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

  • DTC 患者术后首次行大剂量131I 治疗中维生素E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液腺功能,特别是腮腺功能[2-3]。辐射所致的涎腺炎虽然不会威胁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DTC患者的生存质量[4]。目前,临床上对于131I 治疗后晚期的腮腺损伤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选取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DTC 术后患者40 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给予5.55 GBq 的大剂量131I 治疗,通过唾液腺显像评估DTC 患者术后首次行大剂量131I 治疗中,维生素E 对腮腺的功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早期预防腮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2023-07-19

  • 儿童难治性腮腺气肿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21000)腮腺气肿由Hyrtl 于1865 年首次报道,并定义为腮腺系统包括腺体和腮腺导管内异常存在的气腔[1]。腮腺气肿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存在误诊、误判以及治疗不当的可能。笔者报告1 例难治性腮腺气肿经手术达到根治的病例,并就腮腺气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相关文献回顾。1 临床资料1.1 病史及检查患儿,男,10 岁2 个月,因“左面部肿胀1 月余”入院,患儿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面部肿胀,外院予以穿刺及压迫处理,合并抗炎治疗2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3期2023-01-19

  • 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行腮腺导管吻合术及术后腺体功能评价
    21000)有关腮腺导管损伤的诊疗的文献报道较少,口腔急诊外科中腮腺区损伤较常见,腮腺导管因其位置浅表,易被损伤,且腮腺导管损伤在治疗上具有特殊性,损伤后如处理不当,则形成腮腺瘘、腮腺导管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需行二次手术[2]。因此,对腮腺导管急性损伤,必须仔细探查,对腮腺导管进行及时处理,是防止术后腮腺导管瘘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报道利用硬膜外导管作为支架的腮腺导管吻合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4期2023-01-05

  •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王利伟 布静秋腮腺沃辛瘤(Warthin’s tumor)也称腺淋巴瘤或乳头状囊腺瘤,肿物绝大多数发生部位为腮腺后下极,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多发于老年男性,60 岁以上患者最常见[1],大多数有吸烟史[2]。老年腮腺沃辛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极少恶变。腮腺沃辛瘤可见双侧腮腺同时发生,且病灶常为多发[3-5]。其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6]。正因为是腮腺常见的肿瘤,术式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式几经改变,有越改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8-16

  •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庆 401120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1]。多种疾病和药物可以累及腮腺,引起腮腺结构和形态的改变[2-3]。腮腺的形态学变化是腮腺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以常见的糖尿病为例,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出非肿瘤性弥漫腮腺肥大是糖尿病的重要特征,并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分期[4-5],而现阶段评价腮腺形态学变化主要基于医师的临床经验及体积测量。根据临床经验估测腮腺大小首先是主观性较强,其次是多适合单侧肥大及对侧比较,而不适于双

    磁共振成像 2022年2期2022-05-31

  •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24001)腮腺肿瘤属于发病机制较复杂的一种口腔颌面部肿瘤,该肿瘤性质多为良性,如未及时对病变腮腺组织采取治疗,可能导致其肿块生长速率加快的情况。基因突变、具有长期抽烟史、遗传等都属于腮腺肿瘤的发病原因,良性腮腺肿瘤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腮腺肿大症状,如肿瘤发展至恶性,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神经麻木、张口活动受限、吞咽障碍等症状。常规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可能留下较大创口,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程度,且术后可能诱发腮腺分泌障碍、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相关肿瘤研究报告指出,

    吉林医学 2022年1期2022-02-23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文/连武林腮腺良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主要是以浅叶肿瘤为主。腮腺区的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及腺淋巴瘤较为常见,对于腮腺良性肿瘤而言,外科手术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经历了从肿瘤单纯剜除术到腮腺浅(全)叶全切术的过程,而且从早期的解剖面部神经并切除浅叶的方式进行治疗,发展到当前选择区域性切除的方式。进一步来说,传统的腮腺切除手术一般要求合理地解剖面神经多个分支,而且还要求把腮腺浅叶、腮腺包膜连接肿瘤在一块儿,然后再一起移除,而腮腺区域性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2021-11-28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分析
    226300)腮腺混合瘤又被称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腮腺疾病[1]。据统计,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人数占腮腺肿瘤患者总人数的60%~70%[2-3]。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腮腺混合瘤的常用方法[4-6]。腮腺混合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常存在恶变倾向,且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7]。如何有效地清除腮腺肿瘤患者的病灶,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2017 年1 月至2020年4 月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期2021-10-26

