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2016-11-06 01:40应学凤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句法韵律音节

应学凤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应学凤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从静态音步组向和动态音步划分看,不但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的黏合结构音步组向也有差异。述宾黏合结构静态和动态的韵律特征都跟组合结构相同,述补黏合结构静态韵律特征与组合结构相同,动态韵律特征和定名黏合结构相同,与组合结构不同,定名黏合结构静态韵律特征内部还有分化。[1+1]式述宾、述补和定名黏合结构的韵律特征相同,静态上为无向音步,动态上与定名黏合结构类似。从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不同黏合结构的韵律差异可以看出,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处于一个连续统中,定名黏合结构是黏合结构的典型成员,述宾黏合结构是边缘成员,从韵律的角度看,把它看作组合结构也未尝不可。

黏合结构;组合结构;韵律;音步组向;音步划分

一、引言

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是朱德熙①提出的一对概念,这两种结构的句法表现有诸多差异,形成对立[1]。朱德熙先后讨论了述宾、述补和定名等三类结构的黏合式和组合式之分,认为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在形式和功能上有较大不同[1]112-113,125-126,148-149。

吕叔湘也关注到了类似的结构,他分析了有无“的”“地”的偏正结构的差异,认为没有“的”“地”的偏正结构是一种介于复合词和短语之间的结构,他称之为“短语词”[2]。吕先生还分析了述补式短语词,不过,他根据不能扩展这一句法特点,把朱德熙[1]认为是组合结构的表可能的述补结构,如“看不清”“看得清”,也归入短语词。

本文从静态的音步组向和动态的音步划分视角考察了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特征,发现定名黏合结构和述宾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的韵律特征并不完全相同。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处于一个连续统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差异不是截然对立的。不同类型的黏合结构的韵律特征也不完全相同,定名黏合结构是典型成员,述宾黏合结构是边缘成员,它的韵律特征跟组合结构类似。

二、静态音步视角下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一)音步组向理论

静态和动态音步是相对而言的,冯胜利的研究基本都是静态的视角。冯胜利[3]41-42分析了不受句法制约的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的音译词和并列结构,如加拿大、数理化、斯里兰卡、东南西北、布尔什维克、金木水火土、捷克斯洛伐克、布宜诺斯艾利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提出汉语自然的音节形式遵循以下规则:

(a)单音节形式不足以构成独立的音步;

(b)汉语的自然节律中不存在[1#1#2]、[2#1#1]、[1#2#1];

(c)汉语的自然节律中不存在[1#2#2]、[2#2#1]、[2#1#2];

(d)汉语自然音步实现方向是由左向右(即“右向音步”);

(e)汉语自然音步的音节“小不低于二、大不过三”;

(f)在任何一个奇数字串中,纯韵律结构至多允许一个三音节音步。

王洪君[4]126-127根据节律栅模型,把冯先生的规则重新表达为:

(a)音节计拍;

(b)两拍步;

(c)音步实现方向:L→R(由左向右);

(d)孤儿音节并入邻近音步,构成三音节的超音步。

冯先生提出的“自然音步”规则很好地说明了汉语不受语法制约情况下的韵律模式。冯胜利[3]提出:汉语的构词音步从左算起,叫作“右向音步”。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5]:从右向左的音步为短语音步,叫作“左向音步”,并把这种构词、造语与音步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右向构词、左向造语”。对于1+1构成的最小音步来说,不存在右向和左向的区别,是“无向音步”。冯先生提出“右向构词、左向造语”和“无向音步”,主要是为了说明韵律对汉语构词形式的制约,尤其是为解决现代汉语里“军马饲养方法”等为何动宾要倒置、“养马法”却不需要倒置的问题而提出的。此外,“右向构词、左向造语”和“无向音步”还能很好地说明体词性黏合结构和谓词性黏合结构的差异以及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差异。

(二)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音步组向差异

如果把冯胜利[1,5]的自然音步规则和音步组向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在王洪君[4]127基础上把节律模式表述如下:

(a)音节计拍;

(b)两拍步;

(c)音步实现方向:构词为L→R(由左向右),造语为R→L(由右向左),1+1无向;

(d)孤儿音节并入邻近音步,构成三音节的超音步。

音步组向理论为我们分析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就音步的实现方向而言,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特征有明显差异,组合结构是短语,因而都是左向音步。黏合结构有的是右向音步,有的是左向音步,这说明黏合结构内部比较复杂,需要逐一分析。

