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探音乐本真——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016-11-07 07:11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陈晓燕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模式评价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陈晓燕

以学生为本,探音乐本真——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陈晓燕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教师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亟需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引进激励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以生为本课堂教学

课改十年,百花齐放。一路走来,可谓硕果芳菲。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境教学、探究教学、活动教学等新教学模式不断被搬上课堂,在种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有效“活”化了课堂,变革了传统音乐教学。然而冷静过后,我们不得不思考,教师对“教”的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学生的

“学”是否真的领了我们的情?在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又是否真正地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当我们在为完成某节教学任务、完成某个预定目标而沾沾自喜时,我们是否又真正把说“不”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就该敢于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心灵真正的与音

乐相融。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如下三方面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还给学生“质疑权”

张楚庭先生曾谈到:“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疑”中生智、“疑”中收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一言堂”的“专制”,给予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质疑的空间,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音乐真谛。

例如五年级《春游》一课,教学重点是学习六八拍,学习圆滑线和连音线,并能够在乐曲中感受旋律的走向。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我把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疑惑,如:

生1:这首歌曲是运用的六八拍的节奏,为什么不用三八拍呢?

针对学生的提问,我选择并播放了一首三八拍的歌曲,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再次复听《春游》歌曲,尤其是要注意乐曲中的强弱规律。通过比较式倾听,学生发现在旋律上,六八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的旋律比三八拍“强弱弱”要更加柔美些,更能表现出宁静、梦幻的意境。

生2: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唱好这首歌呢,合唱时老是会受到其他声部的影响,怎样才能不跑到别的声部去呢?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惑,笔者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应该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声音、情感和咬字吐字等都会影响到歌曲能否唱好,因此在学习新歌时,要先熟悉熟悉乐谱,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休止符和附点,同时还应把握好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通过以质疑的形式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更能清楚地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熟练演唱歌曲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有活力的,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二、转变学习方式,还给学生“主体权”

新课程提倡合作教学,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呼唤着具有合作精神的新型人才,作为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教育自然也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协作、互相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互助协作中让学生大胆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例如在学习《小猫圆舞曲》一课时,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编自演排练音乐剧“小猫钓鱼”。一声令下,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的表演创意可谓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趴在地上扮演小鱼;有的学生提着水桶,拿着竹竿扮演猫妈妈和小猫;还有的学生扮演着蝴蝶和蜻蜓,挥动着手臂“飞来飞去”,还有一些学生干脆举着手臂,站的直直的,扮演树木和花草……在小组合作的自编自演中,学生的表演才能、创造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氛围甚是活跃。再比如《可爱的一家》这种有角色的音乐作品,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分别扮演作品中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角色,使学生能够在角色的扮演中联系与体验音乐情绪。此外,还有一些作品是与舞蹈相结合的,比如《牧民之歌》,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作品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创编舞蹈,如骑马动作、甩鞭动作、蒙古族舞蹈等,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与听的结合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内涵,也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示学生表演的才能,再借助想象和联想,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引进激励机制,还给学生“评价权”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与效用,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逐渐改革传统单一、机械的评价模式与方法,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成为评价结果的获益者。小学生的娱乐兴趣比较高,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演唱评比的教学方式,并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组织学生自评与互评,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一种教学手段符合当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特征,同时也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高度体现。

例如《叮铃铃》一课的教学中,我开展了小组合唱的演唱评比活动,然后先以自评的形式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小组唱得怎样?分别说一说自己最满意的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省,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互评,评一评别的学习小组唱的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唱?这样的互评方式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表现进行一个综合评价,主要考虑学生是否掌握歌唱要领,是否能抓住歌曲中“响铃声和牧童吆喝声”以及“那就是我们赶羊群”这两个难点部分进行必要的处理,是否把握了变化音的音准以及二部合唱的和谐振等。

通过引进激励机制,构建歌唱竞争的平台,有效“活”化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实现个体价值,也能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可以在演唱比赛中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更好地去了解音乐、爱上音乐。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我们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音乐思想与情感的传递,让音乐的力量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发挥和传递,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也让教学步步为“赢”。

[1]许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1.8:68-69

[2]江姣.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 44:187-188

[3]孙红.以生为本,让音乐与心灵相融[J].小学教学参考.2015.7:65-66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音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