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的调研分析

2016-11-07 11:04张静刘晗杨昊王建科徐渊蒋丽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张静+刘晗+杨昊+王建科+徐渊+蒋丽

摘    要: 在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背景下,“第二课堂”是旨在将知识成果向能力成果转化,避免“第一课堂”学生与教师沟通少、不能因材施教及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显得愈加重要。根据对陕西三所高校中文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情况的调研分析,虽然其在围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技能、书写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及教师技能等方面开展了多种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学生参与兴趣不浓、缺乏高水平指导教师、偏向娱乐性而专业性不足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导师指导制度、建立评价奖励制度等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 第二课堂    中文专业    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明确提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途径,其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愈加突出。陕西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大省,其“第二课堂”的发展情况尤其具有代表性。大学教育活动总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主要指课堂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是指学生在非课堂教学活动环节进行的实践性较强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技能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活动。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将知识成果向能力转化为目的,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培训,实现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一体化”[1]173,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更加多样的展现。通过调研分析陕西理工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延安大学这三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总结得出三所高校的中文专业都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第一课堂现有实践活动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着眼于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中文专业必须重视“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并使之制度化、长期化、特色化。

一、第一课堂及其局限性

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第一课堂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全部,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精华的呈现,也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最直接途径。第一课堂作为高校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果是最明显的,其存在的价值和地位也是基础性的。面对面的传授方式可以直接传授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像经验型的传递。然而,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递效率得到加快和提高,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随之提高,传统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与创新,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1.学生与教师沟通少

在传统第一课堂占主导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相对是不公平的。学生是被动的一方,每节课较多的知识讲授和短暂的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的必然性导致知识的输出方,也就是教师具有强势的地位,而作为接受教育和知识的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师生之间的沟通多是经验的传递。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方,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合理地分配与把握往往很困难,因为要传授的知识很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知识的输出常常占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缺陷。

2.不能因材施教

第一课堂作为现代教育中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模式,在受到欢迎的同时备受质疑。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具有高效、直接传授知识的特点,而备受质疑则因为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有它的局限性,即不能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第一课堂与工厂生产过程相似,工厂化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加工,大批量投入和产出,产品的规格质量统一。第一课堂有同一的目标和追求,将同年龄段、同文化程度的教育对象分级编班,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规程和环节集体教学,学业结束后按统一标准考试,达到标准者得以通过、毕业。这里,除了对象是物和人的不同之外,基本流程几乎是一样的,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一课堂只是按照固有模式,标准化、规范化、大批量地培养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因材施教。

3.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十余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强的愿望,在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学或“跟大流”现象,造成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又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另外,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道路,于是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核心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2]83。第一课堂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实践能力培养较少,第一课堂仅有的实践环节已不能满足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陕西部分高等院校的调研分析

为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第二课堂在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笔者对陕西理工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和延安大学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这些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以下按照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对中文专业学生综合师范技能的提高进行分类分析。

1.书面表达技能

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书面表达技能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好的文笔才能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技能。当然,从事行政工作也需要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良好的文字表达可以使文章文字简洁、准确、流畅,让人能够理解。相反,书面表达能力不足,会模糊文章主旨的传达,影响传播效果,使接受者难以理解。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3],以“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为口号,鼓励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感性的笔触、定格的光影,记录自己的获助经历,以及对国家、对学校、对家人的感恩之情。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也开展了“善待自我,关爱他人,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征文[4],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抒写心中的感悟或困惑、梦想与青春,敞开心扉,打破桎梏,扩展思维,挖掘潜能,规划并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中文专业学生书面技能提高。

2.书写技能

对于中文专业师范生来说,大多数人都会走上讲台,从事教师职业,于是角色就发生了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中包括良好的书写能力,即“三笔字”。老师的书写技能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从高校来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即认识到能写一手好字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责任,并强化学生在此方面的实践训练;从学生来讲,要认识到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外,还应该练就一手好字,即写好正确而规范化的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这既是当教师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职业技能,又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还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三笔字”技能对于参加招教考试的高校师范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可能决定学生能否从事教师职业。咸阳师范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中文师范专业,每年都开展“三笔字”大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激发学生对“三笔字”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3.语言表达技能

