,具体见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给药简明换算表,见表2。

表2 rhBNP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给药简明换算表

1.6观察指标对患者基线期、给药后30 min、72 h、7 d和30 d时患者的临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NT-proBNP水平及并发症进行评估。血浆NT-proBNP检测应用的检测仪器是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原理为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法〔4〕。

1.7疗效评价指标呼吸困难改善分级:①明显好转,3分;②中度好转,2分;③轻度好转,1分;④没有变化,0分;⑤轻度恶化,-1分;⑥中度恶化,-2分;⑦重度恶化,-3分。

1.8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给药后72 h、7 d和30 d时NT-proBNP水平对比两组NT-proBNP水平在给药后72 h、7 d和30 d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2两组呼吸困难改善在给药后30 min、72 h、7 d和30 d时的对比rhBNP治疗组呼吸困难改善在给药后30 min、72 h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在30 d的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等并发症。

表3 两组给药后各阶段NT-proBNP水平的对比

表4 两组呼吸困难改善在给药后各阶段对比〔n(%)〕

3 讨 论

近几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中有两个引人注目的新进展。一是rhBNP已证实对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是NT-proBNP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心衰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内源性人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分泌的循环多肽激素,其分泌水平与心室内容量和(或)压力负荷状态相关。它是机体在心脏功能受损时分泌的对抗性调节激素,通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神经内分泌、心脏重塑等生理性拮抗和抑制作用来维持心功能与体液平衡。随着心脏功能进行性恶化,血管神经激素系统和保钠潴水激素系统的过度激活,机体陷入循环系统病理生理紊乱,最终掩盖了内源性人脑利钠肽心脏保护的代偿作用,导致心衰恶化。此时给予rhBNP,弥补机体合成释放内源性人脑利钠肽相对不足,即可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激素水平、减轻心脏容量压力负荷,反馈性抑制心脏分泌NT-proBNP下降〔5〕。本次研究发现,NT-proBNP作为心衰的标志物,其水平的明显下降预示心室内容量和(或)压力负荷减轻,心脏功能受损得到改善;本研究中,另一个发现就是呼吸困难快速改善,这从临床症状的角度再次肯定了rhBNP纠正心力衰竭的迅速起效性。

1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1):3-7.

2陈鲁原.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6;7(3):16-9.

3林毅,吴同果.奈西立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5):394-5.

4陈玲,曾颖平.脑钠肽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12):730-1.

5傅向华.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53-4.

〔2015-01-15修回〕

(编辑苑云杰)

西宁市科技局基金立项项目(No.2014-k-08)

黄学莲(1971-),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R541.6

A

1005-9202(2016)18-4470-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32

猜你喜欢
利钠内源性左心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02例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