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城市c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2016-11-01 09:02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院大学专业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人才的高度重视,我国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经历30多年的发展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为落实中央精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城市管理工作规划会议,探讨中国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分布、发展、现状以及培养模式进行综述介绍。

一、城市管理专业发展和分布

(一)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城市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尝试创办、初步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

1.尝试创办阶段(2000年以前)

1984年到2000年,是城市管理专业的尝试创办阶段。这一阶段只有一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

198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经济学专业开设城市管理方向。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批准,城市管理专业正式设立并开始招生。中国城市管理专业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989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管理系被合并到经济系,这时城市管理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在20人左右。1993年招收29人后城市管理专业即停止了招生,一直到2000年我国高校再没有招收过城市管理本科学生。

2.初步探索阶段(2001年-2011年)

2001年到2011年,是城市管理专业初步探索阶段。从2001年开始,城市管理专业作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自设专业,先后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19所大学相继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其中以2004年、2005年和2010 年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院校较多。

3.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以后)

2012年至今是城市管理专业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教育部将城市管理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许多大学都开始申办城市管理专业,仅2012年就有8所大学申办城市管理专业,从2012到2015年短短的4年时间有32所大学开设城市管理专业。

(二)城市管理专业设置的地域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53所大学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华东地区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大学最多,有16所,占全国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1/3;其次是西南地区,有13所,占1/4;再次是华北地区,有8所;第四是华中地区,有6所;第五是华南地区,有4所;第六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各有3所。

从各省市来看,开设城市管理专业最多的省市是北京市、山东省和浙江省,各有5所大学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第二是云南省和贵州省,各有4所;第三是重庆市和广西省,各有3所;第四是天津市、福建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吉林省、陕西省,各有2所;第五是上海市、山西省、江西省、广东省、辽宁省、甘肃省,各有1所。其中,北京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大学最多,有5所。

二、全国城市管理专业现状

(一)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学校类型

通过对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大学的类别分析,综合类和财经类大学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最多,分别为20所和14所,这两类大学占了全部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大学的64.16%;其次是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分别为10所和7所;再次是农林类大学,有2所。

(二)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学院类型分析

通过对城市管理专业所在的学院分析发现,政府管理学院(包括公共管理学院)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最多,有25所大学占了近一半;其次是经济与管理学院有11所,占了1/5;再次是文法学院(包括法政、社会管理学院)有8所;第四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包括管理学院、城市管理学院)有4所;第五是旅游与规划管理学院(包括旅游、城乡规划管理学院)有2所;不能归入以上五类的学院有3所。

三、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专业特色

全国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高校都是以自己高校相关专业作为基础和依托,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管理专业特色,综合分析全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以概括出三种模式,即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城市建设管理模式。

政府公共管理模式是以公共管理作为依托,在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加入公共管理的课程,形成了具有城市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公共管理知识的知识体系和素质能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城市管理专业。

区域经济管理模式是以经济学主要是区域经济作为依托,在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加入经济学的课程,形成了具有城市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经济学知识的知识体系和素质能力,如北京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

城市建设管理模式是以建筑学、基础设施管理作为依托,在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加入建筑学、基础设施管理的课程,形成了具有城市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建筑学、基础设施管理知识的知识体系和素质能力,如云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

(二)培养方式

通过对全国城市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分析,可以将目前的培养方式概括为自主培养、国内联合培养、国外联合培养等三种方式。其中,国内联合培养又可以分为校内联合培养和校外联合培养两种方式。

自主培养是指学生学习的四年时间,主要在本校按照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学习,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自主培养方式。

国内联合培养是指学生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和其他专业一起培养或在其他学校学习。校内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大类招生,入学后一年或两年先按照大类培养,然后再分专业培养,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校外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四年的学习期间,有半年或一年在国内其他大学作为交换生交流学习,如青岛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

国外联合培养是指学生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大学学习。如南开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入学后前期在国内学习,后期在国外学习。青岛科技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有半年或一年时间是在国外交流学习。

猜你喜欢
学院大学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至善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