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麓的仓央嘉措

2016-11-07 13:37杨继国
民族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仓央嘉阿拉善

杨继国

仓央嘉措的诗句,自上世纪被翻译成汉文后,便超越了民族、时空、国界,获得了人们普遍的喜爱和热烈的追捧,成为藏族文化的骄傲和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于他的身世,一般的记录简单而冰冷:仓央嘉措,1683年生于西藏西南部,1697年被西藏的当政者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仪式。后因第巴·桑结嘉措在权力争夺中失败,被蒙古族和硕特部的拉藏汗所杀。仓央嘉措于1705年被废黜,1706年在押解北京途中,“病殪于青海湖畔,遗体运塔尔寺焚化”。

然而在民间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学者们的笔下也有不同的结论。在贺兰山麓的阿拉善地区,这儿的蒙古族人民一直认为,仓央嘉措并没有在青海湖畔圆寂,而是在信徒们的帮助下逃脱了出来,辗转来到阿拉善地区,在这儿传教三十年,最后圆寂在这儿,肉身就供奉在贺兰山麓的南寺。

出于对仓央嘉措诗歌的喜爱,我对这一说法十分感兴趣。也听说过仓央嘉措曾在贺兰山麓的南寺、昭化寺修行,但一直不得其详。一个艳阳高照、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和朋友们驾车,翻越贺兰山,打算实地一探究竟。出了山口,就见左边有一块指示牌,标着“昭华寺”三个大字。我们决定先到这儿看看,便遁着指示牌,走了几公里沥青路后,折进一条沙土路,又走了几公里,一座藏式风格、古色古香的寺院就赫然出现在面前了。

这座寺院,背倚贺兰山,面临腾格里大沙漠。前矗一座藏式的圆形白塔,右列八座宏伟的方座圆顶白塔。简朴典雅的大门上方,用蒙古文、藏文、汉文写着“昭华寺”三个大字。我们推开虚掩的大门,放眼望去,院落寂静,悄无一人。只见古木松柏蔽荫下,正面有一大殿,两边围有侧殿,都门户紧闭,铁锁赫然,整个院落透着一股肃穆、神秘。我们绕过大殿,来到后院,却隐隐听见诵经之声。走近一座小屋,门户半闭,昏暗的屋内,一灯如豆,青烟袅袅,一个老喇嘛正在禅床上入神地诵着经文。见有人来,老喇嘛停止诵读,问,你们有什么事?我忐忑地说:师傅,我们想参观一下,不打扰吧?他回答,好,可以!便下了禅床,打开房门,请我们进来。见他这么痛快,我又请求,师傅,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他爽朗地说,好,我带你们到前面去!就带我们走到前边的大殿,从腰里解下一大串钥匙,寻出一把来,打开铁锁,推开吱呀呀的大门。见正面供的是三世佛,我问,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来过这儿吗?老喇嘛说:仓央嘉措来阿拉善后,修的第一座寺就是这座寺,他长期就在这儿修行,圆寂后,肉身也是供奉在这儿的。我问:不是说肉身供奉在南寺吗?他耐心地解释道:仓央嘉措是在沙漠深处的承庆寺圆寂的,圆寂后,肉身就供奉在我们昭华寺。那时南寺还没建好,修建好后,才由他的徒弟移过去的。可是,“文革”中,却被红卫兵烧了。我们偷偷把骨灰弄了出来,分成三份,南寺、昭华寺、承庆寺各保留了一份。说着,绕到后面靠墙处一列佛像前,对着中间一座金塔,虔诚地合十顶礼,然后极其恭敬地以右手掌示意道,这塔里就藏着他的骨灰。

这就是名满天下的仓央嘉措的灵塔吗?世人苦苦寻找了许久,原来却在这里。我曾去过布达拉宫,与那里历代达赖满缀珍宝,十数吨黄金造就的灵塔相比,眼前的这座灵塔明显简朴许多。虽也金碧辉煌,但显然是镀金的。想不到曾为喇嘛教最高领袖的仓央嘉措,身后竟然屈居于此荒僻之地。我们对他多舛的命运、颠沛流离的身世更感唏嘘不已。

