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技法 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2016-11-01 21:30张增南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能力高中

张增南

【摘 要】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要从鉴赏技法入手,多重引导,让学生找到鉴赏的切入点,了解鉴赏的基本思路,掌握鉴赏的基本模式,学会鉴赏的基本评价形式,从而提升古代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高中 古代诗歌 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27-02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文言阅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应试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古代诗歌鉴赏并非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只要能够找到鉴赏切入角度,掌握一般的鉴赏技法,便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鉴赏效果。教师要关注古代诗歌鉴赏技法传授,从不同维度展开技术操作,促使学生逐渐掌握鉴赏规律,逐渐形成鉴赏能力。

一、按照课标要求,把握古代诗歌鉴赏方向

《全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课程标准从文化底蕴角度进行规范,从创意、构思、意境、意象、语言等方面介入鉴赏方法引导,这是给古代诗歌鉴赏确定了基本方向,也给学生带来一定鉴赏启迪。

如《短行歌》,教学目标可设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能力,体会诗人抒发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的复杂情感。二是过程与方法,分层鉴赏,诵读体会情感。三是情感与价值,树立积极人生观。教师在进行具体鉴赏引导时,可采取分层和朗读两种途径。首先是朗读训练,教师带头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跟随多媒体配乐朗读学习。然后展开分层鉴赏,教师提出系列思考问题: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抒发自己情怀的?“对酒当歌”表现作者怎样的胸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作者怎样的志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句表明作者什么样的心境?通过朗读还存在哪些疑惑?学生根据教师问题引导,快速进入鉴赏行动之中,并很快给出准确答案。有学生说“对酒当歌”,可以理解为听歌、唱歌时,需要以酒助兴,表明作者旷达豁然的情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与“对酒当歌”相互关照,形成鲜明的情感交互,表达感怀兴叹之情。也有学生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呼唤栋梁之才尽快出现。

从学生对问题解答情况来看,这些所谓的鉴赏与平时阅读训练没有太多差异。教师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从问题解答展开鉴赏,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阅读和鉴赏有共同属性,二者相辅相成。

二、强化背诵,把握主题,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意识

古代诗歌背诵是高中文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强化背诵要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古代诗歌知识进行积累,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阅读感知意识,在反复诵读中形成鉴赏感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古代诗歌熟读在心,对其内涵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也为学生进一步展开鉴赏做好良好铺垫。

强化背诵并非一味机械诵读,而是要进行情感朗读,从朗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音频,然后指名学生展开模仿朗读。教师跟进指导:朗读时要保证字准句清、音正腔园、把握节奏、语调得体。集体朗读后,教师给出问题设计:归园田居中有一个“归”字,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给出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是指官场生活,看来作者要从官场退隐,这就是从何而归。也有学生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作者从小要养家糊口,不得已才踏入官场,但社会污浊,政治腐败,只能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这就是为何而归。还有学生说“守拙归园田”,说明作者要归隐到园田中,这就是归向何处。作者归隐田园后,自由、安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写出了“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生活情趣,这自然是归去如何了。

教师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背诵活动,并从题解开始展开鉴赏,围绕一个“归”字连续给出四个追问,启动学生学习思维跟随问题而动,很快形成鉴赏认知,由题目出发,理清了文本思路,也体验了作者情感,可谓是巧妙设置。

三、抓住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鉴赏学习热情

古代诗歌鉴赏学习时,学生大多会感觉有难度,这是学生对鉴赏缺少必要认知造成的。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鉴赏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顾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古代诗歌鉴赏热情。教师示范朗读吟诵、多媒体展示多元信息、发动学生展开多种朗读演绎活动,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鉴赏热情。特别是多媒体介入古代诗歌鉴赏学习之后,给教师提供更多选项,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文字等信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特征,能够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形成重要鉴赏力量。

《蜀道难》学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蜀道图片,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知,然后让学生展出诗句中的名句展开重点鉴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教师针对这个句子展开引导: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起到过渡、承转契合的作用,作者用“难以上青天”作对比,来说明蜀道难的客观现实,用“凋朱颜”来形容人们对蜀道难的畏惧之情。结合相关图片展示,学生对蜀道难就有了更多的理解。作者这样渲染蜀道难,其表达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形成一致意见。作者描写蜀道难、蜀道险,目的是想借助这样的描写来表达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当时社会隐患重重,表现作者的担忧与关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蜀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教师从名句入手展开鉴赏引导,学生自然实现情感过渡,对作者情感展开深入探究,很快形成鉴赏共识。

四、多种手段,优化引导,传授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作适当推介。意象鉴赏法、朗读鉴赏法、语言鉴赏法、挖掘人文品质鉴赏法、名句鉴赏法、炼字鉴赏法等,这些都是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常见方法。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鉴赏思路。意象鉴赏法,是指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朗读鉴赏法,是指采用反复朗读的方法,促使学生从自我朗读中形成鉴赏。语言鉴赏法,是指从诗词语言运用特点展开的鉴赏。人文品质鉴赏法,是指古代诗歌内涵情感角度展开的剖析。名句鉴赏法,以古代诗歌名句作为鉴赏突破口,深度探索古代诗歌主旨内涵。

《登高》鉴赏时,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给出鉴赏引导:找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学生快速行动,很快找到景物:风、天、猿啸、沙、鸟飞、落木、长江等。情感:悲凉、悲壮。风急:秋气逼人,让人感到凄冷。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让人感觉渺小与孤单。猿啸哀:为景物笼罩一层悲怆色彩。鸟飞回:飞鸟盘旋飞翔,显得犹豫不决。落木萧萧下:一叶落而知天秋,纷纷落叶让人感觉肃杀之境。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教师从景物意象展开鉴赏,分析不同意象表达情境,从中体会作者情感维度,其鉴赏突破自然顺畅,学生学习思维启动快速高效。鉴赏角度选择没有固定思路限制,如何便于展开就如何选择,这样的鉴赏才会让学生感觉自然便于操作。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塑造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思想,从基本技法学起,在多重鉴赏训练实践中探索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找到鉴赏行进路线。关注课标、强化背诵、创设情境、优化引导,这是从教学角度给学生以明确引导,帮助学生在具体训练中形成鉴赏意识和能力。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高中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