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散药熨法治疗痰浊阻肺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2016-11-09 09:33黄颖张熹煜何德平宁莉力莫灿辉李慧丽邱先英蓝登科刘紫凝李绵莎崔明明
新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肺型白芥子中重度

黄颖,张熹煜,何德平,宁莉力,莫灿辉,李慧丽,邱先英,蓝登科,刘紫凝,李绵莎,崔明明

1.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广东 广州 510120 2.鹤山市中医院内一科,广东 江门 529700 3.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广东 广州 510500

四子散药熨法治疗痰浊阻肺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黄颖1,张熹煜1,何德平1,宁莉力1,莫灿辉1,李慧丽1,邱先英1,蓝登科2,刘紫凝3,李绵莎3,崔明明3

1.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广东 广州 510120 2.鹤山市中医院内一科,广东 江门 529700 3.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广东 广州 510500

目的:观察四子散药熨法治疗痰浊阻肺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采取分级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分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四子散药熨治疗肺俞。每天2次,治疗1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FEV1较疗前改善,同时也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症状均较治疗前评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子散药熨法治疗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可改善FEV1,提高总有效率,改善部分中医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浊阻肺型;四子散;外治法;药熨法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1]。流行病学显示,COPD患病率、死亡率高居全球死因第4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现代医学针对中重度COPD稳定期有一系列规范治疗方式,除了气管扩张剂外,还包括戒烟、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家庭氧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COPD稳定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对中药汤剂而言,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依靠药物、器械施加于体表经络、腧穴的治疗,药物通过特定穴位既能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又能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协理脏腑的作用。由于药材反复使用、经皮吸收,既可以在治疗中节省药用量,又可以避免胃肠、静脉、肌肉等给药途径带来的毒副作用。作者使用四子散热熨法治疗痰浊阻肺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收效良好,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1)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2],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属于中重度COPD的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的标准: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维持4周以上。(2)中医辨证属痰浊阻肺型: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修订版)》[3]:①咳嗽或喘息、气短;②痰多、白黏或呈泡沫状;③胃脘痞满或腹胀;④口黏腻,或纳呆或食少;⑤舌苔白腻,或脉滑或弦滑。具备①②中的2项,加③④⑤中的2项。(3)如有吸烟史,则对戒烟医嘱有较好的依从性者;(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5)填写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可随访者。

1.2排除标准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胸膜病变等;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系统原发性疾病;合并精神病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的受试者。

1.3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5年1—12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院区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患者,符合中重度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患者,中医辨证均为痰浊阻肺型,共6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7±6.1)岁;平均病程(8.5±3.6)年。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2±5.9)岁;平均病程(9.3±4.1)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4]中重度COPD的治疗方案,2组观察对象均应戒烟及避免暴露于二手烟中,防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接种流感疫苗;Ⅱ级中度COPD患者:规律应用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Ⅲ级重度COPD患者:规律应用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反复急性加重,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必要时氧疗,有心衰时予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1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2.2治疗组在对照组分级治疗的方案上,采用四子散热熨肺俞治疗。四子散热熨治疗法: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各100 g,四味药材均匀混合,加清水20 mL湿化后电子瓦煲加热30 min,使温度达到60~70℃,平分装入两个10 cm×10 cm的布袋中,扎紧袋口,抖动至温度均匀后,以手感不烫为宜。嘱患者取俯卧位,取穴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来回热熨肺俞30 min。每天热熨2次,治疗1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使用意大利科时迈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进行检测,质控达ATS标准。测定并记录治疗前后FEV1、FVC及FEV1/FVC(%)的值。②参照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版《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中“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将COPD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价,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包括:咳嗽、咳痰、喘吸、胸闷、气短、乏力、紫绀7项症状,症状分值从0~3分选择。0分代表无症状,1分代表偶有症状,2分代表间断性、较明显的症状,3分代表持续、剧烈的症状,甚至静息状态下亦发生,影响睡眠、生活等;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3.2统计学方法收集2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8.0统计软件讲行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临床症状改善分值所占100%;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临床控制:急性加重次数减少、临床症状积分改善n≥70%;显效:急性加重次数减少、临床症状积分改善50%≤n<70%;有效:急性加重次数减少、临床症状积分改善30%≤n<50%;无效:急性加重次数减少、临床症状积分改善<30%。