  •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鼻咽癌放疗后腮腺损伤
    症,主要与放射性腮腺损伤有关。腮腺损伤常引起口腔不适、口腔感染或龋齿、讲话和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30~40 Gy的放射线剂量即可造成腮腺功能不可逆损害[1],而影像学准确评估放射性腮腺损伤有助于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超声和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是涎腺病变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既往有较多研究应用MRI、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评价放射性涎腺损伤[2-6],但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8期2021-09-22

  •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513000)腮腺混合瘤临床上又称之为多形性腺瘤,主要包含腮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好发于口腔颌面部,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70 %,其中5 %可进展为腮腺恶性肿瘤。腮腺混合瘤早期症状不典型,瘤体生长缓慢,病程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及早诊断腮腺混合瘤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2]。超声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腮腺混合瘤的常用方法,而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逐渐应用到临床腮腺混合瘤的诊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6-01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0 引言临床对于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主要采用腮腺浅叶全切术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1]。本文探讨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经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的183例临床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所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7:86;年龄均为15-83岁,平均年龄为(47.32±5.91)岁。临床主要表现:双侧6例,单侧177例,总计1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2期2021-01-22

  • SMAS修复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临床体会
    治疗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常导致腮腺导管瘘、腺体瘘及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对美观需求的逐步提高,面部损伤患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以创面修复为主的治疗方式,而对修复后的美观及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本研究笔者采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 修复了6例面部软组织并腮腺损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6例,均为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6期2020-12-13

  • 超声误诊腮腺区卡斯尔曼病1例
    ,边缘光滑;右侧腮腺导管口未见明显充血及异常分泌物。超声:右侧腮腺浅叶可探及约3.8 cm×1.6 cm低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内部回声尚均匀(图1A);CDFI:肿物内部见多支粗大血管穿入及大量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阻型(图1B);提示腮腺淋巴瘤?行腮腺肿物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周围神经松解术,术中右侧腮腺浅叶未见明确肿瘤,乃切除腮腺浅叶送检,并松解周围神经。术后病理:光镜下见淋巴细胞增生,呈靶环样排列;滤泡生发中心不规则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8期2020-09-25

  • 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433000)腮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唾液腺肿瘤,腮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最为常见,但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均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1]。目前临床治疗腮腺肿瘤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是腮腺切除术,由于面部神经和腮腺肿瘤关系密切,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可引起术后并发症[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因此合理选择手术术式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5-23

  • 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
    843300)腮腺混合瘤也称之为多形性腺瘤,是含有腮腺组织、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唾液腺所有良性肿瘤的72%[1]。多发于青壮年人,早期无明显症状,生长较缓慢,病程可达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腮腺混合瘤切除,而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腮腺混合瘤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超声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的优点,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特选取4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2019-12-09

  •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刘 丽 王 蕾腮腺混合瘤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35~55岁男女群体中均有一定的发生率[1]。其中,良性肿瘤通常无明显疼痛、瘙痒等症状,具有病程极长、生长缓慢的特点,但若不能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发生恶性病变率可达10.8%,并与病程长度成正比关系。而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与腮腺组织解剖结构有一定内在联系,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38~68岁的年龄为该病高发期,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一般无明显特征症状,具有清晰边界,触感光滑、软柔,其大小在4~6 cm,属于腮腺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7期2019-07-16

  • 腮腺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
    2000)图1 腮腺原发性黑色素瘤 A.MR T1WI示左腮腺区团块状稍高信号; B.MR T2WI示病灶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内见囊变信号; C.MR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强化; D.病理图(HE,×100)患者男,62岁,主诉左颈肿物渐进增大2年。查体:左腮腺区可触及约9.0 cm×7.0 cm×6.0 cm肿物,表皮稍红肿,无破溃,全身表皮未见异常色素沉着。血常规、实验室检查及眼部超声均未见异常。CT:左腮腺区见4.2 cm×4.5 cm×5.9 cm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6期2019-06-24

  • 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241001)腮腺区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常见,而腮腺混合瘤在腮腺良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据首位,约占70%[1]。近年来研究表明腮腺混合瘤成分复杂,其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约5%~10%的腮腺混合瘤可以进展为恶性混合瘤,且由于发病早期病灶较小且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一般难以检出[2],故早期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诊断腮腺混合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检查逐渐运用到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之中,本文通过对91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高频超声与CT检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6-10

