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实施

2016-11-01 20:51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
天津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语文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 姚 澜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实施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 姚 澜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维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全民族精神的支柱、主导与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活动的载体,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因此,语文教师承担着崇高而艰巨的使命。

一、在阅读训练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要牢记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是将教育和教养因素紧密结合。本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为现代化建设献身精神的目的,对课堂讲解内容进行归类总结。

1.把握学科特点,适度渗透。

对于语文教学兼具人文性与思想性的学科特点,新课标着重提出,语文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人文性与思想性,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言为语,字为文,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要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慢慢生成情感体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解读教科书,找准契合点。

挖掘整理语文教科书中的教育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把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内容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尚情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及时、巧妙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人物传记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事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入探究其优秀品质,从而凝聚优秀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核心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课文《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等,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在理解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析,选择自己所欣赏、崇敬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足以让学生在万千人物中选择到一个意志坚强、善良诚实、积极乐观的好榜样,进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起到示范作用,在追逐榜样的过程中与人物产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与榜样无限接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平等的价值取向。语文教科书中处处都是关于平等的材料,《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等课文,体现出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平等的……

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斑羚飞渡》《猫》《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的教学,可以教育学生关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价值目标。

其实,课文中还有许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材料,如孝悌、感恩、责任等,都需要我们用心挖掘、整理,让这样的材料去感染学生,用情打动学生,使其从内心去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育注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欣赏,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物、景等形象,在思想教育的渗透中再次构建人、物、景的形象,更好地将文章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分迁移、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

3.丰富形式,自然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情感可以是文字内容上的渗透,也可以是学习形式上的渗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然就促进了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适时地共同完成一些小阅读任务,或是图文赏析,三五成群抒发一下情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提升其阅读分析水平;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地方文化的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小课题研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拓展视野,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分理解、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作为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成长的有利时机,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成为进行德育渗透、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想法,而文字更是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写作是一种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方式,写作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写作教学中,特别是要注重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和引领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用心感知,映照生活。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内心中消极的成分进行剔除,帮助其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底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目观世,积聚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由此看来,观察尤其重要。观察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生活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故而凭空设想般地描写、生搬硬套式地叙述。“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此,教师应从正面充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接触事物,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接受事物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价值所在,树立信心,努力奋斗。

3.倾注笔端,解放心智。

观察多了,感受有了,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就会引发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会诉诸笔端,此时学生会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也会有荒诞无比的叙述,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约束、打击他们,而应激励、肯定他们。写作本身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智和才智,尽情释放他们的各种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语文知识,还要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正确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要选准德育要求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现实入手,以时代精神为切入点,尽力使学生成为教书育人的受益者。

三、在语文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出真知,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方式。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不仅是在室内的课堂中进行,更可以在校园内、大自然中以及社会中进行。与社会对话,倾听自然,走出教室,感受校园生活等实践活动,既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机会,教师应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飞扬起来。

1.经典诵读,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诵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文学世界里从不缺少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文赋,让学生课前对此类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反复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爱国热情,由衷赞美为中华之崛起呕心沥血的英雄人物,用心品味那些仁人志士的崇高品德,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其能自然而然地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抒发出来。

2.汉字书写,提升文化品位。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之一,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

经常开展汉字书法展示和比赛活动,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用传统文化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其自然地体悟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投身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提升了个人的文化品位,日后必定会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拓展阅读,净化思想心灵。

对于个性化阅读,学生大都有较高的兴趣,也有不少学生喜欢网络小说、侦探小说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传统文化、党史国史等方面的文章。

为拓宽阅读领域,可以把经典名著纳入课外阅读活动中,也可以把跨学段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吸收汲取进来,让学生置身其中,欣赏品味,净化心灵。

4.关注时事,引进源头活水。

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尽管教科书在选文上大量增加了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篇章,但是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相比,还是很苍白。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关注时事,引进活水,用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的材料,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提供很好的切入点。

如,围绕“中国梦”这一核心,教师策划了传承民族文化、学习雷锋精神、生命教育、文明出行等主题。举办时事课堂展示活动,学生思维涌动,自主去畅谈,与伙伴们交流讨论,最后诉诸笔端,写成文章,绘制手抄报……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的渠道,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捕捉这样的资源,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机遇,不断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最好呈现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增加自信心和认同感。如,开展感恩教育,通过感恩父母、感恩教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开展社区调查活动,感悟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实施,既要重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 邓 蕙)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