(三)不同黏合结构的音步组向差异

不同黏合结构音步的实现方向不一样,这与黏合结构是一种过渡阶段结构的性质有关。根据音步组向的差异,可以把黏合结构分为体词性黏合结构和谓词性黏合结构。谓词性黏合结构,如述宾黏合结构和述补黏合结构,它们的音步实现方向跟组合结构一样,绝大多数是左向音步,少数是无向音步,基本没有右向音步②。

体词性黏合结构,如定名黏合结构大多数是右向音步,有部分结构也是左向音步。定名黏合结构中,由动词充当修饰语的都是右向音步;由名词充当修饰语的以右向音步居多,也有少数是左向音步,如“校领导”“党代表”“皮手套”“纸风筝”等。名名定中结构中,右向音步的指称性强于左向音步,试比较(例子取自周韧[6]49):

(1)a.钢材库(意指“储存钢材的仓库”)

b.钢仓库(意指“用钢材建造的仓库”)

c.钢材仓库(既可指“储存钢材的仓库”,也可指“用钢材建造的仓库”)

d.钢库(既可指“储存钢材的仓库”,也可指“用钢材建造的仓库”)

“钢材库”和“钢仓库”语义上的差异在于前者指称性强,后者指称性弱些,还可以看出些许描写性。“皮手套”“纸飞机”也是如此。从总量上看,名词充当修饰语的定名黏合结构是左向音步的相对很少。

由单音节区别词充当定名黏合结构修饰语的几乎都是左向音步,如“女工人”“金首饰”。但由于区别词直接作定语的黏合结构的总数不多,在定名黏合结构中占的比例也不大。

由形容词充当定名黏合结构修饰语的就比较复杂,有不少是右向音步,但以左向音步居多。有很多形名黏合结构只能构成左向音步,如:

(2)大事情——*重大事 小眼睛——*细小眼 旧方法——*陈旧法

直马路——*笔直路 软泥巴——*松软泥 穷山村——?贫穷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右向音步的都是黏合结构,而左向音步的,既有组合结构,也有部分黏合结构。根据音步组向差异,不能对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作出区分,但却可以把定名黏合结构和谓词性述宾黏合结构区分开来。具有陈述性的述宾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一样,都是左向音步,具有指称性的定名黏合结构大部分是右向音步,也有不少左向音步。从定语的词类看,只有动词、名词作修饰语的定名黏合结构以右向音步为主,而单音节区别词充当修饰语的定名黏合结构都是左向音步,形容词充当修饰语的以左向音步居多。从指称性强弱看,在最小对比中,凡是指称性强的都是右向音步,指称性弱些的都是左向音步。定名黏合结构里,右向音步的语义整合度更强,指称性更强。相比之下,左向音步的语义整合度低些,指称性弱些。

黏合结构的音步组向差异,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黏合结构“一头连着词、一头连着短语”、介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过渡状态的性质。

(四)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音步实现方向

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音步的实现方向可以描述如下:

(a)所有组合结构都是左向音步。

(b)述宾黏合结构和述补黏合结构几乎都是左向音步。

(c)定名黏合结构音步实现方向相对复杂:

1)修饰语为动词的,都是右向音步;

2)修饰语为名词的,大多数是右向音步,少数是左向音步;

3)修饰语为区别词、形容词的,以左向音步居多。

(d)[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是无向音步。

根据“右向构词、左向造语”规则,述宾和述补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音步实现方向一致,都是造语的音步,因而是短语。定名黏合结构只有动词和名词充当修饰语的大多是右向音步,可以看作是复合词。但单音节区别词充当修饰语的是左向音步,双音节区别词充当修饰语的多半是[2+2]型音步,形容词充当修饰语的,可能是右向音步,也可能是左向音步。[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可能是词也可能是语,但由于是自然音步,是韵律上的最小词,因而可以当作复合词那样看待。

定名黏合结构的音步实现方向不够统一。在最小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左向音步的都是指称性弱些,描写性强些。根据“右向构词、左向造语”规则,那么左向音步的定名黏合结构就要被看作是短语,比如区别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一部分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还有少数名词直接作定语的黏合结构。

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是一个连续统,内部成员的语法功能和韵律特征不是匀质的,而是有差异的。述宾和述补黏合结构虽然是左向音步,但跟组合结构在语义上、语法上有诸多差异,两者不应该等同。在连续统的两端是定名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在连续统的中间是述宾黏合结构和述补黏合结构。在定名黏合结构内部,靠近谓词性黏合结构一端的是区别词和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静态音步视角下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关系

