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对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

2016-11-07 01:50梁喜郭瑾
会计之友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利益分配政府补贴产学研合作

梁喜 郭瑾

【摘 要】 在以学研方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中,针对松散型、较紧密型和紧密型三种产学研联盟,引入学研方的创新程度系数、政府的补贴系数及利益分配系数,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各参数有政府补贴和无政府补贴下差异性的比较以及有政府补贴下三种联盟中各参数的比较,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程度、学研方的技术转让费、企业方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以及双方的利润都有积极影响。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学研方在较紧密型联盟中能获得最高利润,且能获得较高的技术转让费,而企业方在紧密型联盟中能获得最高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和利润。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技术创新; 政府补贴; 利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 F253;F22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8-0015-06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加快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实务中,由于企业很难占据所需的全部智力资源,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而高等院校从理论的实践问题、知识的先进性问题等角度考虑,也迫切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中日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通过财政补贴或者特殊政策来激励研发联盟不断创新,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近年来,国外学者在探究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果。Freeman[ 1 ]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他认为创新行为不仅是“产学研”三方的行为,更是国家行为的一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OECD[ 2 ]指出,政府政策在“产学研”中有调节作用,可以及时改进企业对创新系统研发资金的投入,从而避免了其所导致的市场和创新系统失效。Senker[ 3 ]主张政府应该主导产学研合作,因为研发成果在政府的支持下具有高度外溢性和扩散性。Donald等[ 4 ]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政府介入以消除转移技术的障碍问题。Hinloopen[ 5 ]比较了两种激励企业R&D的政策,认为提供R&D补贴比鼓励企业进行R&D合作更能激励企业进行R&D。Mihm等[ 6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考虑了产学研合作的内部成本博弈问题,并研究了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是怎样激励研发者为研发项目节约成本的。Etzkowitz等[ 7 ]运用博弈模型来描述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和知识创新的过程。Xiao等[ 8 ]以医药行业的研发联盟为背景,将研发合作分为多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修改利益分配契约对整体利益的影响。

在国内,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卢仁山[ 9 ]比较了松散型、较紧密型、紧密型三种产学研联盟,建立了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型,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下学研方与企业方的利益分成。李高扬等[ 10 ]对产学研联盟间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的四种策略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构建合理的额外收益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提升协同创新价值与抑制投机行为以及正确定位政府在产学研创新中的角色等政策性建议。牛晓姝等[ 11 ]探究了政府补贴在企业不同合作状态下产生的技术补贴效果。马晓楠等[ 12 ]认为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企业方和高校都不会自动进行共性技术研发,指出政府补贴是促进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方式。刘伟[ 13 ]研究了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R&D投入的情况下,政府对其采取的四种补贴方式中哪种最为有效。生延超[ 14 ]对政府是进行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进行了研究,认为政府对于创新产品补贴方式比创新投入补贴方式更为有效。齐欣等[ 15 ]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联盟的影响,分析认为能否实行政府补贴政策取决于行业内的技术外溢率与RJV组建成本。

本文在上述文献的启示下,针对松散型、较紧密型和紧密型三种产学研联盟,讨论了在有政府补贴和没有政府补贴时,三种联盟中各参数的变化,同时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比较了三种联盟的优劣性,从而可以为学研方和企业方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二、基本假设和前提

(1)学研方用u表示,企业方用e表示,利润用?仔u、?仔e分别表示。

(2)企业方以单位产品Pe的价格出售,企业方为获得学研方的技术,以单位产品Pu的价格向学研方进行购买,并将技术投入到生产,假设生产成本为0。

(3)假设最终产品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Q=a-bPe+

k?兹。其中a>0,b>0,k>0,且均为常数,0≤?兹≤1为创新努力程度参数。

(4)在产学研联盟中,学研方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其技术创新成本为。其中,I>0是学研方的创新难度系数,并且I要足够大以使创新努力程度参数控制在0到1之间,即学研方的创新要付出较大成本。

(5)根据学研方的创新努力程度,政府部门对学研方进行经费补贴,假设补贴系数为m。

(6)在产学研联盟中,学研方与企业方通过调整价格达到利益均衡。其中,掌握创新技术的学研方为stackelberg博弈的主导方,主导Pu和?兹的制定,而企业方为跟随者。

三、模型和求解

(一)松散型产学研联盟

松散型产学研联盟是指学研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先进技术转让给企业方,企业方以直接购买形式获得技术,然后进行商业化生产,并且企业方独享技术带来的利润。

(二)较紧密型产学研联盟

较紧密型产学研联盟是指学研方与企业方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较为长期、持续、稳定的合作,其中学研方把技术转让给企业方后会继续提供后续支持服务,甚至与企业共同进行产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再开发,因此学研方既可获得技术转让费,又可参与企业利益分成。这里假设学研方的利益分配系数为0

