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协同与企业技术创新

2016-11-07 01:50段海艳
会计之友 2016年18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资源整合

段海艳

【摘 要】 首先,在探讨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的协同,有利于企业与多方创新主体利用多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次,在探讨不同来源金融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应保持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等不同融资方式的协同,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等不同政府财政支持的协同,企业、政府和银行等不同投资主体的协同。最后,将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分为知识类资源和资产类资源,提出作为知识类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金融资本是企业获取资产类资源的前提。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彼此依赖,相互协同才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资源整合; 人力资本; 金融资本

【中图分类号】 F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8-0032-06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中国经济原有的、不可持续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迫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驱动力由先前的低成本生产要素驱动和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势在必行。作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①,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获得竞争优势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提升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由于充分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诸多学者就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了广泛探讨。其中,人力资本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刘礼花、张建琦(2015)提出合伙人教育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异质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吸纳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合伙人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 ]。于长宏、原毅军(2015)探讨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过度自信有利于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但是这种积极作用的发挥是以企业科研人员具有自由探索精神为前提的[ 2 ]。在高管个人的人力资本特征基础上,雷怀英等进一步考察了高管团队的人力资本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较年轻的高管团队具有较强创新意识,高管团队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决策的质量[ 3 ]。金融资本研究层面,王红霞、高山行(2009)提出并证实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企业创新产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王晓亚、谢思全(2015)进一步提出,除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外,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高校等外部支持,政府为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有效消除企业研发外部性,高校、研发机构等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明显而稳定的知识溢出效应,相对而言,政府支持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5 ]。孙莹(2013)发现税收激励政策通过影响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投入,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6 ]。

综上,已有研究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现有文献多局限于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或金融资本的某一方面,对于如何实现内、外部人力资本的协同,不同来源金融资本的协同以及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协同,则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二、内、外部人力资本及其协同与企业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已逐渐被隐形的知识资源所取代。作为知识资源的载体,企业内部高管人力资本、员工人力资本、企业外部人力资本及其不同人力资本的协同可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一)内部高管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高管在企业创新战略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核心地位,高管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风险偏好和高管团队特征等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高管的企业家精神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与创造竞争优势的源动力。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所共有的创新性、抗风险性和自身价值感等。这些特质会影响高管的创新行为,并促进企业不断引进或采纳最新的技术,进而为企业创新提供驱动力。高管的风险偏好和承担,会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减少企业对创新风险的规避,克服阻碍企业创新的因素,积极寻找机会并实现创新。因此,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7 ]。

其次,高管的企业家能力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家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关系能力、学习能力、机会和预见能力以及知人善任能力等。其中,除知人善任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外,企业家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但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等因素实现组织成员的知识与能力共享并最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8 ]。

再次,高管自身的性格和风险偏好会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由于创新投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包括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和采用以及新市场的拓展等,相对于其他投资行为,技术创新投资风险更大且更具挑战性。过度自信的高管往往热衷于冒险,因此,会促进企业加大创新项目的投入,进而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同时,过度自信高管对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存量、运营模式以及员工知识结构等有利于创新项目的实施。因此:过度自信的高管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更显著;相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大规模企业过度自信的高管更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相对于财务扩张的企业,非财务扩张企业过度自信的高管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9 ]。

最后,除高管个人的人力资本特征外,高管团队特征也会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高管教育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异质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高管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管理经验的作用则不显著。因此,对小微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改善高管结构,强化高管教育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异质性等渠道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另外,高管的两职状态、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以及平均持股比例均会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其中两职分离、持股比例增加等有利于企业创新,而高管团队平均年龄的增大会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同时,两职状态与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两职状态与高管团队平均持股比例、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平均持股比例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且显著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因此,企业在聘任高管时,应注意高管团队的匹配与协同问题。

(二)内部员工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特征会影响创新绩效。员工人力资本包括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专业领域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可以带来超出平均水平的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员工包括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其中,内部技术人员涵盖企业研发人员、工程师等,他们是企业技术创新链中重要的一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企业技术人员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创造能力和经验积累,可以发现已有产品工艺过程、产品设计等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在创新思想向创新行为转变过程中,技术人员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技术创新行为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内部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企业内部非技术人员,包括市场营销人员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则是间接的,他们通过内部技术人员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例如,营销人员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和销售状况,将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和反应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帮助技术人员了解应该开发哪些产品以及如何改进现有产品,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10 ]。