瞻仰完仓央嘉措的灵塔后,老喇嘛又领我们绕到前面,指着廊柱上挂的两幅画像说:上面这位老人,是仓央嘉措弟子的转世灵童。下面这位青年,就是仓央嘉措转世灵童的像。啊!这里竟然藏有仓央嘉措转世灵童的画像!我凑近仔细一看,相片上的青年,面容清瘦灵秀,眉宇间却略显忧郁之色。便问,他还在世吗?老喇嘛说,不知道。上世纪50年代,他就因受不了当时的斗争和迫害而出走了,一直没有踪影。所以也就再没有寻找转世灵童。仓央嘉措的世系也就中断了。我又问,怎么没有仓央嘉措的像?他说,有。遂又带我们到侧殿,说,这是仓央嘉措殿,然后打开殿门,拉亮电灯,恭敬地用手掌指向中间的一座佛像说,这就是仓央嘉措的佛像。我们忙趋前瞻仰,藏式风格,塑的是青年时期的形象,灵秀睿智,外层涂金,下面供奉着酥油长明灯。我问,现在有什么祭祀活动吗?他说,有的,每年的五月,我们有专为他举行的纪念尊师仓央嘉措忌辰夏季祈愿法会。那时来的人就多了,欢迎你们也来。

老喇嘛说得明白透彻,我们也听得豁然开朗。这儿专设有仓央嘉措殿,供奉有仓央嘉措的塑像、骨灰塔、转世灵童的画像,还有每年五月举行的祈愿法会,都毫无疑问地指向了一个答案,仓央嘉措后半生确曾生活、修行在这里,阿拉善人民的传说果然不谬。告别了这位热心的老喇嘛,出得庙门,天已黑了,一轮圆月高挂在东边的贺兰山顶上,使人不能不想起仓央嘉措“在那东山顶上”的著名诗句来。

为了弄清历史的疑团,继续探寻仓央嘉的足迹,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专门去了阿拉善八大寺之首的广宗寺,即俗称的“南寺”。

南寺在贺兰山麓,也是一座喇嘛寺,关于这座寺庙,可是有着诸多神秘的传说。

相传,唐朝时,皇帝患病,请了多少名医都治不好。万般无奈之际,听说释迦牟尼佛前的十六罗汉具有无边的神力,请他们来或许还有办法。皇上遂派一高僧带了重礼前去西方邀请。十六罗汉来到东土后,施展法力,将皇上的病治好了。皇上非常感激,要在京城修造罗汉庙供奉。但罗汉们不肯,执意要去西北方的贺兰山修行。正在贺兰山修行的达摩居士,听说罗汉们要来,十分高兴,当即将山中一处清净洞府清扫干净,又用松柏及各种花卉装点好。罗汉们到贺兰山后,见这景致,非常喜悦,同达摩居士一起做了四十五天的夏安居。罗汉们辞行后,达摩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十六罗汉庙,内塑十六罗汉相,以供后人敬奉。这就是现今贺兰山南寺的前身。

据说,一日,仓央嘉措独身一人骑马走进了贺兰山。沿途奇花异草布满了山路两旁,潺潺流水顺着山路蜿蜒相随。穿过狭长的山沟,忽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碧绿的草场。里面住着两户人家,远处高地上还有一座小庙。原来,这里就是达摩居士和十六罗汉修行的福地。再抬头四望,那环绕开阔地的群山呈现吉祥八徽,天若八副金轮,地如八瓣莲花,祥云缭绕,瑞气蔼蔼,犹如走进自己修习多年的本尊胜乐金刚坛城一般。仓央嘉措欣喜不已,举意要在这祥瑞之地建造一座寺院。他登上了东边的高山,向山谷里的开阔地俯视良久,将自己的坐垫向山下抛去。那坐垫如一瓣花朵般在空中飘了一会儿,轻轻落在了开阔地东端的那片小台地上,遂在这儿留下了记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仓央嘉措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后来,由他的弟子阿旺伦珠达尔吉遵照师父的遗嘱,建成了阿拉善最大的寺庙广宗寺,俗称南寺,并在那块坐垫飘落的台地上建造了大雄宝殿。

我们一行到南寺那天,也是一个好日子。穿过三关口,沿贺兰山麓东行几公里,就进入了南寺的沟口。沟口两边,浮雕着十六罗汉的生动塑像,印证着他们在贺兰山隐居修行的传说。看这石像,颇有些年头了,不知是什么年代所雕。贺兰山的石头,可都是尖锐易碎的砾石,能够雕成一人来高的浮雕石像,不是易事。进得寺来,找到寺管会马主任,一位爽朗干练的中年人,说明了来意后,马主任热情地将我们带到大雄宝殿,对着释迦牟尼佛侧面一尊佛像说,这就是仓央嘉措的佛像,又示意说,旁边就是藏有仓央嘉措骨灰的灵塔。我充满敬意地凝视着这庄严华美、金碧辉煌的佛像和灵塔,不知为何,这次的感受却与在昭化寺有所不同。心想,在这远离拉萨万里之遥的贺兰山麓,在蒙古族的寺庙里,却有着三座仓央嘉措的佛像和灵塔,这不仅仅是命运使然,更反映了各地、各族人民对这位高僧的普遍热爱。作为一名淡泊平生、只重内心的圣门弟子、佛界诗人,身后如此,仓央嘉措应该释然了。