  •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超声表现1例
    07)图1 右侧腮腺区面神经鞘瘤 A.声像图示右侧耳下区腮腺与咬肌之间的低回声; B.声像图示右侧面部咬肌浅方不规则条索状低回声; C.CDFI示条索状低回声内少许细点状血流信号; D.病理图(HE,×100)患者男,21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2个月”就诊。查体:右侧腮腺区触及多发肿物,呈串珠状排列,较大者直径约 15 m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一般,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侧面部咬肌浅侧见条索状低回声,长约59.2 mm,最宽处内径约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2期2019-02-21

  •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0)张浩 王在智腮腺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诊断及治疗难度较大[1]。腮腺肿瘤与面神经具有密切关系,术中解剖肿瘤时容易引起面神经损伤,术后可导致开口型改变等面神经症状。故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改良型腮腺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对照组为同期30例行传统腮腺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研究组男14例,女1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2期2018-10-19

  • 高频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腮腺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
    鉴别诊断良、恶性腮腺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印 峰(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腮腺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和4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用高频超声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准确性。结果: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用高频超声检查诊断腮腺混合瘤的准确率为95.0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2018-01-09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
    )10-0-01腮腺肿瘤位于外耳道下方,由于腮腺组织所含的脂肪较为风雨,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对比,腮腺区可发生多种肿瘤,腮腺肿瘤在颌面部的发病率较高。据调查研究显示,腮腺肿瘤中的良性肿瘤约占2/3,80%的腮腺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30-50岁的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1-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否结扎腮腺导管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次研究以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導管与并发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26

  • 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临床价值
    341000)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临床价值黄谋清,张水香,曾小建,陈华,刘臻(赣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目的:应用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对103例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在进行适行调强放疗前1周内行腮腺动态显像检查,患者在完成首疗程放疗后1周内再次进行一次腮腺动态显像检查,比较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侧腮腺放疗前、放疗后摄取率分别为4.02%、2.1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11-03

  • 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郑立新目的对比分析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X线造影,观察组予以CT平片扫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腮腺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77.8%,低于观察组的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腮腺肿瘤56例,恶性腮腺肿瘤16例;经传统的X线造影检查,良性腮腺肿瘤48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2016-03-07

  •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赵刚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赵刚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实施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腮腺咬肌筋膜浅面翻瓣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出现面瘫、凹陷畸形、涎瘘、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和复发的例数。结果治疗组无凹陷畸形,面瘫2例(4.9%),涎瘘1例(2.4%),Frey综合征1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期2016-01-29

  • 完整保留腮腺筋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面美容·完整保留腮腺筋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龚正林1,张瑞智1,杨甜甜1,张萍1,邓茂丹2,余波1(1.安康市中心医院口腔科陕西安康725000;2.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安康725000)目的:探讨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保留腮腺筋膜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症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肿切除术,实验组68例保留了腮腺筋膜,对照组32例不保留了腮腺筋膜,术后随访15d~6个月。结果:实验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为4.4%,客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9期2015-09-27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0例手术效果分析
    阳455000)腮腺是涎腺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80%,其中良性肿瘤约占75%[1],多发生于腮腺浅叶。外科手术是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腮腺功能保全理念的提出,我们近几年开始尝试对腮腺浅叶较小(肿瘤直径<2. 5 cm)的良性肿瘤采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其余肿瘤仍采用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现分析2 种术式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组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 例腮腺浅叶良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3期2015-01-22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前后腮腺照射剂量变化研究
    调强放射治疗前后腮腺照射剂量变化研究张 瑜1,费召东 (通讯作者)1,林兴福2(1福建省肿瘤医院 放疗科,福建福州350014;2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 放疗科,福建厦门361021)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前后腮腺的实际照射剂量变化。方法:入组18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各扫描一组CT图像。临床医生在这两组图像中分别勾画出腮腺及外轮廓。通过图像配准技术,把治疗结束时的腮腺及外轮廓映射至治疗前的计划CT图像上。经过外轮廓进行修正后,使用治疗前计

    医疗装备 2015年3期2015-01-13

  • 多排螺旋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3例报告)
    735000)腮腺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3~5%。术前正确评估病变的良恶性,了解其范围以及病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对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资料,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在19至52岁。主要体征是无意中发现耳垂下包快,时间约半个月至3年。1.2 检查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5期2014-11-21

  •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274031)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目前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的局部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时时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我们尝试改进了经典的手术方式,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术式治疗,术后随访显示该手术方法在改善手术区域凹陷畸形及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有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8-28