其次,员工人力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创新。stergaarda,Timmermans & Kristinsson(2011)发现在企业规模、行业和外部合作多样本水平一定时,员工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构成的多元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男女相对均衡的员工构成比单一性别构成的更有助于企业创新。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教育背景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高[ 11 ]。

(三)外部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新兴技术市场的日趋复杂和高度不确定性,使企业必须通过协同创新来规避创新风险。协同创新是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等之间的合作,获取互补性的知识和资源,形成技术创新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企业外部的技术专家、营销专家和生产专家等为企业提供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企业将这些外部知识与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继而成功实现新产品的开发与新市场的拓展;政府人员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产业导向与扶持政策;风险投资者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资金支撑和创新战略指引;行业协会和标准方面的专家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框架和规范。这些外部人力资本,虽然无法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他们可以通过与内部人力资本的协同,促进企业研发投资和创新产出的增加。

(四)内、外部人力资本协同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运作的整体,需要不同来源人力资本的协同与合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管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先期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快速捕捉市场或政策机会,形成企业创新战略并引导创新资源配置;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凭借自身对技术发展前沿的洞察与预测,提出技术创新设想并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将设想转化为技术成果,推动技术创新的实现;非技术人员包括生产人员和营销员工,前者负责实现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和规模化,后者则不断开发与拓展营销渠道与市场范围,推进新产品的市场化,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外部人力资本中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则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引导与行业规范。

总之,高管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战略引领,内部技术与非技术员工使高管的创新意愿与创新想法得以实现,外部人力资本需要借力于企业内部高管与员工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与协同整合,对于扩展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分担技术研发成本开支以及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2 ]。

三、不同来源金融资本及其协同与企业技术创新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新产品产出等显著正相关,因此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13 ]。企业研发投入所需资金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大规模、持续的研发资金投入,使众多企业仅仅依靠内源融资难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如何拓展外部融资渠道,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使技术研发、创新和转化等顺利进行,成为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一)资本市场融资与企业技术创新

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大规模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散功能,有利于企业在不同投资主体之间分散技术创新特有的高风险。资本市场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

1.债权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由于内源融资可以避免逆向选择和财务风险等问题,因此具有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当企业因经济波动等造成自有资金短缺且不足以支撑创新活动时,可能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因此,能否有效进行外部融资,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决定因素。外部融资包括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股权融资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条件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在获取资金支持的同时,必须让渡部分所有权和未来收益,因而不利于企业创新战略的持续稳定;同时,企业必须按要求向股东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也不利于保护企业创新所需的技术机密。这种背景下,银行贷款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Ayyagari et al.(2011)通过对47个发展中国家19 000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银行贷款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地,在某个会计年度有银行贷款的企业,其创新活动显著超出没有银行贷款的企业[ 14 ]。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存续期越长,越有利于创新项目的持续推进与后续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由于长期合作关系所建立的关系型贷款,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决策,而且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与银行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的意义[ 15 ]。

2.股权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资本市场中可以有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股权投资主体,主要包括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和风险资本。

外商直接投资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2013—2015年我国FDI年度累计额分别为1 175.86、1 195.63和1 262.7亿美元②,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转轨经济背景下,积极引进FDI可以极大缓解我国资本积累不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外商以技术、设备合资等方式进入,可以带来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FD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FDI的进入程度对我国内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影响为例,FDI的进入程度每提高1%,我国内资企业专利申请量增加15%[ 16 ]。但是,FDI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受到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和内资企业自身技术吸收能力的制约。如果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过大,或者内资企业对外部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过低,则不利于FDI正向溢出效应的发挥。另外,内资企业的行业特征、所有区域的技术发展水平等也会影响FDI作用的发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FDI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相对于东西部地区,FDI对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正向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17 ]。

