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10-31 06:09柏丁兮吴晨曦李迎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阴虚证绝经期精油

高 静 柏丁兮 张 倩 吴晨曦 弋 新 唐 妮 李迎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高静柏丁兮张倩吴晨曦弋新唐妮李迎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成都611137)

目的探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对照组实施穴位按摩。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2周、第4周采用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在干预后各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各时间点进一步两两比较,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1)。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肝肾阴虚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穴位按摩;复方精油;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降低了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亦增加了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等患病风险〔1~3〕。国内众多研究报道,肾虚是PMS发病的根本原因,临床上尤以肝肾阴虚型PMS多见,从辨证的角度采用中医治疗围绝经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较激素疗法更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4〕。其中,中医外治疗法——穴位按摩在治疗PMS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研究者多从选穴部位、穴位数量、手法运用等因素探讨穴位按摩疗效,忽略了按摩介质的作用〔5〕。本研究在精油为核心的芳香疗法指导下,将配置的复方精油作为按摩介质,采用以中医经络为理论基础的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PMS,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妇科门诊确诊的60例PMS患者,按照掷硬币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选标准:符合西医PMS诊断标准,年龄45~55岁,Kupperman评分≥15分〔1,2〕;符合中医肝肾阴虚型PMS诊断标准〔2,6〕;认知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45岁或>55岁者;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辨证标准者;Kupperman评分<15分;卵巢及子宫良、恶性肿瘤或切除所致月经紊乱或绝经患者;正在服用激素类药物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对复方精油过敏;认知功能障碍。试验组平均年龄(48.67±3.41)岁;月经初潮年龄(13.00±0.98)岁;出现症状年龄(47.10±3.13)岁;病程2~96个月;孕次(2.87±1.59)次;孩次(1.27±0.52)次;体重指数(BMI)(22.66±2.83)kg/m2;月经情况:正常4例,紊乱15例,停止1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8.73±3.71)岁;月经初潮年龄(13.53±1.22)岁;出现症状年龄(47.13±3.15)岁;病程3~49个月;孕次(3.07±1.46)次;孩次(1.57±0.68)次;BMI(22.13±1.75)kg/m2;月经情况:正常9例,紊乱15例,停止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出现症状年龄、病程、孕次、孩次、BMI及月经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基础治疗:患者均由门诊妇科专科医生根据肝肾阴虚证型给予中药杞菊地黄汤加味内服治疗,即枸杞子15 g,菊花15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熟地黄12 g,泽泻15 g,茯苓12 g,牡丹皮12 g,炒酸枣仁30 g,夜交藤20 g,合欢皮20 g,龙眼肉10 g,木香10 g。共治疗3次,每次开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1.2.1试验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复方精油穴位按摩:①复方精油的配置:将薰衣草、乳香、天竺葵及快乐鼠尾草四种单方精油按照5∶4∶5∶4的比例在10 ml甜杏仁基础油中进行稀释,配置成浓度为9%的复方精油一份。为了使配置的复方精油减少挥发,保证疗效,实行现配现用,存放时间不超过24 h。通过文献查阅,四种单方精油具有镇静安眠、改善循环、缓解焦虑、提升情绪的功效且无毒、无刺激、不易引起敏感,无配伍禁忌且混合后效果更佳〔7~9〕。②按摩穴位的选择:参考中医推拿“补肾活血法”、《针灸学》以及文献关于PMS选穴配穴情况,选取肝肾阴虚证型PMS常用穴位:合谷穴配太冲穴(四关穴),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肝俞,肾俞,关元穴,照海穴。③手法:点按法、揉法及点揉法。④实施方法:操作前为患者做皮肤敏感试验,将1~2滴9%复方精油滴于患者肘部,观察24 h有无红、肿、痒感等过敏症状。确定无任何过敏反应后进行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操作环境要求安静、舒适,光线、温度适宜,嘱受试者平卧于按摩床上闭目休息3 min,调匀呼吸,全身放松。将复方精油滴在所选穴位皮肤处,再进行按摩,双侧穴位均要按摩,每处1 min:受试者取仰卧位,点揉合谷、太冲、内关、神门、关元、照海、三阴交。受试者取俯卧位,用掌跟揉法、大鱼际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后,点按肝俞、肾俞。整个操作中,要求点按穴位与揉法放松相结合。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手法和穴位刺激强度,局部出现酸胀感觉以及皮肤微红为宜。⑤疗程:隔日一次,每次25 min,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穴位按摩,选择仅有润滑和润肤作用的甜杏仁油作为按摩介质,穴位选择、操作方法以及疗程同试验组。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2、4周采用改良版Kupperman量表和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表评价PMS症状改善情况,干预4 w后进行疗效对比。

1.3.1Kupperman量表评分该量表于1952年由美国学者Kupperman等研发而成,是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PMS状评分量表,被称为PMS评定的金标准。目前多采用改良版Kupperman量表,即在原有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阴阴道与泌尿系统症状。基本涵盖了PMS各种症状,共13个条目,每个条目有相应的症状指数,根据症状程度——无症状、偶有症状、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分别赋予0、1、2、3分。各项症状评分乘以指数之和为Kupperman量表评分,总分0~63分,0~14分无症状;15~21分症状较轻;22~42分症状处于中等水平;43分以上症状较重。