在音步的实现方向上,组合结构都是左向音步,黏合结构因为内部差异,音步实现的方向比较复杂,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看,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动态音步划分上,两者也是不同的,定名黏合结构优先组块。

三、动态音步视角下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静态音步组向的差异与这两种结构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差异有一定关联性。对有语法层次结构的语段音步的动态划分研究也显示,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

(一)音步动态划分方案

音步的静态切分针对的对象是静态的短语,而不是完整的句子,而音步的动态划分是对语流中的小句的划分。石基琳[7]是最早研究现代汉语音步的学者之一,石先生提出了音步动态划分的三个步骤:

(a)直接成分步(IC);

(b)双拍步(DM);

(c)超音步(f’)。

下面以“保险厂买保险”为例说明石先生方案的操作过程。根据“直接成分步”,双音节的直接成分先组成音步,即前后两个“保险”组成音步,现在剩下了两个单音节“厂”和“买”,但由于它们是句法分支方向相反的两部分,因而不能使用第二条“双拍步”规则,跳到第三条规则,“厂”与前面的“保险”组成超音步,“买”与后面的“保险”组成超音步。但石基琳[7]的音步动态划分方案应用于“不想买小红毛背心”这样的短语时,却出现了错误的划分。根据石基琳的规则,这个短语会被错误地划分为:(不想)(买小)(红毛)(背心),而正确的结果(王洪君[4]129)是:(不想买)(小红)(毛背心)。

王洪君[8]提出:只有在自由短语中右向音步才有可能压倒结构音步,即形成跨层音步,双音节黏合结构(即王所说的类词短语)不允许跨层。董秀芳[9]认为自由短语和双音节黏合结构(类词短语)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跨层,在一定情况下都不能跨层,她提出了一套新的规则:

(a)如果形式A是短语B的直接组成成分,当A与B的句法范畴不同时,A中的成分在韵律上不能被分开,即不能中插音步界;当A与B句法范畴相同时,A中的成分可以在韵律上越出其结构边界,与相邻的成分组成跨层音步。

(b)跨层音步的组成不能以拆散双音基本词为代价,也就是说,双音基本词不能中插音步界。

王洪君[4]129为了方便比较,将董秀芳的方案转述为可以与石基琳方案对比的术语:

(a)直接成分步;

(b)双拍步:在内层结构性质相同的最大XP的范围内,从左到右组成双拍音步;

(c)超音步:在内层结构性质相同的最大XP的范围内,根据句法分支方向组成超音步;

(d)介词、人称代词等功能性成分可以跨越最大XP的边界组成双拍步或超音步。

董秀芳[9]主要是针对王洪君[8]方案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方案,但这个方案却修正了石基琳[7]的部分不足,可以正确划分“不想买小红毛背心”的音步。董秀芳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音步划分不能跨越不同性质的结构而组成音步。不过董秀芳方案对某些结构进行音步动态划分时也出现了错误,如不能正确划分王洪君[4]提到的一种“等立结构”。如“买了桃、杏、李、梨等时鲜水果”的“桃、杏、李、梨等时鲜水果”整体是NP性质,但它却不是从左到右两两组成双音节音步。

王洪君[4]131-133观察到“在某些词法句法条件下,音步边界总是与词法句法的边界一致;在另一些词法句法条件下,音步边界有两种可能,具体实现哪一种可能由节律……而不是词法句法决定”。据王洪君研究,等立结构、双音节黏合结构、后附结构和合成定名黏合结构等的音步边界都是由词法句法决定的,只有组合结构的音步边界取决于节律因素。

基于以上事实,王洪君[4]135提出了如下方案:

(a)句法性等立的成分之间必有音步界;

(b)直接成分步:直接成分的两个音节组成两拍步;

(c)双拍步:按先句块内、后整句,句块内先黏合、后组合的次序;

(d)超音步:顺序同上;

(e)粘附成分:方位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等单音节成分,一律并入左邻音步;