马主任又将我们领到大殿后的一块台地上,那儿矗立着一座三四米高的舍利塔,方座圆身尖顶,底座为白色,塔身为金色,前面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书写着“仓央嘉措礼赞”的碑文。马主任说,这儿就是当年供奉仓央嘉措肉身灵塔的地方。这灵塔是新修的,原来的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毁坏了,他们将仓央嘉措的肉身在那边的空地上烧毁了。我循着他的目光望去,见灵塔右后方也建了一座小白塔,旁边还煨着松柏枝叶,发出淡淡的轻烟,袅袅向上飘去,与碧空中的祥云融为一体。可见,当地的人们,仍不忘纪念在这儿遭受劫难的高僧,毁坏的建筑又更好地修建了起来。

在南寺的僧舍里,我见到了几位高僧,还得到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但大部分是看不懂的蒙古文。回来后,我请好友毕力格先生帮我翻译了出来,发现其中竟然有珍贵的阿拉善卫拉特文献书斋收藏的古籍《上师活佛各代转世传承》一文,是用古代蒙古文记录各代活佛的珍贵资料。但写作年代不祥,据说作者名巴雅斯呼愣,应南寺大喇嘛等人的要求而作。其中《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拉萨驾临阿拉善实录》一节,详实地记录了仓央嘉措来阿拉善前后的行踪和事迹。据《实录》载:

康熙四十六年(藏历)火猪年秋天,二十五岁的六世达赖喇嘛被请出西藏。据众人传说,他路过羊八井地方时,念青唐古拉峰展示了迎送的姿态。接着他们走到朵口错那湖畔时,北京来黄信(皇帝诏谕)说,将达赖喇嘛请到北京来,让他何处驻锡?如何供养?你俩能随便做主吗?接到信,两位使者及其随从都非常恐惶,反复祈求德都博克多喇嘛(六世达赖的尊称)开恩宽恕,否则我们将全部丧命。第二天,他们又到一个住宿地,见到一老者。他们问老者此地是什么地方?老者说这个地方叫贡噶淖尔(贡噶湖),他自己的名字叫阿尔斯楞。为了满足当地众人的要求,德都博克多做一次法术后,当晚携带舍利母、金刚橛、檀木念珠等宝物,独自一个人离开此地朝西南方向走去。这时突然火光冲天,地动山摇,狂风大作。他正辨认方向时,一位身穿黑服的女人从他旁边走过去。于是他就朝着她走去的方向走,直到黎明才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第二天,他遇到班迪加布等从泽力克返回的部分阿日克地方的商人。他跟他们一起到阿日克,在班迪加布家住两个月,念诵呼图格图经。之后,他跟拉岗寺的一个人一起到达宝如那巴地方的一座小寺时,博克多楚英让都勒的弟子把他们请到自己的家中休息。从这里,他独自一个人出去,在一座般若义理的小寺和山洞里修道几个月……

由此可见,仓央嘉措并没有在青海湖畔病逝,而是逃脱了出来。道理很简单,一是康熙皇帝后来反悔了,将这位活佛押到北京如何处理?弄得不好,会伤了藏人的心,严重影响边陲和藏地的稳定。二是押送他的使臣和兵士们也心存忌惮,唯恐对活佛不敬会招来罪过。这时,慌称仓央嘉措圆寂,对上对下是最好的交待。而仓央嘉措逃脱前后的经过,十分详细,时间、地点都历历在目,若非亲历,绝难这样翔实。当为仓央嘉措当年亲述的记录,这也证实了这份古籍的真实。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拉萨驾临阿拉善实录》,在详细记述了仓央嘉措于贡嘎湖脱离,在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近十年的游历后,说:“当年(康熙五十五年,藏历火猴年)十月十二日,他和几个弟子从阿拉坦寺直接来到阿拉善的扎布斯尔乌素地方,下榻台吉(蒙古贵族)班斯尔加布和妻子那木松家过冬,受到金刚佛般地敬奉”。在这里,他一眼就认出了班斯尔加布两岁的儿子系他的恩主、曾在西藏当政的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将他收为自己的弟子,为他举行了灌顶仪式,给他赐名阿旺伦珠达尔吉,并亲自确立了阿拉善地区另一重要的转世灵童世系。这不仅是他出于对因政争失败而被杀的第巴·桑结嘉措的同情和怜悯,更说明了他知恩图报、不忘故旧的人性情怀。后来,阿旺伦珠达尔吉不但很好地继承了仓央嘉措的衣钵,成为了阿拉善本地第一代呼图克图(大活佛),而且他的这一世系,历经六任转世灵童,至今仍绵延不绝。现内蒙古佛教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大学教授贾拉森就是他的第六世转世灵童,也是国际著名的仓央嘉措研究专家。

