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耐人玩味—关于启功先生的几枚印章

2016-11-09 02:00吕伯涛
岭南文史 2016年3期
关键词:闲章浮光掠影印章

吕伯涛

方寸之间耐人玩味—关于启功先生的几枚印章

吕伯涛

自从在北京师大中文系读研之后,我就一直非常喜欢读启功先生的诗词。可惜没有注本,所以难免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幸而有机会向先生当面请教,所以往往有意外的收获。先生有一段写在临摹南宋画家郑思肖《国香图》上的题画语:“所南翁,心独苦。画幽兰,不画土。肖即有可思,構宁无自侮?谁实助了金安出虎银蒙古?”这里的“金安出虎银蒙古”,就实在无法理解。先生1978年过辽东时曾写过一首诗:“闼门如镜沐晨光,想见珠申世望长。我愧中阳旧鸡犬,身来故邑似他乡。”诗中的“闼门”,字面意义似为小门,但讲不通。“珠申”指什么?更弄不懂。而且这首诗作于1978年,为什么五年后的1983年才写出来?联想到先生还有几枚刻着“闼门”和“珠申”的闲章,心里更加好奇。

先生一听我的问题,就笑着说:“都是淘气。”然后为我一一解释:所南翁就是南宋画家郑思肖。思肖就是思赵,繁体字赵是走字加肖,古字也有把赵写作肖的,所南是他的号。他画兰花不画土,寓意南宋被金、元滅亡,失去了国土。郑思肖怀念赵宋,但赵构作为皇帝难道不是自取其侮吗?那么究竟是谁实际上帮助了金、元呢?这里的“安出虎”在金人使用的女真语中就是金的意思,而蒙古二字的发音在蒙古语中是银的意思。关于“闼门”,在满语中就是镜泊湖,“珠申”则是肃慎或女真的意思。先生是清皇族后裔,雍正皇帝的九世孙,外祖父赛尚阿是蒙古正蓝旗人,所以了解许多少数民族语言。辽东是先生先祖的发祥地,先生经过这里,自然会想起历史。但是在1978年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又不敢明言,所以用了“想见珠申世望长”这样比较隐晦的语句,以免惹麻烦。即便如此,也是等到五年后的1983年才写出来。

由此我对先生的印章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就尽可能了解多一点。先说上文已经提及的“闼门”和“珠申”。我见过先生有一枚化学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图章,一面刻白文“闼门”,另一面刻朱文“珠申”。章是透明的,拿起来感觉很轻。

还有一枚长方形的“闼门”闲章,是白文的。一枚“肃慎”闲章,是朱文的。这几枚闲章的意思,都与先祖有关。先生的皇族身份,早年给他带来的只有屈辱和苦难,所以他说自己姓启名功,不姓爱新觉罗。先生年轻时也有过一枚“爱新觉罗”的印章,但只在30多岁时的作品上用过,极其少见。有人以姓爱新觉罗自夸,但先生认为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然而这并不等于先生对先祖、对民族的历史漠然视之。相反,先生在这方面的学识鲜有人及。1971—1977年,先生被指派到中华书局参与校点二十四史,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校点“清史稿”。因为“清史稿”中经常出现民族语言,许多人物称谓、地名、官职乃至典章制度,都是很难弄懂的。而先生对满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沿革乃至语言文字都很熟悉,所以做起来自然易如反掌。“闼门”、“珠申”、“肃慎”等几枚闲章,都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使用的,既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敬仰,又不显山露水,可以避免非议,可谓用心良苦。