  • 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的急诊治疗体会
    宋保强 夏文森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的急诊治疗体会郝冬月 刘超华 何林 孙峰 宋保强 夏文森目的探讨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1例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急诊处理。充分术前准备后,针对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损伤,采取不同判断方法,即时行破裂修补及吻合术。术后随访并统计疗效。结果93%腮腺破裂及导管断裂的患者完全治愈,7%患者出现腮腺漏,经换药、抑制腺体分泌药物和加压包扎等治疗后康复;66%面神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3

  • 腮腺多形性腺瘤83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邵秀梅腮腺多形性腺瘤又名腮腺混合瘤, 是腮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 占所有腮腺良性肿瘤的80%[1], 其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这取决于手术方法和术式,目前的手术方法有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 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以及剜除术等。作者收治了从2011~2013年的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 就其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从2011~2013年本院收治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 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2期2013-12-05

  • 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口干、眼干等,腮腺是其常受累部位。对于腮腺病变的评估通常包括99Tcm腮腺动态显像、腮腺造影、涎腺流量测定等[1-3]。腮腺的MRI、CT常规影像检查只能从形态、信号特点及密度特点上判断SS患者的腮腺异常。对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显示腮腺无明显病变的患者,功能影像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也用于SS患者腮腺病变的评估[4-6]。本研究主要采用DWI技术探讨SS患者腮腺的早期变化,并采用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3期2013-09-18

  • 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其并发症分析
    400081)在腮腺肿瘤中,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大约占3/4,恶性的比例很少。目前对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术式主要有:腮腺区域性切除,腮腺浅叶切除术,全腮腺切除。由于多数腮腺肿瘤为临界瘤,因而必须保证第一次手术的彻底性,否则容易复发。现就其有关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2011年间诊治的8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25~72岁,病程20 d~10年。临床表现主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2013-09-03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峰024000)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张永春,马鹏飞(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目的:分析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例128例,其中86例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并与42例传统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相比较.结果:86例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凹陷畸形不明显,其中9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4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2013-07-31

  • 分化型甲状腺癌大剂量131I治疗后双侧腮腺肿胀患者腮腺功能的变化研究
    治疗方法[1],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膜含有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而受到辐射,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腮腺肿胀、疼痛,为了了解肿胀腮腺的功能变化特点,本文对肿胀腮腺进行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检查,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2年10月服131I清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治疗后双侧腮腺肿胀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8±13.9)岁。所有患者服131I后口含酸味食物或维生素C促进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35期2013-04-21

  •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观察
    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观察李亚东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5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根据损伤新鲜程度,分为30例急性损伤和5例陈旧性损伤,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30例急性损伤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12.0±5.0)d,伤口均达到I期愈合标准,没有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等并发症,面神经吻合患者也在术后12个月内恢复正常;5例陈旧性损伤患者,腮瘘、腮腺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5期2013-02-02

  • 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应用的体会
    蒋 群, 黄海琼腮腺肿瘤约占唾液腺肿瘤的80% ,其中80%为良性肿瘤。从解剖结构上看,腮腺肿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最先采取的腮腺肿瘤剜除术常导致较高的复发率及永久性面神经损伤。此后,腮腺浅叶切除术成为经典的腮腺浅叶肿瘤的治疗方法,然而较多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腮腺浅叶肿瘤采用部分切除的功能性手术,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术后腮腺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为2008年7月至2010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年2期2013-01-21

  • 腮腺良性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合症)在以往传统腮腺手术中的发病率约为20%~60%,目前无有效地治疗方法,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给患者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痛苦[1,2]。近年来我科采用腮腺良性肿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方法来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通过长期患者随访,显著降低了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2009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63岁,病史最长10年,最短半年。临床大

    药品评价 2012年27期2012-12-08

  • 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疗效分析
    125001)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较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为主。处理不当可导致20%~40% 的复发率,如何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切除的范围十分关键,本文对分别采用不同术式的44 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1 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共收治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44例,试验组26例,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均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年龄28~70(平均年龄46.8)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2012-09-20

  • 腮腺区肿瘤切除临床分析
    刘丽 徐超腮腺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术前确定肿物的范围和性质,对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方案十分重要。经典术式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切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已被大家认可,但手术范围大。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则保留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能尽量减少面部凹陷畸及瘢痕,减少并发症,残余组织发挥功能,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将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采用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其中男26例,

    河北医药 2012年1期2012-04-09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朱代珍手术是腮腺各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很早以前由于对腮腺特别是对面神经的解剖和对多形性腺瘤病理性状缺乏了解,顾忌手术会损伤面神经,对腮腺肿瘤大多采用单纯肿瘤摘除术及剜除术,术后复发率达20% ~45%。随着人们对腮腺特别是面神经解剖及多行性腺瘤缺乏完整包膜、包膜内外有瘤细胞浸润这一病理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明确了剜除术导致腮腺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腮腺浅叶切除术和全腮腺切除术+腮腺肿瘤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成为治疗腮腺肿瘤的标准术式,复发率明显降低,控制在2%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5期2012-01-24