据记载,仓央嘉措来到贺兰山麓的阿拉善时,并未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以“阿旺曲扎嘉措”“大布喇嘛”等名义活动,随身携带了证明其身份的佛界至宝“舍利母”“金刚橛”“金印章”“檀木念珠”等宝物。舍利母为佛界至宝,为历代达赖所掌管;金刚橛据说是唐高僧玄奘所留下的,拥有无穷的法力。这也说明,仓央嘉措并不是冒用达赖的名义在活动,而是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佛教造诣征服了阿拉善的信众。

当时阿拉善的阿宝王爷是和硕特旗亲王,恰是向朝廷奏请废黜仓央嘉措的拉藏汗的后人,他的福晋是清朝皇帝的女儿多格欣公主,夫妇俩都是虔诚信仰佛教的人。据《实录》说,他俩听说阿拉善来了个法力高深的西藏喇嘛,便把他请进王府。仓央嘉措进府后,通过一番学识和智慧的较量,王爷和福晋十分佩服这位从西藏来的高僧,拜他为终身师傅,支持他在阿拉善建立寺庙,弘扬佛法。公主还亲手剪下自己的头发,精心制作了一顶佛冠,作为起誓的信物送给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与阿宝王爷和多格欣公主建立供施关系后,在阿拉善弘扬佛法,深得人民的敬重和爱戴。草原人民深信,阿拉善地区的吉祥和顺,人民安居乐业,是与这位活佛弘扬佛法,广结福田,护佑苍生有关的。

毕力格先生曾长期在阿拉善工作,对阿拉善的事情十分熟悉。知我热心此事,还帮我搜集了《阿拉善传奇》等有关资料,上面记载了当地流传的不少有关仓央嘉措在阿拉善的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更为生动有趣。

传说,仓央嘉措在贡嘎湖逃脱后,在外游历多年,辗转奔波,风尘仆仆。一天,他来到拉萨附近的一座湖边,面对蓝宝石般的湖水,心情却难以平静。想到自己坎坷的身世、颠沛的命运,不禁悲从心来。布达拉宫近在咫尺,自己却有家难回,天下之大,何处是归宿呢?这时,湖水忽然涌动翻滚起来,吉祥天母哈姆神从湖心出现,对他说,东北方向,有个以六字真经的第一个字“阿”字起头的地方,风景秀美,土地辽阔,是你的福田,可去那儿安身。

听了哈姆神的指引,仓央嘉措大喜,遂往东北方向走去。走着,走着,就到了蒙古地区。一天,他到一户人家门口,见老两口正在门前的草场上献奶祭,心想,这是户好人家。便走近打问,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地方叫阿尔毕斯。仓央嘉措心中一喜,是个以“阿”字起头的地方。便走进了老人的毡房,老人见仓央嘉措是个僧人,十分尊敬,拿出一双新靴子说,师父云游四方,一定是很费靴子吧。仓央嘉措心中一紧,献靴子是送客的意思,看来此地不宜久留啊。便告辞了主人,继续云游寻找。一天,走到一座大山旁边,那山气势雄伟,云雾升腾,山脉绵延天际,好像有一种萦回不断的祥瑞之气笼罩在上面。仓央嘉措十分喜欢。走到一户人家门前,也是老两口,老人热情地邀请他到家,拿出一块坐垫请仓央嘉措坐。仓央嘉措心中一喜,送垫子是留客的好兆头啊!便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是阿拉善,这座山叫阿拉山,汉人叫贺兰山。好!是以“阿”字起头的地方!仓央嘉措大悦,决定留在阿拉善,弘扬佛法,做一番利益生灵的大事业。