(f)可跨界成分的归属:指代、数量、介词、助动词、动词可以跨句块界组成双拍步或超音步。

比较上述三种方案发现:后面的方案设置的句法条件越来越多,单纯由节律因素控制的越来越少。石基琳[7]方案中,由句法控制的主要有直接成分步和句法分支方向等;董秀芳[9]则进一步指出句法范畴的异同会影响音步跨界的实现与否;王洪君[4]更进一步,指出黏合结构(不包括述宾黏合结构)、等立结构等的音步边界完全系由词法句法控制,在音步动态划分时,优先组成音步,只有述宾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才完全受节律因素的控制。

(二)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动态音步划分的差异

现代汉语定名黏合结构、述宾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音步的动态划分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上文讨论指出,根据音步的实现方向,述宾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是一样的,根据音步实现方向,可以把黏合结构再细分为双音节黏合结构(无向音步)、定名黏合结构(既有右向音步也有左向音步)、述宾黏合结构和述补黏合结构(左向音步)等。在音步的动态划分中,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对音步边界的控制也是不一样的。双音节的黏合结构、定名黏合结构,它们的音步边界跟句法边界一致,而述宾式黏合结构的音步边界跟组合结构一样,由节律因素控制。

另外,一些后附成分总是粘附到前面的成分组成音步或者超音步,如后置的方位词和结构助词等。述补黏合结构的补语一般是轻声,因而补语一般也是粘附在述语上。

[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总是优先组成IC音步。王洪君[4]131-132指出:不带“的/地/得”、“了/着/过”、指代/数量定语、助动词/心理动词的所有两字组,包括一般语文词典收录的“背心、跳水、立正、矛盾、地震”,也包括一般语文词典不收录的“蓝天、木桶、种树、打死、手举、桌椅”等,它们都是有直接成分关系的两字组合,在语流中总是优先组织IC音步,关系最为紧密。

述宾黏合结构的动态音步划分跟组合结构一样,它的音步边界由节律控制,定名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它们的音步边界都是由词法句法决定的,它们的差异如图2所示:

图2 动态音步视角下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关系

不管是从音步的实现方向看,还是从音步的动态划分看,定名黏合结构和述宾黏合结构、组合结构都有一定的差异。语义上,述宾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一样,是陈述性的;韵律上,述宾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述宾黏合结构跟定名黏合结构差异很大,是一类特殊的黏合结构。

根据音步的边界是由词法句法控制还是由节律控制,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差异可归结如下:

(a)组合结构的边界由节律控制;

(b)述宾黏合结构的边界由节律控制;

(c)述补黏合结构的边界跟词法句法重合;

(d)定名黏合结构的边界跟词法句法重合;

(e)[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的边界跟词法句法重合。

定名黏合结构、[1+1]型双音节述宾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在音步的动态划分时,优先组成音步,组合结构和述宾黏合结构的音步边界由节律控制,要等跟词法句法边界重合的结构组完音步后,再组织音步。

四、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韵律差异的深层原因

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不管是从静态的音步的实现方向,还是从音步的动态划分看,两者都有一定的差异。但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音步组向和音步划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根据音步实现方向的差异,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可以重新分为:

(a)[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动词、名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

(b)区别词、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结构;

(c)谓词性述宾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组合结构。

第一类音步实现的方向为无向音步或右向音步,第二类音步实现的方向一部分是右向音步,一部分是左向音步,第三类音步实现的方向都是左向音步。

根据音步的动态划分差异,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可以重新分为:

(a)[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定名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

(b)述宾黏合结构、组合结构。

第一类中它们的音步边界跟词法句法重合,在语流中优先组成音步;第二类中它们的音步边界由节律控制,在语流中要等第一类组完音步后再组音步。

比较上面根据音步实现方向和音步动态划分的不同重新分的类,我们发现根据静态音步的实现方向差异,我们需要把谓词性黏合结构和一部分定名黏合结构划出来,它们音步的实现方向跟组合结构相同。如述宾和述补黏合结构、一部分区别词和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它们在音步实现方向上跟组合结构相同。根据动态音步划分差异看,黏合结构也有一部分要划离出来。但我们注意到只是述宾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的动态音步的划分相同,同为谓词性黏合结构的述补黏合结构却跟定名黏合结构相同,这是两种视角下两者的不同,而相同的地方更多:

(a)[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与组合结构完全不同;

(b)述宾黏合结构与组合结构完全相同。

区别词、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处于中间,在静态和动态音步视角下考察,发现它们左右摇摆。它们的韵律差异进一步证明了黏合结构是一种过渡结构,不同的黏合结构性质不完全相同,分别处于连续统中的不同位置:

