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苗根:紫砂窑火中的守望者

2016-11-01 03:38
茶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紫砂陶紫砂壶紫砂

李 晖

程苗根:紫砂窑火中的守望者

李晖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一种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湖州长兴有着丰富的紫砂陶土资源,是浙江省出产紫砂工艺品的主要产地。程苗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湖州市长兴县新槐紫砂窑业厂的掌门人,自1984年涉足紫砂陶艺,数十年精益求精,为中国紫砂工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五福吉祥

命里机缘:学习紫砂陶艺

人生从事一种职业如同命中注定的缘分。紫砂陶艺成为程苗根人生的一项事业,便是如此。

程苗根的父亲是家乡当地的一名乡村学究,写得一手好书法,过去乡村邻里的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执笔,因此也较受当地百姓尊敬,在他的脑海里,父亲对他后来从事紫砂陶艺事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长兴农村走出来的程苗根,种过地,当过兵,还在供销社工作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把紫砂壶,拿到手里翻来覆去地把玩,越看越有味道。他发现这把壶的线条不是那么流畅,心想,如果我做这把壶,这个地方是否能这样做,那个地方可否这样改,逐渐产生了自己做紫砂壶的念头,经人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拜民间紫砂艺术大师邵全章为师,从紫砂壶的主题创意、造型设计到烧制,一点点从头学起,一干就是三十年。

长兴具有丰富的紫砂泥原料。起初,他开办了一个紫砂车间,购置了做紫砂工艺必备的桌子、工具,腾出一间住房,带着妻子、儿子、外甥女一共五人开始生产。1984年3月,他拿着第一批紫砂壶样品到了广州的春交会,拿下了一万多元的订单;10月送货到广交会,又拿到了更大的订单,从此,他对做紫砂工艺一发不可收拾了,他做的紫砂产品在市场上卖得也越来越走俏。1984年春,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罗东闻讯前去参观考察,看到他这简陋的厂房设施,却生产了出口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让他尽快办好了个体工商经营执照。从此,程苗根有了自家创办的紫砂企业,厂名为“长兴新槐紫砂窑业厂”。

壶中岁月渐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

程苗根对紫砂工艺求精务实,把创作紫砂工艺品当作毕生追求。

他认为,壶艺创作讲究三个要素:首先是型,即壶的形象;其次是神,即壶的神态;第三是气,即壶的气质,也就是壶的内涵。形、神、气之说,是紫砂壶业传承了几百年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和升华,也是程苗根不断追求、探索的艺术观点和理念。多年来,他正是遵循传统工艺大师的脚步,又注入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独到见解,在壶中岁月渐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

“一开始,我主要是学习,要学像、学懂、学明白,要博采众长。”程苗根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出现了一阵仿邮票工艺珍品热。1994年,他根据中国邮政出版的一套“宜兴紫砂壶”邮票,作为自己仿制的对象,开始了精心制作。这套邮票为四枚,印制的分别是明代时大彬所制的《三足圆壶》、清代邵大亨所制的《八封束竹壶》、清代陈远所制的《四足方壶》和当代顾景色舟所制的《提壁壶》。

仿制珍品壶,不能只看邮票,而要见到真品。程苗根四处打听,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在无锡文管会见到了《三足圆壶》,在南京博物馆见到了《八封束竹壶》,在上海博物馆见到了《四足方壶》,在陶瓷博物馆见到了《提壁壶》。他又拍照,又绘图,量尺寸,记颜色,忙得不亦乐乎。

壶如其人。只看壶还不行,还要研究制壶人的人品、气质、风格。程苗根查阅了大量史籍、资料,了解到这些制壶大师的生活年代、制作技法、艺术特色,开始了潜心制作。他按照原壶的尺寸大小、泥色种类精心制作,在型、色、筛、大小上与原壶完全一致,做到了足以乱真的程度。这套仿邮票四把紫砂珍品壶,在1999年“中国民间艺术展”上,因其收藏性、观赏性、实用性俱佳,而荣获金奖。

创制出了“500年制壶史上的奇珍艺品”

身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程苗根的紫砂壶制作水平在长兴受到公认,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紫砂的高超技艺。

在创作中,程苗根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作品极具时代感与艺术气息。既有高达2.8米、围径4.48米的特大紫砂壶,也有小到盈握的微型壶;既有古朴典雅的《六角屏风壶》,也有为庆祝建国60周年所制的《民族团结壶》……在紫砂工艺的制作工序中,他掌握的传统焦炭烧制法,紫砂泥料调配法,已成了现有紫砂行业内的一绝。