  •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并腮腺损伤临床分析
    并不少见,常累及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唾液可由伤口外流影响治疗效果,形成腮瘘、腮腺导管瘘、面瘫等严重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面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为了提高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并腮腺损伤治疗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医院诊治的28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其中男12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6期2011-08-15

  • 腮腺Warthin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对照分析
    莫清清腮腺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腮腺Warthin瘤 (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腮腺中排在前二位的良性肿瘤。腮腺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多,约占80%,多形性腺瘤占腮腺肿瘤的60% ~70%[1],这类肿瘤含有肿瘤性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腮腺Warthin瘤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在腮腺肿瘤中占14%~30%,该肿瘤被认为来源于腮腺内异位起源的上皮及淋巴组织[2]。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8—2009年20例腮腺Warthin瘤和24例腮腺多形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8期2011-05-16

  • 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研究
    0)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保护面神经是腮腺切除术中的关键。郑州市口腔医院自 2000年 3月 ~2009年 8月收治并行腮腺切除术 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其中男性34人,女性20人,年龄 21~73岁,平均年龄 49岁,腮腺良性肿瘤 51例,恶性肿瘤 3例。1.2 手术方法 54例患者均行腮腺切除术,其中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 40例,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全叶及肿物切除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2011-04-08

  • 腮腺肿块位置和大小与术式选择的临床研究
    邹文权近年来关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手术治疗出现了不同的术式,如区域切除术(也有称之为功能性腮腺浅份切除术的)等方案[1-5],对手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术式进行了探讨,并有学者从病理学角度进行了研究[5]。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腮腺肿块的物理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进而判断能否根据腮腺肿块的物理性状来前瞻性地选择术式。目前对于腮腺肿块术前都常规做B超、CT等检查,来明确肿块的大小,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2011-04-01

  •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253013)腮腺区良性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临床并发症出现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的腮腺切除手术通常需要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将腮腺浅叶或全叶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并切断和结扎腮腺主导管。虽然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仅做部分腺体的切除并保留腮腺主导管。一些文献报道,区域性切除术在保证治愈率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德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对54例腮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8期2010-07-04

  •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京210029)腮腺良性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传统的经典术式是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术,术中需结扎腮腺导管和解剖面神经,从而导致残留腺体的萎缩和易造成面神经的损伤。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此术式是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基础上,作肿瘤和腺体的区域性切除,能较好地保留剩余腮腺的功能,减轻腮腺手术后的面部畸形,减少面神经的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此启发,笔者对34例腮腺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9期2010-04-13

  • 腮腺畸胎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为腮腺混合瘤1例
    医院。查体:左侧腮腺区可触及一肿物,大小为1.5cm×2.0cm,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无声音嘶哑,无口角歪斜,张口度正常。腮腺CT平扫:左侧腮腺区见囊实性肿物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最大截面2.3 cm×2.4cm,CT值-1.0~65.1Hu,肿物内未见钙化。影像诊断:左侧腮腺囊实性占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侧腮腺内见一个椭圆形不均质稍强回声区,大小为2.4cm×1.9cm,边界清楚,包膜显示不清,内部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2期2010-02-27

  •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体会
    软组织损伤常累及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处理,对72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处理进行总结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72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9~64岁,平均年龄28.6岁。致伤原因:车祸32例,锐器砍伤14例,坠落伤4例,炸伤2例,钝器戳伤2例。急性损伤58例,陈旧性损伤14例。1.2 手术

    中外医疗 2010年26期2010-02-10

  • 隐患来自腮腺包块
    寿柏泉腮腺位于两侧耳屏前和耳垂后下,是口腔领面部三对大涎腺(腮腺、领下腺、舌下腺)中最大的一个。它分泌浆液、粘液等涎液,经腮腺导管进入口腔,和其他大小涎腺分泌的涎液组成唾液(俗称口水),具有润滑口腔粘膜,帮助消化食物、抑制病菌生长等作用。腮腺也是领面部的多事部位。如冬末春初好发病毒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儿童多见,有较强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急性化脓,男性患者还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生育功能。另外还有导管阻塞性腮腺炎、腮腺淋巴结炎等。这些疾病发病较快

    祝您健康 1998年6期199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