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高产耐热小麦新品种—农大5181

2016-11-08 11:41孙其信尤明山宋印明倪中福解超杰李保云彭惠茹梁荣奇杜金昆姚颖垠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地中麦点率

孙其信,尤明山,宋印明,倪中福,解超杰,李保云,彭惠茹, 梁荣奇,杜金昆,姚颖垠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



国审高产耐热小麦新品种—农大5181

孙其信,尤明山,宋印明,倪中福,解超杰,李保云,彭惠茹, 梁荣奇,杜金昆,姚颖垠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

农大5181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心于2005年以农大3097为母本、轮选987为父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经系谱法连续选择育成的高产冬小麦品种,系谱号:2005BJ03-0-3-5-1-0。其组合配制目标为:针对“轮选987”成熟期晚、千粒重偏低的缺点,选择早熟、大粒品系“农大3097”与之配制组合,以期选育出保持“轮选987”产量高、适应性强、白粉病抗性好等优点并克服其缺点的新品种。选育结果实现了这一目标,选育出的农大5181为冬性品种,中早熟,株高78.4 cm 左右;产量要素协调;灌浆快,耐干热风,落黄突出;抗病性好;丰产性和适应性突出;在北京市高肥组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6个组别的试验中,5组试验产量名列第1位,在3年共计46个点次的试验中有44个点次增产,增产点率达95.7%,平均比对照增产9.52%。于2014年8月通过北京市审定(京审麦2014001),2015年3月通过国家北部冬麦区审定(国审麦2014016)。

1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冬性,中早熟(比对照中麦175晚熟1~2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及分蘖成穗率中等。区试平均株高78.4 cm左右。多花多实。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区试平均每公顷666万穗,每穗29.4粒,千粒重43.0 g。籽粒硬质饱满,商品性佳。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期落黄好(图1)。

图1 农大5181的田间(a)、穗(b)、籽粒(c)表现

2 产量表现

2011/2012年度, 在北京市高肥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量7 237.1 kg,比对照中麦175(6 827.4 kg)增产6.0%,增产极显著(P<0.01),增产点率75%, 列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2/2013年度,在北京市高肥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量6 408.6 kg,比对照中麦175(5 766.9 kg)增产11.2%,增产极显著(P<0.01),增产点率100%,列13个参试品种第1位。2013/2014年度,在北京市高肥生产试验中,每公顷产量6 154.2 kg,比对照中麦175(5 559.0 kg)增产10.7%,增产点率100%,列4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12/2013年度和2013/2014年度连续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年度平均每公顷产量分别为6 451.1 kg和8 268.9 kg,分别比对照中麦175增产9.5%和10.5%,增产均极显著(P<0.01),增产点率均为100%,均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两年平均每公顷产量7 359.9 kg,比对照中麦175平均增产10.0%。2013/2014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7 017.9 kg,比对照中麦175增产9.2%,增产点率85.7%,列4个参试品种第1位。

3 品质表现

2013年经国家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硬度指数62,容重754 g·L-1,蛋白质含量(干基)15.84%,湿面筋含量32.8%,沉降值23.8 mL,吸水率58.4%,面团稳定时间2.0 min,拉伸面积23 cm2,延伸性131 mm,最大抗延阻力125 EU。2014年经国家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硬度指数65,容重778 g·L-1,蛋白质含量(干基)14.13%,湿面筋含量31.7%,沉降值20.3 mL,吸水率59.6%,面团稳定时间2.3 min,拉伸面积20 cm2,延伸性135 mm,最大抗延阻力102 EU。根据两年的品质检测数据,农大5181属于中筋小麦品种,适于制作馒头、面条等中式食品。

4 抗病抗寒性表现

2012年和201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苗期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2012年经延庆种子站抗寒性鉴定,农大5181越冬死株率为15.1%,越冬死茎率为19.8%,与对照品种中麦175相仿,抗寒级别为中等。

5 适宜范围与栽培技术要点

5.1适宜种植区域

农大5181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中北部、山西省北部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

5.2栽培技术要点

(1)施足底肥:提倡耕地前施用优质有机肥。底施化肥,高产田一般每公顷施纯氮105~150 kg、五氧化二磷165~225 kg、氧化钾75 kg。

(2)适期适量播种:北部冬麦区适宜播种期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之间,基本苗以每公顷225万~270万株为宜。

(3)适时冬灌:冬灌时间一般应在昼消夜冻时,即日平均温度在0~3 ℃时为宜。

(4)春季水肥管理:根据降雨情况,确定合理的春季灌水次数。正常年份高产小麦田春季需灌水3次,一般为返青水、拔节水和开花灌浆水;如果降雨量少,后期还应增加1次灌浆水。该品种苗期生长量较小,为贯彻节约用水、因墒灌溉的原则,可不浇返青水;正常情况下应在5叶露尖时重施拔节肥水(苗情较弱的可提前到4叶露尖时施用,苗情较旺时可推迟到6叶露尖),推荐每公顷施尿素300~375 kg,施肥后灌水750~900m3·hm-2;开花灌浆初期视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及时浇好灌浆水。

(5)注意防治蚜虫:小麦抽穗后,百穗蚜量达到500头时进行防治。每公顷用40%乐果乳油750~1 125 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 mL,或25%吡虫啉乳油750~900 g,兑水进行喷雾。

(6)适时收获:小麦最佳收获时期在蜡熟末期-完熟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抢时收获,防止降雨造成穗发芽,影响小麦商品价值。

时间:2016-05-10

2016-04-26

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项目(2013-2017)

E-mail: qxsun@cau.edu.cn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60510.1625.042.html

猜你喜欢
水地中麦点率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中麦安全鞋 更多世界500强的选择
施氮水平对水地覆膜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青海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①
中麦175 助力甘肃旱年增收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会宁水地春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
团结的力量
基于全信号取点率的结构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