1.3.2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评价该评分表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10〕制定,并经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临床中医妇科医师修订。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潮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经少经闭、舌象、脉象13个方面来评价肝肾阴虚PMS症状,采用4级评分法,根据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3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证候积分常用于判定中医证候疗效。

1.3.3临床疗效评价根据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判定临床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10〕肝肾阴虚PMS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③有效: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④无效: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评分和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比较如表1所示,Kupperman量表评分和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均不满足Huynh-Feldt条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多重比较LSD法(校正系数Epsilon>0.7),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评分和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s,分,n=30)

1)P<0.01,2)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无效2例,有效23例,显效4例,治愈1例;对照组无效17例,有效23例,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4.390,P<0.01)。

3 讨 论

2000年我国围绝经期女性人数已居于世界首位〔11〕。其中,约84.12%的女性会出现PMS各种症状,10%~30%症状较严重〔12,13〕,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汗出;神经精神症状如睡眠障碍、抑郁情绪;躯体症状如肌肉骨骼疼痛、生殖泌尿系统改变等均发生率高且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身心健康。因此,积极防治PMS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穴位按摩属中医外治法范畴,以中医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穴位选择和刺激强度作为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国内研究证实,穴位按摩治疗PMS具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5〕。本研究所选之穴均遵循辨证归经的原则,选取肝经、肾经、心经等处穴位,为了增强穴位刺激效应,从按摩介质角度运用精油为核心的芳香疗法,中医在推拿按摩中重视介质的选择,认为介质除了能起到润滑作用,更能增强手法、穴位和介质三者在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薰衣草、乳香、天竺葵、快乐鼠尾草四种单方精油配置成的复方精油含有乙酸芳樟酯、α-蒎烯、香茅醇、芳樟醇等化学成分,具有皮肤渗透性强、镇静、促循环、收敛等作用。在国外,芳香疗法的发展有上百年的历史,已将精油广泛运用于疼痛、失眠、感染、炎症、抑郁、痴呆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我国则鲜有涉及。

古代文献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并未有专门的命名和论述,多见于“百合病”、“脏燥”、“不寐”、“郁证”等病证中。近代中医家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且公认肾虚是PMS发病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肾精不足则天葵将竭。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肾经渐亏则阴血不足,水不涵木致肝失所养,肝血亏又可加重肾阴虚,因此肝肾阴虚为PMS主要病机之一,且临床多见〔4,14〕。针对肝肾阴虚证治疗应以调补肝肾,滋阴降火,调理气血为主。本研究辨证选择穴位太冲、合谷、肝俞、肾俞、关元、照海、神门、内关、三阴交具有通调全身气血,补益肝肾,滋阴、除烦、安神之功效。配合按摩介质——复方精油,其本身具有镇静、收敛、改善循环的作用,同时亦可加强穴位刺激强度,提高穴位主治功能。

Kupperman量表被认为是评价PMS症状改善的金指标;证候疗效的评价则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证候及其变化选择的中医疗法作为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评价中医疗法效果时,证候改善的程度指标必不可少〔15〕。复方精油穴位按摩能改善肝肾阴虚证,减轻PMS症状,且随时间的推移效果增强。Marzouk等〔16〕运用肉桂、丁香、玫瑰及薰衣草配置成的复方精油对护理专业女学生实施腹部按摩,以缓解痛经症状,比单用腹部按摩的对照组更为有效地改善经期腹部疼痛及出血过多的情况。林瑞华等〔17〕采用中药沐足联合穴位按摩及芳香疗法缓解胆管结石介入诊疗患者焦虑,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由此可见,芳香疗法的精油作用可增强疾病治疗效果。根据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判定临床疗效,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复方精油穴位按摩可改善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这与邵雪英等〔18〕运用足部反射区推拿疗法治疗PMS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研究结果相似。贾超等〔19〕研究则指出,利用点按疗法治疗PMS,其疗效与利维爱相当,且安全无副作用。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5-7.

2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1-4.

3耿琳琳.绝经综合征〔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6):430-2.

4冯娟.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5郭彩桢.推拿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997:3-4.

7陈为圣.香气王国——精油健康疗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2-15.

8温佑君.芳香疗法精油宝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34-5.

9赵卫平,徐健.芳香按摩疗法〔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138-49.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8-90.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search on the menopause in the 1990s:report of the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1996:866.

12崔蓦,冀志芹.定坤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148.

13刘春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0;16(4):115-7.

14于红娟,陈霞.益坤口服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16-8.

15聂广宁.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16Marzouk TM,EI-Nemer AM,Baraka HN.The effect of aromatherapy abdominal massage on alleviating menstrual pain in nursing studen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742421.

17林瑞华,谢春生,潘慧仁,等.中药沐足联合穴位按摩及芳香疗法缓解胆管结石介入诊疗患者焦虑〔J〕.护理学杂志,2012;27(11):18-9.

18邵雪英,俞琦.足部反射区推拿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1(2):122-3.

19贾超,林敏,张静,等.点按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改良Kupperman 评分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51(5):432-3.

〔2015-03-15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14ZA0079)

高静(1974-),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研究。

R244.1

A

1005-9202(2016)18-454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70

猜你喜欢
阴虚证绝经期精油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板栗花精油提取研究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酸橙精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
清润养目口服液联合人工泪液对肝肾阴虚证干眼性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复配精油对采后葡萄灰霉菌抑制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