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基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属性,风险投资应当积极参与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业界共识。风险投资通过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增值服务,促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与风险管理,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显著正相关,因此风险投资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8 ]。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他们往往有实现创新的机会,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创新机会转变为现实的利润增长点。因此,风险投资无法帮助企业寻找创新机会,而仅仅是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撑。Popov & Roosenboom(2012)提出相对于自有资金的投入,风险投资的创新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风险投资相对发达、政府管制较少的国家,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才显著高于企业自有资金的研发投入[ 19 ]。相对于企业发展中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而言,较早进入企业的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20 ]。

(二)政府财政补贴、税收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

1.政府财政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

当前企业创新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有效消除企业研发的外部性,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财政补贴的加大有利于企业增加内部研发资金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引导与激励外部R&D资金的投入,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政府财政补贴有利于企业研发创新产出的增加。相对于非资助企业,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企业专利申请的可能性从20%上升到40%[ 21 ]。自身R&D投入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吸收和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而政府的研发资助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但是,相对于国有企业,政府财政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高管晋升并非完全由企业创新绩效及其价值创造来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高管的创新意愿,也不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充分释放。另外,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的获取,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虽然国有企业特有的产权性质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政府财政补贴,但会对政府资源形成路径依赖,进而对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并抑制企业创新绩效[ 22 ]。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政府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投入将会更多地挤出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因此如何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行为垄断壁垒,促进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减少国有企业对创新资源的低效挤占,如何降低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力度,将财政补贴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进而提高整体经济的创新效率,这些均是潜在的研究议题和未来的改革方向。

2.税收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创新活动受到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而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企业仅仅依赖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所以政府有必要加以干预,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税收激励具有市场性、普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是:将节约的税收支出用于增加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创新实力和创新产出,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资源支撑。对企业研发活动每让渡1单位的税收利益,从投入端来讲,可以直接激励企业增加0.74单位的内部研发投入;从产出端来讲,可以通过创新产出增加的间接传导机制,刺激企业增加0.32单位的研发投入[ 23 ]。孙莹(2013)进一步提出,税收优惠不但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而且会影响人力资本投入。具体而言,所得税优惠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作用不显著;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代表的流转税优惠则可以显著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本投入;相对于直接优惠,间接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果更好。

企业税收优惠涉及所得税、进口关税等,不同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也不同。以所得税优惠政策为例,我国现行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优惠和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优惠三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究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专利申请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技术转让所得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则不明显[ 24 ]。税率降低政策和研发费用抵扣政策虽然都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这两类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互补关系,且税收激励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两者呈倒U型关系,意味着激励强度过高,反而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就不同企业而言,减税政策对于大规模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法制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税费负担较重地区的企业激励作用更强,而研发费用抵扣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更大[ 25 ]。

(三)不同来源金融资本协同与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保持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等不同融资方式的协同。出于风险规避和融资需求的理性选择,对多数企业而言,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而缺乏内部资金支撑的中小企业则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发达的资本市场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冲击,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但是,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自有资金投入状况,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多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业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而股权融资由于较高的资金成本和披露成本等局限,无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需求。相对于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更能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度和所有权性质等变量后,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 26 ]。相对于内部融资,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方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流,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满足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条件、自身积累又不足以支撑企业创新投入的中小企业而言,债权融资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首选。因此,应该保持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需求、自身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条件的协同,合理选择融资规模与融资方式,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其次,保持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等不同政府财政支持的协同。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激励是不同的政府扶持方式。但无论是政府财政补贴还是税收激励,并不是力度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而是存在一个确定的正向影响区间。若政府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则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相对于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税收激励等间接的刺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同时,不同层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产业的激励效果各异[ 27 ]。因此,政府应针对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政策,以实现政府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的协同,外部财政支持与企业内部融资需求的协同。

最后,实现企业、政府和银行等不同投资主体的协同。按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创新资金分为自主型融资、政策型融资(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激励)和被动型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三类。不同的投资主体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各异。其中,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会对创新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并分期提供资金,由此消弱企业自主决策力度。因此,当项目创新度较低时,银行获取信息的质量较高且投资项目资金回收的风险较低,此时采用被动型融资为宜;随着项目创新度的提高,银行对创新信息辨别能力下降,企业自主型融资和政府政策型融资的支持效能显现;当项目新颖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政策型融资的创新推动效力将表现出绝对优势[ 28 ]。因此,对不同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创新项目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与投资主体相匹配,以发挥协同优势。

