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忽略教师的“非专业”成长

2016-11-04 02:32沈智宏
江西教育B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执行力素养

沈智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备受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制订规划,学校多措并举,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教师之育人,专业素养固然不可或缺,“非专业”素养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计,专业发展要关注,“非专业”成长更应重视。

可以这样说,身为教师,我们在从教中总会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

中学时教我们语文的储老师,课上得有点呆板,总是解词、造句、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甚至有时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念教学参考书。但让我至今难忘的是他会时不时地拿出自己发表的文章和楹联,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师范学校教历史的戴老师,上课非常精彩,但更让我难忘的却是:左右手交替书写的板书、篮球场上的精准投篮、联欢会中的“海豚音”演唱。

客观地说,储老师写文章和楹联的“非专业素养”,戴老师“精准投篮”和“海豚音”的“非专业素养”,对我的成长影响更大。

对我如此,对他人亦如此;过去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

成都新都一中的夏昆老师,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这些课程一开就是18年,换个学校,课程如影随形。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苏拉老师,创作歌词200余首,获得中国流行音乐特殊成就奖。他们对学生的最大影响不是自身的“专业”,而是看似和专业无关的其他。育人的高超之处不在于自己的“专业”素质,而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非专业”素养。其实,教师在夯实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应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非专业”素养。

当然,“非专业”素养意涵丰富。

首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生活处处皆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凡是成功的优秀老师,无论他处于哪种类型的学校,无不以其人格魅力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所以,提升人格魅力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应该从教师人品、对教育的挚爱、健康的心理、高雅的生活情趣等方面努力。

其次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在注重学生学科素质培养的今天,教师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影响不可替代。简而言之,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就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它对学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从实质上说,教育过程其实就是“文化化人”的过程。所以,不断的文化追求应成为教师的自律和自觉,阅读则是教师提高文化底蕴的不二选择。

再次是教师的思考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已知领域,更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不仅是现实中的实然,更应关注理想中的应然。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有思想的教师,通过勤思考、善思考,提升思考力。

最后是教师的执行力。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执行力,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倾注爱,有担当,在课堂教学上能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在社会实践中能润物无声,在教育科研中能不断拔节,就有了较高的执行力,就可以在教育中诗意地栖息,静听花开的声音。

事实上,教师的“非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相辅相成,不可割裂。提高了专业素养,也就提升了“非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成为“人师”。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利辛中学)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执行力素养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