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2016-11-04 03:47黄云平聂晓辉张家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产前检查梅毒阳性率

李 艳,黄云平,聂晓辉,张家明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 524000)



·经验交流·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李艳,黄云平,聂晓辉,张家明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524000)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该院200例产前检查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查项目,包含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ORCH等。比较2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情况,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观察组孕妇乙型肝炎阳性率8.0%,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2.0%,梅毒抗体阳性率1.0%,TORCH阳性率1.0%。经对症干预后,高危妊娠率为2.0%。对照组高危妊娠率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项目可为及时有效的医学干预提供充分依据,从而提高孕妇的生育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产前检查;免疫检查项目;TORCH;高危妊娠

产前检查为医学临床针对妊娠期孕妇实施的临床检查,观察和评估孕妇是否存在引起高危妊娠的病理变化,从而尽早发现和纠正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一种检查手段[1]。近年来,免疫检查项目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TORCH、肝炎病毒、梅毒检测等开始在产前检查中广泛应用,效果显著[2-3]。现探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在产检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行产前检查的200例妊娠期孕妇,均于该院产科分娩。排除输血史孕妇,遵循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初产妇88例,经产妇12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3±2.4)岁;孕周18~40周,平均孕周(35.2±1.2)周;均为单胎妊娠。对照组100例,初产妇86例,经产妇14例;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8.5±2.0)岁;孕周16~38周,平均孕周(35.0±1.5)周;均为单胎妊娠。2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产前检查方法(1)对照组孕妇均接受常规检查,不做特殊处理。(2)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查。实施方法:孕妇清晨空腹状态采集静脉血约20 mL,注入试管静置30 min,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将血清平均分为4等份,分别检测肝炎病毒、HIV、梅毒和TORCH等。肝炎病毒、抗-HIV及TORCH检验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实验法和明胶凝集法。若抗-HIV初步检验结果呈阳性,再采集血样送实验室进行确认。所有检验项目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及配套试剂说明书进行,并引入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

1.3评价指标[4]比较2组孕妇分娩期间因其高危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2种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5]采取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方法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观察组孕妇各项免疫检验结果检出乙型肝炎阳性8例,阳性率8.0%;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2.0%;梅毒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1.0%;TORCH感染1例,阳性率1.0%。未检出抗-HIV阳性患者。

2.22组孕妇发生高危妊娠结果比较经临床针对性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发生高危妊娠因素2例,分别为乙型肝炎1例,丙型肝炎1例,高危妊娠率2.0%。对照组孕妇发生高危妊娠因素14例,分别为梅毒2例,乙型肝炎6例,丙型肝炎4例,TORCH感染2例,高危妊娠率1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孕妇发生高危妊娠结果比较[n(%)]

注:χ2=9.782 6;P=0.001 8。

3 讨  论

产前检查是指通过对妊娠期女性进行一系列疾病鉴别和诊断,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对孕妇和胎儿监护及早预防,减少危险因素对母婴的不良影响,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大气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肝炎病毒、梅毒、HIV、TORCH等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为提高生育质量,实现优生优育,各种类型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即免疫检验项目已成为产前检查必须的内容[6-7]。

目前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主要包含:肝炎病毒、梅毒、HIV、TORCH等,均可经母体传播。有统计数据表明,上述疾病通过母体传播率最高,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率次之。此类疾病在普通人群的传染率也较高,如肝炎因其携带率和传染率高,一直是免疫检验的重点项目之一[8]。随着艾滋病感染例数上升,HIV病毒携带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导致HIV病毒通过母体传播的风险随之增加。有研究显示,孕妇产前抗-HIV阳性,感染胎儿的概率占母婴传播的1/5[9-10]。且胎儿感染HIV病毒还会增加分娩危险,致使宫内发育受限、异位妊娠、早产及死胎等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升高。梅毒为产前检查的防控重点,属于性传播疾病,危险性较高,但其妊娠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视。受传统观念影响,孕妇对梅毒存有自卑心理,加之缺乏充足认识,因此极易隐瞒病情。通过检查梅毒血清病毒性,可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医学干预,从而降低其对母婴的影响。TORCH指代微生物感染,其中T、R、C、H分别指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这类病毒可造成孕妇流产、胎儿畸形及死胎。产前检查进行免疫检验项目的各项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及传染病存在,为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孕妇生育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孕妇单行常规检查,观察组辅以免疫检查,乙型肝炎阳性率为8.0%,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2.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0%,TORCH阳性率为1.0%。经及时对症医学干预后,分娩期间发生高危妊娠率为2.0%。对照组高危妊娠率为14.0%,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免疫检验项目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有利于临床及早发现病毒及传染病,便于早期干预,提高孕妇生育质量。

综上所述,免疫检验项目应用于产前检查,可及早发现孕妇妊娠期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提高孕妇生育质量和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1]洪展桐.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8-59.

[2]余涟,刘瑜,林琳华,等.27 477例孕早中期唐氏筛查及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80-583.

[3]冯浩华.探索产前检查免疫检验的临床应用情况[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134.

[4]俞如葵,陈爱娥,陈娜波.1 188例早中孕整合产前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87-588.

[5]刘艳,孙楠.原位杂交试剂盒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27(7):968-973.

[6]宋颖,杨孜,沈洁,等.规律产前检查子痫前期患者早期临床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6):457-461.

[7]邱洁,杨晓华,邓细娣,等.无创产前诊断在产前筛查后续诊断的临床实施与综合效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7):21-23.

[8]陈颢研.平均红细胞体积在筛查孕妇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72-2274.

[9]董毅飞,彭海英,熊进,等.化学发光法孕中期三联筛查高危孕妇221例产前诊断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4):24-26.

[10]杨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对应性”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5-247.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9.064

B

1673-4130(2016)19-2795-02

2016-02-16

2016-06-17)

猜你喜欢
产前检查梅毒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北京市通州区产前检查依从性研究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用人单位能否限定女职工产前检查次数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