(三)紧密型产学研联盟

紧密型产学研联盟是学研方与企业方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学研方以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投入,企业方则投入原材料、人员、设备、生产场所等,双方共同努力、紧密合作,实现产品的生产。双方合作目标是追求共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双方根据事先达成的利益分成协议,在共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按照比例进行利润分享。

四、政府补贴对产学研联盟利润分配的影响分析

五、算例分析

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对上述参数进行赋值,令a=20,b=15,k=10,I=100,s=0.3,运用Matlab 2012a进行编程并画出变量m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图,得到技术创新努力程度?兹、技术转让费Pu、销售价格Pe、学研方利润?仔u、企业方利润?仔e与m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7所示。其中图4和图6是在满足约束条件下对上述参数给予另外一组赋值得到的,其值分别为a=20,b=15,k=40,I=100,s=0.3。

由图1、图2和图7可看出,在三种不同的联盟形式中,学研方的技术创新程度、企业方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以及学研方利润都随政府补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学研方在紧密型联盟中的技术创新程度最大,在松散型联盟中获得的技术转让费最少,在较紧密型联盟中获得的利润最大。综合考量的话,对于学研方来说,选择较紧密型联盟最为合适。理由主要是:在较紧密型联盟中,学研方利润明显高于其他联盟形式,其技术创新大于松散型,其技术转让费高于紧密型。技术创新程度越大,学研方自身投入的成本就越大,当政府的补贴强度不大时,学研方会斟酌自身到底进行多大的投入。而对于紧密型联盟而言,学研方无法从中获得技术转让费,其利润还受到利益分配比例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研方来说,选择较紧密型联盟最为合适。

结合图3、图4、图5和图6可看出,企业方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和企业方的利润不仅与政府补贴m和利益分配比例s有关,还与创新努力程度系数的敏感度(b,k)以及创新成本常量I等因素有关。当bI>k2时,松散型联盟中单位产品销售价格最高,紧密型联盟中企业方的利润最大;当bI

从图1、图5、图6和图7中可看出,在相同政府补贴下,学研方在较紧密型联盟中获得最高的利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补贴,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补贴促使其创新程度增大,使得企业方支付的技术转让费和利益分配比例增大而获得额外利润。对于企业方而言,由于产品创新程度增大,使得产品在推向市场时更能够符合大众需求,因而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升高,从而企业方也能获得部分额外利润。

六、结论

本文采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分析了三种产学研联盟在有政府补贴和无政府补贴两种情况下政府补贴m对各参数的影响;同时,在有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了三种产学研联盟中的技术创新程度?兹、技术转让价格Pu、单位产品销售价格Pe、学研方利润?仔u、企业方利润?仔e。结果表明:(1)对于技术创新程度?兹、技术转让价格Pu、单位产品销售价格Pe、学研方利润?仔u、企业方利润?仔e,在有政府补贴时的参数值都会高于无政府补贴时,说明政府补贴会对产学研联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2)在有政府补贴时,学研方在较紧密型联盟中能获得最高利润,且能获得较高的技术转让费,企业方在紧密型联盟中能获得最高利润以及最高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因此学研方会倾向选择较紧密型联盟,而企业方则会倾向选择紧密型联盟,当然在实践中双方的决策会取决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研方和企业方都会对政府补贴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这种负面影响。对于政府而言,其更愿意对紧密型联盟进行补贴,因为在紧密型联盟中,双方通过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会使政府补贴的单位补贴效率更高,从而不仅能使双方获得更多价值,而且也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FREEMA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lessons from Japan[M]. London: Pr inter Publish,1987.

[2] OEC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R].1997.

[3] SENKER A. Rationale for partnerships:build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STI Review,1998(23):23-37.

[4] S SIEGEL DONALD A, WALDMAN DAVID E, ATWAT ER LEANNE, et al. Conunereial knowledg e transfers from universities to firms: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on[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3(1).

[5] JEROEN HINLOOPEN. Subsidizing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with spillovers[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66(2):151-175.

[6] MIHM J. Incentive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the role of target costing[J].Management Science,2010,56(8):1324-1344.

[7] ETZKOWITZ H,LEYDESDOREF L.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from national systemsand“Mode 2”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0,29(2):109-123.

[8] XIAO W, XU Y. The impact of royalty contract revision in a multistage strategic R&D alliance[J].Management Science,2012,58(12):2251-2271.

[9] 卢仁山.不同产学研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96-100.

[10] 李高扬,刘明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及策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197-203.

[11] 牛晓姝,董继文.企业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政府技术补贴效果[J].系统管理学报,2008,17(5):520-524.

[12] 马晓楠,耿殿贺.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博弈与政府补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73-78.

[13] 刘伟.对产业链中上游企业R&D投入的政府补贴策略选择[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31(10):1328-1337.

[14] 生延超.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技术联盟的政府策略选择[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6):184-191.

[15] 齐欣,王策.政府边界视角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联盟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5):100-105.

猜你喜欢
利益分配政府补贴产学研合作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研究
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
基于微观尺度下的政府补贴与企业成长关系
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效性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贸易“大”国与产业竞争力“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