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特点及病理学基础分析

2016-11-02 02:28张广彬徐志锋张永辉葛小兵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单发腮腺双侧

张广彬 徐志锋 张永辉 葛小兵

(1.化州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广东 茂名 525100; 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CT室 广东 佛山 528000)



腮腺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特点及病理学基础分析

张广彬1徐志锋2张永辉1葛小兵1

(1.化州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广东 茂名525100; 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CT室广东 佛山528000)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的特点和病理学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MSCT表现,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方式。结果6例为单发肿块,19例为多发,其中16例(64%)为双侧发病,共64个病灶;52个(81.3%)病灶均发生于腮腺后下部;界限清楚,密度均匀(48 个)或不均匀(16 个),不均匀者见不同程度囊变;腺淋巴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CT值平均为(85.76±12.43)Hu,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下降趋势,CT值平均为(62.38±13.14)Hu,呈快进快退表现。肿瘤内见丰富淋巴样组织和毛细血管网。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双期强化方式具有特征性,结合发病年龄、数目和部位等特点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腮腺肿瘤;腺淋巴瘤;MSCT;双期增强

发生在腮腺的肿瘤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腮腺腺淋巴瘤是腮腺中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肿瘤,近年来相关报道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腮腺肿瘤均多发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且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往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常常误诊为其他腮腺肿瘤。腺淋巴瘤无恶变倾向,手术多采用肿瘤剔除术或待瘤生存处理方式。因此术前腺淋巴瘤准确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CT 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接受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46~75岁,平均(58.48±7.25)岁。临床表现为耳前下方无痛性肿块,多为无意间发现或疼痛不适就诊,病史2个月~10 a。其中20例患者均有长期(8~25 a)吸烟史。

1.2检查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 扫描机,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颈根部,常规采用层厚、层间距2.0 mm扫描,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典比乐(300 mgI/ml)80 ml,以3.5 ml/s 流率经肘静脉注射,同时延时30 s(早期)及60 s(期)分别对腮腺区进行螺旋扫描。所有患者扫描前均去除假牙,签订增强扫描知情同意书。病理学检查:25例患者均行腮腺浅叶切除或肿瘤摘除术,切除肿瘤组织经10%甲醛固定,制备病理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

2 结果

2.1肿瘤发病位置和数目25例患者中,6例为单发肿块(图1.A),19例为多发肿块,其中16例(16/19,64%)为双侧发病(图1.B),共64个病灶;所有的病灶均发生在腮腺浅叶,其中52个(81.3%)病灶发生于腮腺后下部;所有病灶边缘均较清晰,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图1.A~C)。

2.2肿瘤增强特征病灶界限清楚,密度均匀者(38个),不均匀者(26个),密度不均的病灶见不同程度囊变(图1.A);腺淋巴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CT值平均为(85.76±12.43)Hu,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下降趋势,CT值平均为(62.38±13.14)Hu,呈快进快退表现(图1.C~E)。

2.3病理学特点镜下肿瘤由上皮及淋巴样组织两种成分组成,部分肿瘤淋巴样组织极为丰富,部分淋巴组织伴淋巴滤泡形成,认为是病灶囊变的病理基础。同时肿瘤内见较丰富毛细血管(图2)。

A图:右侧腮腺后下部单发肿块,界限清楚,其边缘见小囊变区。B图:双侧腮腺后下部单发肿块,界限清楚。C~E图:分别为同一患者横断面平扫和增强早期,矢状面增强晚期;表现为左侧腮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最大结节平扫、增强早期和晚期CT值分别为47.6、108.28、84.57 Hu,双期增强呈“快进快退”特征。

HE染色(200×)。肿瘤由上皮及淋巴样组织两种成分组成,内见丰富毛细血管(箭头)。

3 讨论

3.1肿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腺淋巴瘤是腮腺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肿瘤。目前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尚存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涎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并异常增殖而成[1],而腮腺内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常位于浅叶后下部,故认为此位置是腮腺腺淋巴瘤的好发部位。本研究病例共64个病灶,其中52个(81.3%)病灶均发生于腮腺后下部,支持该观点。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吸烟能促进异位涎腺组织的导管上皮异常增生[2],所以腮腺腺淋巴瘤常发生于长期吸烟者,国内吸烟者以男性居多,故国内腮腺腺淋巴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本研究就诊年龄46~75岁,平均(58.48±7.25)岁;另外20例(80%)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与以往的报道相符[3-5]。腺淋巴瘤易复发,与肿瘤多发性密切相关。肿瘤大体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边界清楚,有菲薄完整的纤维包膜。当肿瘤边缘感染时,部分边缘可模糊,本组有8例边缘模糊,术中发现肿瘤伴感染。腺淋巴瘤切面灰红色,见囊性和实性区,实性区由上皮及淋巴样组织构成,并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囊腔内有乳白色或黄褐色黏液,在较大的囊腔中见乳头状突起。乳头间见数量不等的淋巴样组织,伴有淋巴滤泡形成。