动词、名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区别词、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述补黏合结构>述宾黏合结构③

动词、名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1+1]型双音节黏合结构等跟复合词的音步实现方向完全一致,在黏合结构中靠近词的一端。述宾黏合结构跟组合结构相同,处于靠近短语的一端,它除了形式上跟黏合结构相同之外,其他相同之处不多,反而是跟组合结构更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应该归入组合结构,或者特殊的黏合结构。

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韵律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两者的性质差异。在静态音步和动态音步视角下,黏合结构内部都产生了分化,只是分化的点不一样。这说明黏合结构的复杂性和过渡性质。总的来说,它兼有词法和句法的某些属性。黏合结构内部成员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它们中有一部分接近短语,有一部分接近词。

不过,述宾黏合结构比较特殊,不管是从静态音步还是动态音步视角,述宾黏合结构都跟组合结构相同。董秀芳[9]提出音步划分不能跨越不同性质的结构而组成音步。王洪君[4]135提出组成双音步按照先句块后整句的观点,也是强调一般不能跨越NP、VP不同性质的结构。述宾黏合结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VP结构和NP结构的糅合,因而紧凑性、整体性都不如定名黏合结构和述补黏合结构强。

从指称性强弱的角度看,述宾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一样,陈述性强,定名黏合结构总体上是指称性很强,两者的语义差异明显。述补黏合结构虽然述谓性比较强,但由于补语部分多轻读,是一个“重—轻”结构,语义整体性强④。区别词和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定名黏合结构中有一部分的静态音步是左向的,通过最小对比,这些左向音步的指称性相对于右向音步弱些,具有一定描写性。由此可见,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以及黏合结构内部的韵律差异都跟指称性强弱有一定关系。

注释:

①《语法讲义》的底本是作者朱德熙1961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二)”这门课程的讲义。

②述宾黏合结构也有2+1式组合,如“喜欢书”“糟蹋钱”“相信鬼”等,但这些例子非常少,能充当单音节宾语的只有少数几个名词。陆丙甫和端木三(Lu B & Duanmu S. A case study of the relaition between rhythm and syntax in Chinese[C]//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North America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1991;Lu B & Duanmu S. Rhythm and syntax in Chinese: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02,37(2):123-136.)解释说,这些名词是没有变通的、可替换的双音节形式。端木三(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4):203-209.)进一步解释说,这些没有变通形式的单音节宾语因为处在末尾的位置,可以加上一个空拍组成一个音步。

③柯航(柯航. 现代汉语单双音节搭配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30.)从语法变调角度考察后提出,主谓、述宾、述补和偏正四种结构的松紧度等级如下: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这个松紧度等级跟我们从韵律角度考察得出的连续统一致,这说明这几类结构确实存在着性质的差异。

④关于“重—轻”结构和后重结构的语义整合度差异,参看应学凤.现代汉语拟声词的后重格局[J].汉语学报,2012(3):77-86。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1):40-47.

[4]王洪君.汉语的非线性音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冯胜利.动宾倒置与韵律构词法[J].语言科学,2004(3):12-20.

[6]周韧.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Shih Chi-lin(石基琳). The Prosodic Domain of Tone Sandhi in Chinese[D].PhD dissertation. 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6.

[8]王洪君.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J].中国语文,2000(6):525-536.

[9]董秀芳.音步模式与句法结构的关系[C]//语言学论丛:第27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53-368.

TheProsodicDifferencesbetweenAdhesionStructuresandCombinationStructuresinModernChinese

YINGXuefeng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static foot patterns and dynamic foot divisions,there are differences not only between adhesions structures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s,but also among the foot patterns of adhesion structures themselves. The prosodic features of predicate-object adhesion structures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combination structures;the static prosodic features of predicate-complement adhesion structu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ombination structures while the prosodic features of the dynamic foot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odifier-head adhesion structures. The prosodic features of [1+1]predicate-object structures,predicate-complement structures and modifier-head structures are the same. From the prosodic differences between adhesions structures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ose among the various adhesion structures themselves,adhesion structures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s are not quite in opposite. Actually,they are more like a continuum.

adhesion structures;combination structures;prosody;foot patterns;foot divisions

2016-05-09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5N001)

应学凤(1979-),男,江西南昌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

H146.1

A

2095-2074(2016)05-0034-07

海外汉学研究:(主持人:赵红娟)

猜你喜欢
句法韵律音节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拼拼 读读 写写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看音节说句子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