中文专业的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心得体会、信念和情感等,通过语言并辅以表情动作向外传达给学生的能力。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才能把书本上程式化、枯燥性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能,强化专业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咸阳师范学院中文专业要求各班利用课前20分钟开展“每日一讲”活动,演讲者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谈谈自己的感悟,围绕生活点滴说说有什么启发,也可以喊出自己的梦想,说出人生渴望,鼓励大家说出心声。延安大学文学院则举办“延河论坛”辩论赛,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目前该赛事已举办十四届[5]。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已开展了六届“曹禺杯”话剧节,鼓励学生自主改编或原创、排演剧本,通过对话剧剧本的改编、创作、表演,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操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技能、语言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学技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文专业师范生在校期间应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师范技能。咸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举办“微课堂”师范生技能大赛,让同学们站上讲台授课,并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查缺补漏。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开展了“基础教育名师示范课”主题活动,邀请一线中学名师,为中文专业学生上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并进行研讨,开展交流活动,让同学们获益良多。此外,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已举办了十届“讲课大赛”。

三、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对中文专业学生综合师范技能提高的确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几所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存在不足,还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1.不足之处

(1)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兴趣。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学习,也就是第一课堂学习,而忽略第二课堂的作用,忽略专业知识以外其他师范技能的提高,不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习动机偏功利性,学习心态偏浮躁化,学习周期偏短期化,妨碍需要以长期、稳定的学习作为支撑的人才培养的发展[6]。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高水平教师指导,对学生吸引力不足。

虽然高校对学生科技活动非常重视,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有专门的教师,但这类教师在学生整体第二课堂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有限[7],仅靠这些老师,很难支持并完成所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另外,学校对教师有科研和第一课堂教学的硬性要求,但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仅仅是提倡,老师指导的动力不足。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往往大于内容,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时,很难真正得到能力和素质上的提高。活动缺乏持久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能和学生在第一课堂学到的东西形成互补,导致第二课堂在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3)第二课堂活动偏向娱乐化,专业性不够。

在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前提下,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都出现了偏向娱乐化的特点,专业性不够。认为第二课堂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而存在的,没有注意到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所起的作用,没有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和管理,导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目的只是在第一课堂之外放松身心,为了娱乐,而娱乐过后并没有更多的收获。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改进措施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课堂作为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方面,要树立主体意识,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作为第二课堂的主体,要改变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模式,主动在第二课堂中寻找锻炼机会,积极提升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只有在第二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对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帮助作用。

(2)完善第二课堂导师制度。

从所调研的陕西三所高校中文专业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看,高校对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导师配备工作仍显不足,配备专业导师一般只针对某些大型学术科技活动,班级活动则由学生和班干部自由合作完成,充其量再由班主任进行自由零散指导。可以说,大部分贴近学生学习的活动都处于自发、无人指导的状态。这一现状限制了第二课堂活动在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上发挥应有的重大作用。因此,学校应完善第二课堂导师制度,一方面,要给教师安排定量的第二课堂指导任务,并将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作为老师的工作内容纳入工作业绩考核。另一方面,针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安排具体的、高质量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质量,从而有利于中文专业人才的培养。

(3)建立评价奖励制度。

学校应建立针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奖励制度。对于学生,将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纳入学习成绩考核之列,如根据学生个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分,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成果进行评价奖励;对于教师,要根据其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效果进行评分和奖励。完善的评价奖励制度,可以极大地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第二课堂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伟,任立刚,赵德平.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何齐宗,胡青,胡平凡.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文传院信息部.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EB/OL].(2016-06-07)[2016-06-28].http://www.xysfxy.cn/Institutions/jhjg/whycbhy/hsgz/24896.htm.

[4]梁春阳.第六届“曹禺杯”话剧表演大赛成功举办[EB/OL].(2016-06-07)[2016-06-28].http://wxy.snut.edu.cn/info/1067/2050.htm.

[5]朱晨.第十三届延河论坛辩论赛[EB/OL].(2016-05-17)[2016-06-28].http://wxy.yau.edu.cn/info/1012/1444.htm.

[6]乐伶俐.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07(5).

[7]王经,刘秀.教育技术新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UIRP15049)

通讯作者:王建科    徐渊    蒋丽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