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2016-11-09 09:33周立群陈超群陈海英杨佳萍宋雪丹
新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黏度

周立群,陈超群,陈海英,杨佳萍,宋雪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040

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周立群,陈超群,陈海英,杨佳萍,宋雪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040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浊证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化浊行血汤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血浊证TI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s-CRP含量,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浊证;中西医结合疗法;化浊行血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1]。临床多表现为眩晕、半身麻木、瘫软、晕厥等症,一般发作会持续数分钟,30 min后可自行恢复。若不接受系统治疗,有1/3的TIA患者可能发展成为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早期治疗TIA极其重要[2]。中医学认为TIA属中风先兆范畴,应从血瘀、痰热、肝风、内虚等方面进行干预,化浊行血汤有畅通脉络、清化瘀血的功效,对TIA有治疗意义[3]。鉴于此,笔者特选取本院70例血浊证TI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以探究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血浊证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3~68岁,平均(55.28±8.49)岁;病程12~34 h,平均(23.18±5.14)h。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66岁,平均(45.85±7.18)岁;病程11~35 h,平均(23.04±10.12)h。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脑病诊疗全书》[4]中TIA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②符合血浊证的辨证标准,症见言语呆滞、神情淡漠、食欲不振、面无血色,舌淡、苔白,脉迟;③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4分;④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患有造血系统疾病者;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示颅内有出血或梗死灶者;③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或遭受过严重创伤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⑤精神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每天口服1次,每次100 mg。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可继续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治疗。1月为1疗程,用药3疗程。

2.2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化浊行血汤治疗。处方:制水蛭、酒大黄各5 g,荷叶、赤芍各10 g,焦山楂、制首乌各15 g,路路通、虎杖各20 g,决明子30 g。随证加减:脾胃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太子参;气机郁滞者,加郁金、香附;肝肾亏虚者,加熟地黄、肉苁蓉、桑寄生;浊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紫草;血浊致瘀者,加丹参、泽兰;痰湿重者,加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或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每天1剂,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月为1疗程,每1疗程连服3周后停药1周,用药3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临床疗效。根据中风主、次要症状评分进行评定,主症[包括眩晕、偏身麻木、言语謇涩、晕厥、轻瘫]的症状评分按照4级评定标准,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计0、2、4、6分,分数越高表明越严重;次症[包括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的症状评分按照2级评定标准,症状消失计0分,症状存在计2分。疗效百分数=(治疗前总分数-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数×100%。②观察2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检测。③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全血黏度采用毛细管式黏度计测定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采用酚试剂比色法测定。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风脑病诊疗全书》[4]拟定。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显效:60%≤疗效百分数≤94%;有效:20%≤疗效百分数≤59%;无效:疗效百分数<20%,或百分数为负数。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2组治疗前后hs-CRP含量比较见表2。治疗前,2组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含量比较(x±s) mg/L

4.4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TIA属于中风先兆范畴,发病机制与血浊有关,血浊容易化痰致瘀,阻碍血液运行,致患者体内气血逆乱;血瘀产生热毒,侵蚀人体,浊血污脑逆乱脑神,导致TIA发生。化浊行血汤根据血浊的致病特点,畅通受阻脉络、散瘀扶正,能有效减少TIA的发作次数[5]。其中制水蛭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酒大黄味苦,归胃、脾、肝、心经,入血可降压清脂、活血化瘀;荷叶味微苦,有散瘀止血的功效;赤芍味微苦,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之功效;焦山楂味酸,能行气散瘀,常用于瘀血闭经诸证;制首乌味甘、涩、苦,有补血益髓的功效;路路通味苦,可活血镇痛、清热解毒;虎杖味微苦,常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决明子性寒,味微咸,有明目降脂、通便祛浊之功效。全方共奏化浊通脉,行血散瘀之效。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n=35)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血浊证TIA,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并能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治疗后2组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

综上,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血浊证TIA,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液黏度和控制体内的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旃培艳,张临洪,徐武平,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脑动脉狭窄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265-6266.

[2]陈芳,吕海东,秦东香,等.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89-292.

[3]吴婷婷,张桂萍.化浊行血汤对急性脑梗死炎性机制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9):41-43.

[4]王新志,韩群英,郭学芳.中风脑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72-273,205.

[5]葛凤兰,刘亚静,赵荣国,等.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27-29.

(责任编辑:吴凌,刘迪成)

R743

A

0256-7415(2016)10-0038-03

2016-06-21

周立群(1982-),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陈海英,E-mail:chenhaiying1111@sina.com。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黏度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