可是仓央嘉措初到阿拉善时,并未暴露自己的身份,人们只道他是一个普通的云游喇嘛。因而,他有时给人念经,有时给人打工。有一次,他受雇给人放羊。夜里,狼溜进羊圈,吃了一只羊。主人很生气,要责罚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没有解释争辩。第二天,他找到那只狼,牵到主人面前说,这就是吃羊的那只狼,现在交给你,你看怎么处理吧。主人吓得大叫:快,打死它!仓央嘉措说,狼也是一条命,害命的事我可不干。主人更气了,说,你想让狼把我的羊都吃了吗!仓央嘉措不慌不忙地说:羊被狼吃了,是可怜,但可以早得解脱。狼害了一条命,不知道自己做孽,如果继续害第二条、第三条,使自己的罪孽日趋深重,就永远得不到自在。所以说,狼比羊更可怜,更值得怜悯。你说,还要打死它吗?主人无奈,只得摆摆手说,随便你吧。见仓央嘉措牵着狼出去,主人忽然醒悟,打了个哆嗦,自言自语地说,狼性情凶残,这人能将狼像羊一样牵来,肯定不是非同寻常之人,看来是菩萨下凡了。还有一次,仓央嘉措给人念经后,宿在一座蒙古包里。半夜,主人家的仆人出来取柴禾,却见仓央嘉措住的蒙古包上烈焰腾腾,火光冲天。仆人大惊,赶忙呼叫人们出来救火。喧闹声惊动了包内诵经的仓央嘉措后,他走出包外,不慌不忙地对众人说,大家别惊慌,快回屋歇息吧,是我不小心疏忽了。说完,用手往火中一揽,拎出一条披单披在身上,那火顿时熄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仓央嘉措的名声在阿拉善草原越传越广。人们称他为“德丁葛根”,即“来自雪域高原的上师”。当然,这些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民间故事从来都是人民心声的表露。这些带有深厚情感的民间传说在阿拉善长久口口相传,说明了仓央嘉措在这里人民心中的位置。

仓央嘉措到阿拉善后,还多次到甘肃、青海,修建寺庙,弘扬佛法。关于他最后的归宿,《实录》说:

乾隆十一年(藏历十二绕迥火虎年)五月八日,德都博克多葛根(仓央嘉措)在承庆寺圆寂,享年六十四岁。为了慈悲保佑终生,将其法体留在当地来供奉。

《实录》的记载和阿拉善流行的传说是相同的,也和我们在昭华寺和南寺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在阿拉善地区传经布道,弘扬佛法三十年后,这位深受当地人民爱戴的活佛仓央嘉措在承庆寺圆寂了。圆寂后先是供奉在他坐床的昭华寺,后移至南寺。经西藏的达赖喇嘛、班禅喇嘛批准,认定了他的转世灵童,而且后来班禅大师还收其为弟子。这说明了,当时在西藏佛教上层,心里是清楚仓央嘉措的真实身份的。否则,一个偏远地区的转世灵童,是不可能有这样高规格的待遇的。仓央嘉措亲自收为弟子的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在仓央嘉措圆寂后,办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建成了著名的大聚僧寺院广宗寺(南寺),二是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记《妙音天界琵琶音》,三是主持举行了六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都尔葛根的坐床大典。其中,《妙音天界琵琶音》于1757年成书以后,首先在南寺刊刻印行,后在各寺庙流传开来。有考证说曾有活佛将此刊本敬献给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看后赞不绝口,改订了一些错误之后,下令在拉萨刊印,因而这个版本遂为西藏上层所知。但是,在这之前,应该也有手抄本流入西藏。这都是研究仓央嘉措的重要资料和有力佐证。

当我们在北国塞上的贺兰山麓,探寻仓央嘉措的足迹,在对他坎坷的命运、传奇的身世感慨万端时,不能不强烈地感到,命运是无情的,也是多彩的。只要你守住内心,不被挫折所击倒,不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命运终究会回报于你,厚赐于你。仓央嘉措这位被放逐的西藏诗人,却在万里之遥的内蒙高原、贺兰山麓书写了人生的传奇,在蒙古族人民中受到了衷心的拥戴和虔诚供奉。这生动地说明了中华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筋骨相连、命运一体的血肉关系。这不仅是佛国领域的一段传奇,更是我国各民族交流史上一段绵绵不绝的佳话。

责任编辑 石彦伟

猜你喜欢
仓央嘉阿拉善
仓央嘉措
浅析阿拉善蒙古族长调民歌
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
20世纪中期阿拉善地区社会变迁研究综述
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盛大开幕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阿拉善(三首)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