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016-10-31 06:10夏浩志梁俊卿朱海玲史宝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躯体中老年人健康状况

夏浩志 梁俊卿 朱海玲 崔 静 史宝欣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



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夏浩志梁俊卿朱海玲1崔静2史宝欣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300070)

目的了解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探寻生活质量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240名社区退休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退休中老年人躯体健康得分为(71.56±18.91)分,心理健康得分为(68.14±16.55)分,均低于中国常模,且躯体健康差异显著(P<0.05)。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与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0.219。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和子女个数的退休中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年龄不同、与亲友见面频次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对躯体和心理健康均有一定影响,社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扩大其社会关系网络促进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退休;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网络;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职工在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这种适应障碍称为离退休综合征〔1,2〕。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老年心理疾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职工对离退休出现不适应反应的占10%~ 40%〔3〕。本文旨在了解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市12个社区中便利抽取退休中老年人。入组标准:①有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能力;②在社区居住5 年以上。发放问卷240 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87.5%)。年龄48~84〔平均(62.77±9.08)〕岁。

1.2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与亲友见面次数、子女个数等。②社会关系网络问卷由Kahn等〔4〕编制,调查被试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及关系程度,问卷以3个同心圆来表示围绕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每个圆代表不同的亲密度。最里面的圆表示个体最亲密的朋友和亲属;中间的圆表示与个体关系比较密切,但不是非常密切的人;最外面的圆表示与个体有一定的亲近程度及一定的重要性。被调查者需提供自己社交网络中每个圈中包含的人数并按一组结构化的、相同的问题描述这些被提及的人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得分数越高表明关系越密切。③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包括36 个条目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测量〔5〕。该量表共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前4个条目反映生理健康,后4个条目反映心理健康。刘朝杰等〔6〕将SF-36翻译成中文并在不同人群中测得其内在一致性克朗巴赫α值为0.71~0.95,因子分析、量表各领域得分值顺位分析结果显示SF-36应用于中国人群效度尚可。

1.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对文化程度高、有能力完成问卷的社区退休人员请其独立填写;对文化程度低、有视力障碍或体力不支的老年退休人员由调查员逐条询问,按照其所表达意思选择相应的答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社区退休中老年人躯体健康水平(71.56±18.91)分和心理健康水平(68.14±16.55)分均低于潘廷芳等〔7〕国内常模〔(77.54±15.96)分、(71.29±17.86)分,t=2.03、1.53,P<0.05〕。

2.2影响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因素见表1。不同性别及婚姻状况的社区退休中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子女个数的退休中老年人躯体健康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亲友见面频次、子女个数的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显著(P<0.05)。

表1 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s)

2.3社区退休老年人社会网络成员数量的影响因素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子女人数的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关系内圈成员数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和月收入的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关系外圈成员数差异显著(P<0.05)。见表2。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网络内圈成员数量和其年龄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62,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圈成员的数量下降明显;社会网络外圈成员数量和月收入之间呈正相关(r=0.30,P<0.05),随着月收入的增高,其外圈成员数量增多。见表3。

表2 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网络成员数量的影响因素

表3 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成员数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4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相关性社会退休中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中,成员数量分别与中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5)。见表4。社会关系网内圈成员数量与躯体健康中的生理功能状况呈正相关(r=0.156,P<0.05),社会关系网外圈成员数量与躯体健康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4个维度及心理健康中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4个维度的健康状况都呈正相关(P<0.05),子女数量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及情感职能的状况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4 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性分析

表5 社会关系网络成员数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该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这与中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大部分人往往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病有关,长期病痛的折磨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高文化水平的人群可以接受较多的健康资讯并利用各种资源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高收入人群有条件接受各项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本文与余桂珍等〔8,9〕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对于社区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状况差的中老年人应更加关注其身体状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健康信息和身体检查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面对死亡的威胁不仅造成生活能力的下降,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负性情绪〔10〕。文化水平高的人群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尽快适应退休的状态,让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充满意义。同时,大部分人群退休后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工作时的收入,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经济收入低的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明显下降,更易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11,12〕。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中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圈越来越小,很多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与很多工作时的同事、朋友失去联系,因此,社区退休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这提示社区工作人员应重视退休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和经济帮助,并鼓励其子女和亲友多探望老人,降低其孤独感。

本调查对象均为城市社区的中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条件较好,有自己的朋友圈;而他们的子女大都处于20~40岁,学习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较少,大多数人认为只要父母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忽略了父母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满足自身情感的需求,中老年人会跟更多的朋友和以前的同事交往,而月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往往有机会有条件认识更多的人,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该提倡年轻人多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多关注父母的内心情感和感受,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同时,退休中老年人应该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社区退休中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与健康密切相关。由于不同层次的人员离退休后,从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时间及较多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到狭小的家庭内,生活节律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许多心理上与生活上的负荷〔13〕。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被调查者家庭观念感普遍较重,其社会关系网内圈的人群大多为家人,与他们的联系更为密切,更易发现中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变化,使疾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退休中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易产生孤独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度降低,社会关系网外圈成员大多为他们的朋友和同事,与外圈成员的交往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广泛的社交圈可以让他们增加自我认同感。同时,在我国,子女是社区中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本研究结果符合我国家庭观念较强的文化特点,来自子女的关心和照顾往往更能够满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研究结果显示〔9,14〕,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鼓励退休中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维持并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其身心健康。

1孟苏.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董莉.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分析〔J〕.现代医学杂志,2005;2(13):1179-80.

3黄力争,乔秀蛛.老年期 “离退休综合征” 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整〔J〕.职业与健康,2004;2(8):2-2.

4Kahn RL,Antonucci TC.Convoys over the life course:attachment,roles,and social support.In:Baltes PB,Brin OG,eds.Life-spa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8:253-86.

5Guillemin F,Bombardier C,Beaton D.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literature review and proposed guidelines〔J〕.J Clin Epidemiol,1993;46(12):1417-32.

6刘朝杰,李宁秀,任晓晖.36 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9-42.

7潘廷芳,司超增,何慧婧,等.我国 6 省市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6):636-41.

8余桂珍,曾琨,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1-3.

9王志稳,徐春燕.北京市某部退休老干部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32-4.

10张瑞芹,常婧,陶红,等.北京社区离退休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2):156-9.

11谢姣,高艳斌.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5-6.

12马丽娜,汤哲,关绍展,等.北京老年人家庭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2):168-70.

13何伋,栾清明,谢传革,等.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77-8.

14张磊,李立,张景霞,等.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378-9.

〔2015-03-16修回〕

(编辑杜娟)

史宝欣(1966-),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终关怀的研究。

夏浩志(1988-),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临终关怀研究。

R395.1

A

1005-9202(2016)18-4616-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106

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天津市口腔医院

猜你喜欢
躯体中老年人健康状况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