3.2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特征既往文献报道腮腺腺淋巴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后下象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等或稍高密度结节,部分病灶内见多发小囊变区[3-4,6-8]。本研究中81.3%病灶发生于腮腺后下部,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符[4,6,8]。由于腺淋巴瘤的上皮样成分易形成不规则的腺管和大小不一的囊腔,所以在腺淋巴瘤的CT表现上肿瘤内常可见多发大小不一囊变区,腺淋巴瘤大体标本的囊变区对应CT表现的大小不一囊状低密度区,且肿瘤越大其内囊变区分布范围越广。Ikeda等[9]认为位于肿瘤周边的多个小囊腔,尤其是裂隙样的囊变对于腺淋巴瘤有一定的特异性。本研究中64个腺淋巴瘤中有26个密度不均,增强实质内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其中大部分囊变区位于病灶边缘,占40.6%,低于以往报道[8,10],我们推测与肿瘤内囊变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病灶越大,发现囊变的机率越高。病灶多发性也是腺淋巴瘤重要特点,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多发病变,Xu等[6]报道双侧发病率约40%。本组25例患者中双侧或单侧多灶发生19 例,占76%,较相关报道观点一致,但高于既往发病率数据报道[4-6,8,10]。我们认为腮腺腺淋巴瘤病灶的多发性常致影像及临床漏诊较小病灶,使手术治疗不彻底,这可能是该病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Xu等[6]对腮腺灌注研究发现腺淋巴瘤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国内外学者双期增强也发现肿瘤“快进快出”的特征。Ogawa等认为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随后迅速廓清是腮腺腺淋巴瘤的特征性强化方式。部分学者也尝试利用肿瘤强化幅度进行鉴别诊断,但是目前报道腺淋巴瘤强化幅度不一,变化范围很大,位于16~65 Hu区间[4-6,8,10-11]。邝平定等[4]认为肿瘤强化幅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对比剂的类型、剂量、速率及扫描延迟时间不同,因此很难作为鉴别诊断的有效依据,我们认同此观点,因此本研究未将该指标列入分析。本研究重点分析双期强化特征,腺淋巴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下降趋势,呈快进快退表现,符合腺淋巴瘤强化特征。我们认为该征象与肿瘤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密切相关,与冯红梅等[12]研究相符。

3.3鉴别诊断腮腺腺淋巴瘤需与以下肿瘤鉴别:①多形性腺瘤:女性好发,一般单发,病灶密度较均匀,囊变较少,无恒定的发病部位,动态增强扫描为延迟强化,与腺淋巴瘤相反;②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老年女性,无明显吸烟史,病灶单发,多呈囊实性,早期强化明显;③腮腺恶性肿瘤:少见,病变进展快,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不清,常累及深叶并沿着周围间隙浸润性生长,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综上,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耳前下方出现无痛性肿块,临床病史较长,单侧或双侧多发,双期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首先考虑腺淋巴瘤诊断。

[1]Arcega R S,Feinstein A J, Bhuta S,et al. An unusual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arising from the lymphoid stroma of warthintumor[J].Diagn Pathol,2015,10:209.

[2]Cope W, Naugler C, Taylor S M, et al.The association of warthin tumor with salivary ductal inclusions in intra and periparotid lymph nodes[J].Head Neck Pathol,2014,8(1):73-76.

[3]汪国余,陈再智,吴玉林.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8,23(9):977-979.

[4]邝平定,张敏鸣,邵国良,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2):1324-1326.

[5]Woo S H,Choi D S,Kim J P,et al.Two-Phase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 of warthin tumor of parotid gland: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parotid gland tumors and its pathologic explanation[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3,37(4):518-524.

[6]Xu Z F,Yong F,Yu T, Chen Y Y,et al.Different histological subtypes of parotid gland tumors:CT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strategy[J].World J Radiol,2013,5(8):313-320.

[7]Jin G Q,Su D K,Xie D,et al.Distinguish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parotid gland tumours: low-dose multi-phasic CT protocol with 5-minute delay[J].Eur Radiol,2011, 21(8):1692-1698.

[8]邱晓明,王珍,饶德利,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3-16.

[9]Ikeda M, Motoori K, Hanazaw A T,et al.Warthin tumor of the parotid gland:diagnostic value of MR imaging with histologic correlation[J].AJNR,2004,25(7):1256-1262.

[10]傅立军,陈本宝,陈雅青,等.腮腺Warthin 瘤的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210-213.

[11]薛鹏,史大鹏,张伟,等.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9):1334-1337.

[12]冯红梅,徐志锋,潘爱珍.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5,30(2):131-135.

R 739.8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012

2016-01-29)

猜你喜欢
单发腮腺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保护措施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