四、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协同与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人力资本影响金融资本的获取与使用。首先,作为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包括董事、总经理与财务总监等在内的企业高管受教育程度、行业经验、技能等人力资本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关系网络,决定了企业金融资本的获取数量与成本。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单纯依靠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需求。高管通过与银行、投资者等全方位沟通,以有效地获取、利用与整合金融资本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方面,高管的风险偏好等个人特质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规模以及所需要的金融资本数量;另一方面,以高管技能、经验、人格魅力等人力资本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与银行、金融机构等之间的长期合作与信任关系,会影响金融资本获取数量与成本。其次,企业高管、员工等人力资本影响金融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企业的战略决策是高管识别、开发创新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企业高管先前工作经验、创业经历、专业背景和能力等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质量决定了金融资本的投向及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时,企业战略决策下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并不必然意味着创新产出的增加,创新投入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还取决于研发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所有员工的人力资本协同。

第二,金融资本影响人力资本价值的有效发挥。首先,金融资本获取规模决定并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数量,进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的有效发挥。企业创新绩效主要取决于研发人员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以足够的金融资本投入为支撑的创新激励是影响研发人员创新动机的重要因素;同时,为研发人员提供各种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创造知识的能力是提高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均以金融资本投入为保障,二者的协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次,金融资本获取成本会影响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发挥。金融资本获取成本越低,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财务风险会越低,进而使得企业高管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空间,并充分释放其人力资本价值。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的情形下,中小企业由于融资能力有限,不得不面对高昂的融资成本,进而严重抑制了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积极性。因此,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释放人力资本价值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前提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礼花,张建琦.合伙人特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自珠三角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6):110-114.

[2] 于长宏,原毅军.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J].系统工程学报,2015,30(5):636-641.

[3] 雷怀英,乔睿蕾.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及其交互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5,29(1):60-64.

[4] 王红霞,高山行.基于资源利用的企业R&D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567-572.

[5] 王晓亚,谢思全.R&D投入、产学研合作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4):30-32.

[6] 孙莹.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3.

[7] 彭国红.企业家精神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

[8]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9] 易靖韬,张修平,王化成.企业异质性、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6):101-112.

[10] 李王芳.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3.

[11] STERGAARD C R,TIMMERMANS B,KRISTINSSON K.Does a different view create something new:the effect of employee diversity on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2011,40(3):500-509.

[12] HIROYUKIO.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R&D cooperation in Japanese small businesses: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and contractual characteristics[J]. Research Policy,2007,36(10):1529-1544.

[13] 冯文娜.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J].经济问题,2010(9):74-78.

[14] AYYAGARI M,DEMIRGUCKUNT A,MAKSIMOVIC V.Firm innovation in emerging markets:the role of finance,governance and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1,46(6):1545-1580.

[15] 武力超,孙梦暄,张晓东.关系型贷款与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基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的分析[J].经济科学,2015(1):66-78.

[16] HU A, JEFFE R SONG. FDI,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pillover:evidence from large and medium size Chinese enterprises[M].Mimeo:Brandes University,2005:16-25.

[17] 陈丽珍,刘金焕.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6(1):42-49.

[18] 龙勇,杨晓燕.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3):16-20.

[19] POPOV A, ROOSENBOOM P. Venture capital and patente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Europe[J]. Economic Policy,2012,27(71):447-482.

[20] 沈丽萍.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基于创业板的经验数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5(1):59-64.

[21] BJ?觟RN A, TIMO M, JANINA R, GERHARD U. Does firm size make a difference:analy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D subsidies in east germany[J].German Economic Review,2012,13(2):174-195.

[22] 邵传林,邵姝静.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评价: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6):5-11.

[23] 王玺,张嘉怡.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经济效果评价[J].财政研究,2015(1):58-62.

[24] 王郁琛.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5] 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所得税改革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3):111-123.

[26] 李春涛,郭培培,张璇.知识产权保护、融资途径与企业创新:基于跨国微观数据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5(1):77-91.

[27] 李苗苗.创新环境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8] 叶莉,王亚丽,孟祥生.中国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效率研究: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5(6):37-53.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