其实先生的许多印章都很有意思。如“小乘客”这枚闲章,是先生住在小乘巷时刻的。1957年春,先生被无端划为“右派”,工资和级别都降了,生活很困难。从这一年起,他便搬到西城区小乘巷86号内弟家的两间小南房居住,这一住便是20多年。先生无子无女,1975年夫人章宝琛病逝后,生活一直是靠内侄章景怀、郑喆夫妇照料的。我曾多次去小乘巷拜访先生,那两间破旧的小平房每间不过一丈见方,而且房子的后墙已经向外鼓了起来,为防倒塌用一支木柱斜顶着。可能是屋里常见耗子,先生把食物放在一个篮子里吊在房梁上。有一次,我去拜访先生时他还没有吃早点,亲眼看见先生把篮子放下,取出几块点心,便是早餐。房子南面是一家煤铺,整天摇煤做煤球,粉尘、噪音可想而知。先生有一首题为《卓锥》的诗,就是写小乘巷房子的。诗序曰:“寄居小乘巷,寓舍两间,各方一丈,南临煤铺,时病头眩,每见摇煤,有晃动乾坤之感。”诗云:“卓锥有地自逍遥,室比维摩已倍饶。片瓦遮天栽薜荔,方床容膝卧僬侥。蝇头榜字危梯写,棘刺榱题阔斧雕。只怕筛煤邻店客,眼花撮起一齐摇。”卓锥就是“立锥”,讲自己居有立锥之地。这房子使先生联想到寺庙里方丈的住所一丈见方,说房子比维摩倍饶,无非是两间一丈见方的小房子。透过先生的风趣,不难感受到他内心的凄苦。所以“小乘客”这枚闲章,其实含意也是十分丰富而深沉的。从字面上看,“小乘客”可以理解为客居小乘巷。同时,小乘又是个佛教用语,与大乘相对应。佛教的大乘派主张普度众生,小乘派更近于独善其身,这里寄寓着先生的一种无奈。因为被划为“右派”后,《美术》编委和九三学社北京分社委员及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务都被撤了,关系转回师大,又不能上台讲课,先生那种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先生的眩晕症旧病复发,曾写下一副对联:“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浮生余几日,一身随意去还来。”先生以幽默风趣的态度面对种种苦难,但内心的伤痛又如何能轻易抹去呢?

住在小乘巷时,先生要乘公共汽车到师大上课。先生曾写过《鹧鸪天八首·乘公共交通车》,生动地记录了他挤车的经历。有一次乘车时被人撞倒,摔得鼻青脸肿,十分危险。学校为了帮助先生解决困难,于1981年安排先生搬入师大职工宿舍,不久又搬进了小红楼,于是就有了“浮光掠影楼”这枚闲章。原来“小红楼”是50年代师大为外国专家盖的几座二层小楼,当年算是高级住宅,现在看就很差了。楼前有几株高大的梧桐树,先生坐在二楼看出去,轻风吹过,阳光在树影间摇晃,枝影婆娑,大有浮光掠影之感。先生曾赋诗一首曰:“窗前风动绿影稠,无愧浮光掠影楼。因病懒开尘土砚,枯肠搔遍雪霜头。巡檐偶遇伤弓雀,行路多逢砺角牛。原借半龛弥勒席,常开笑口不知愁。”所以“浮光掠影楼”这枚闲章,既有自谦之意,又寄寓了人生感慨。这一时期,对于先生可谓是“迟到的春天”。随着先生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多,声望越来越高,社会活动繁忙,简直应接不暇。但是静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故去的亲人。如今孑然一身,难免凄凉。先生有一首诗名“夜中不寐,倾箧数钱有作”。诗云:“钞币倾来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须焚。一家数米担忧惯,此日摊钱却厌频。酒酽花浓行已老,天高地厚报无门。吟成七字谁相和,付与寒空雁一群。” 其间不难体会到先生内心的痛苦。“浮光掠影楼”这枚闲章,背后隐藏着的正是先生这种复杂凄苦的心情。

先生有许多印章都映射着他的幽默和博学。如“功在禹下”这枚印章,乍一看好像敢和大禹比功劳,口气很大,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大禹的儿子名启,因此“禹下”就是启,“功在禹下”就是启功。先生字元白,自然有元白的印章。但同时又有“元伯”、“苑北”、“原博”、“元白居士”、“苑北草堂”等多枚印章。这些印章从字面上看,与“元白”都是一声之转,但从字义上又都可以有各自的解释,含意丰富,耐人寻味。先生一向为人谦和,礼仪周全。就连我们这些学生去看望他,每次他都要亲自迎送。这种平易谦和的精神,同样在先生的印章中有所体现。如先生有一枚印章刻的是“启功在下”,就反映先生那种不以名家自居,不高高在上,而是甘居人下的谦和精神。他写古人的名联、名句,经常盖一枚“前贤句”的闲章,以表达对前人的尊重。一枚“闾里书师”的闲章,更是直言自己不过是个教书匠,这是何等谦虚。早些年先生将自己的书法集送人时,都要亲笔题赠,就是送给我们这些学生,也要工工正正地写上请某某同志指正——启功求教或者启功呈稿。晚年先生患眼疾,写字越来越困难,就刻了一枚“启功求教”的印章,送书时盖上一个,以代替手写。透过这枚印章,我们看到的是先生终生不渝的那种谦和精神。正因如此,在先生离去已经十一年的今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印章,心中的敬意依然会油然而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猜你喜欢
闲章浮光掠影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朱智伟作品
闲章撷趣
闲章撷趣
浣溪沙·月夜
闲章撷趣
浮光掠影
名人闲章拾趣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