他创作的《双龙提梁壶》,为一大四小的紫砂套件,大的是一把壶,小的是四个茶杯,在壶嘴和壶盖上,分别镌刻着两个龙头,相映成趣,十个字体不同的“寿”字,在壶的两侧相铺相成,这套壶在2003年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紫砂名壶”,2005年又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仿古掇球壶》,壶高11厘米,最大直径10厘米,在青黑的壶体上微刻了共计8360多字的整部陆羽《茶经》。这件作品在第五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引起了轰动,被业内誉为“紫砂工艺史上的奇迹和创举”、“500年制壶史上的奇珍艺品”、“世界第一珍品《茶经》壶”。此后,该壶在展出中屡屡获奖,并于1999年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程苗根也由此被收录进《中国专家人才库》和《中外名人辞典》。这款壶仅烧制四把,除家里收藏的一把外,其余三把分别被中国茶叶博物馆、重庆市永川茶叶博物馆收藏,其中一把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委托,由原会长王家扬先生亲手赠送给日本静冈县榛原金谷町茶乡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

程苗根的紫砂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美誉,还得到了日韩等国家业内行家的喜爱和肯定,不少作品获得国家级金奖,并被国家和民间收藏。他也因此拥有了许多头衔,如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等。

竹珠连心

仿古大石瓢

与书画、金石名家合作 创新紫砂工艺

通过多年制作紫砂工艺品的历练,程苗根越来越感觉到紫砂工艺的博大精深,紫砂工艺是集文化、思想、美学为一体的艺术品。近年来,他追求紫砂产品的个性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一些朴素的感情,做了一批如孔子、老子、孙中山、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紫砂壶供奉给社会。

如今的程苗根在选配泥料、壶型构思、壶体制作、窑火温度等方面都有了许多“独家秘籍”,但他并不满足。如何让我国的紫砂作品被更多的人喜爱和收藏,是他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为了将紫砂陶艺发扬光大,程苗根多年来潜心研究,不仅在工艺制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对紫砂所蕴涵的传统精神气脉有了深厚领悟,“评价紫砂艺术品的价值时,作品本身的品质只构成价值基础,而作者自身的学养和素质才是决定其价值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程苗根与王伯敏、吴山明、丰一吟、韩敏、欧阳中石等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家合作,延续紫砂与文人雅士结缘的传统,通过艺术大家在壶身上题诗、作画,进一步提升紫砂具的艺术性,成为了他紫砂工艺的创新之举。比如:一把“藏龙卧虎壶”,一面是王伯敏的梅花图,一面是吴山明的观鱼图;一把“抱竹壶”,一面是欧阳中石的“春归苑暖气转开香”的书法,一面是程十发的水牛图;一把“大石瓢壶”,一面是丰子恺的女儿、上海著名书画家丰一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图,一面是上海著名书画家韩敏的梅花图……这些紫砂作品都颇具时代感和艺术想象力。

许多书画名家都非常喜爱程苗根的紫砂壶。在合作中,他们都会先就主题立意进行讨论,然后由程苗根做好壶体造型,书画家们就在壶体上写字作画,最后他再精心雕刻和烧制,做到书画不走样,雕刻显神态,烧制见功力。紫砂艺术与书画艺术融为一体后,程家的紫砂壶“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携手三代,传承创新

程苗根认为,紫砂壶出自于长兴、宜兴,可以说,正是有了长兴、宜兴独有的紫砂陶土、清水和茅草、松柴,才有了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延续到现代,紫砂的烧制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始的土窑变成了现代电炉,烧制材料、能源也从木材变成了液化气和电,但几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技艺不能失传、手工烧制的优势不能丢弃。有鉴于此,在一把“大师壶”动辄以数万元高价被人追捧的今天,程苗根放着大钱不赚,一直潜心于传统紫砂烧制技艺的学习、传承和创新。

程家祖孙三代,都与紫砂结缘。腼腆微笑、烧得一手好菜的程夫人,当年曾和程苗根一起跟着邵全章大师学习紫砂工艺,亦有一手制壶的好手艺。而作为程家紫砂壶工艺传承人的长子程超,跟着父亲学艺多年,技艺日臻成熟。身为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的他坦言,要像父亲一样成为国家级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除了研究紫砂工艺,70年代生的程超还承担着推广紫砂工艺的重任。如今,程超的大女儿也迷上了紫砂壶,在上六年级的时候她已经向爷爷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上完大学也要学做紫砂壶。

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由程苗根祖孙三代构思半年多,携手设计、创作的紫砂《六十周年纪念壶》作品,在2009年8月16日至9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期间,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该壶评价是“造型大气,外观美丽豪华,是一件紫砂珍品。”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身为长兴县紫砂业界前辈,他自觉承担起了培养更多紫砂烧制技艺传人的重任。程氏第二、第三代传人秉承父辈高超技艺,为紫砂烧制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他的两个儿子程超、程勇不仅掌握了他所传授的紫砂工艺,也深受他的思想教育,做紫砂工艺要把品德和智慧融入进去,追求自然的文化境界。

年逾花甲,涉足紫砂陶艺已有三十来年,虽然已摸索出不少门道,但为了中国紫砂工艺的传承和发扬,程苗根未曾有半点松懈。他坚信长兴紫砂产品造型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赋予文化的时代感,要学习前人的艺德人品,毕其一生心力为发扬紫砂传统文化而努力。□

建党90周庆

猜你喜欢
紫砂陶紫砂壶紫砂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