4.2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影响比较见表1。2组治疗前情况:FEV1组间比较t=0.3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FEV1/FVC组间比较t=1.3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FEV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1.9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1.6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t=2.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治疗后,2组值均有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0.9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t=2.0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影响比较(x±s)

4.3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χ2=4.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四子散药熨法对痰浊阻肺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4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情况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7大症状评分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等症状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四个症状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四子散药熨法对于痰浊阻肺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等中医症状有改善作用。

表2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情况比较(x±s)

5 讨论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日渐系统化、规范化,循证医学指导下规范了分级分期的药物使用原则,可使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咳嗽、咳痰、喘息的发生频率大大减少。但从生存质量方面考量,病患自主感觉如疲倦、乏力、气短、畏寒恶风、腹胀等症状却无法单纯依赖分级治疗解决;此外,长期运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除了加重经济负担外,药物本身所带来的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质疏松、易发感染等问题亦是不可忽视的。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可提高免疫力、改善呼吸肌疲劳、抗氧化、缓解炎症、减轻气道重构、改善血液循环等多个方面[6]。除了中药汤剂内服外,以经络腧穴为理论指导的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该病稳定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以四子散药熨为外治手段,开展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学肺胀、喘证范畴,为各类肺系疾患迁延所致,久病肺虚,又反复感邪,病情逐渐加重。该病病程反复,迁延缠绵,积渐而成,虚实夹杂,痰瘀互阻,终伤及气血阴阳,病及五脏,难以根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洪广祥教授[7]曾著文论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其主张“补虚泻实为全程治则”,气阳虚为慢阻肺之本,痰瘀伏肺为慢阻肺之标。肺脾肾三脏虚损为肺胀的内在病因,肺脾肾虚,必致使人体宗气、卫气为病,卫气不固则无以御外,反复感邪;宗气不足,则“施呼吸”无权,“贯心脉行气血”无力,致使痰壅、血瘀。因此,虚、痰、瘀三者互为因果,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外治该病,亦遵循上述原则,培补脾肺,祛痰化瘀。四子散是在肺病常用方“三子养亲汤”基础上加入吴茱萸而成。原方出自《韩氏医通》,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的功效,主治痰壅气逆证。而外用热熨法的四子散,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吴茱萸则各自发挥不同的功用:白芥子入肺经,温肺化痰,快膈健脾,利气散结;莱菔子入肺、脾经,降气化痰,健脾消食化积;紫苏子入肺经,降气消痰,定喘;吴茱萸入肝、脾、胃经,散寒止痛,下气,温中燥湿。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白芥子的主要成分白芥子苷遇水后经芥子酶作用生成强力的皮肤发红剂,有使皮肤发疱的刺激作用,外敷可使皮肤有温暖感觉并使之发红;同时,该挥发油与其他中药同用有促使其他中药透入皮肤、透达至病灶部位的作用[8]。白芥子和莱菔子的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氢酸盐可以舒张气管平滑肌[9],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咳嗽、喘促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紫苏子的平喘活性成分为迷迭香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10];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则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还具有经皮渗透性[11]。加热四子散后,活性成分经挥发油溢出,随热力透达皮肤表面,在温热及白芥子苷刺激下,促使气血运行通畅,助肺“宣降”,扶助正气,驱邪外出,对于痰浊阻肺型的COPD患者尤为适宜。

药摩疗法最早见于清代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书中提出:“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药摩疗法恰是热熨法的前身,选择相应腧穴药熨,则符合“有诸内必行诸外”的中医学理论,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甲乙经》论述了肺俞的主治功效,“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其近迫于肺脏,与肺脏有直接内外相应的关系,为肺脏经气输注之处,可以调节肺脏经气,因此,能治疗肺胀病。大量临床观察中,不论针刺、挑刺以及温灸、药摩等,作用于肺俞均能治疗肺胀病[12]。肺俞治疗肺胀,既可用于肺肾两虚、肺气不足、肺脾俱虚的虚证;亦可用于痰浊壅肺、风寒束肺、肺失宣降的实证。刘霞等[13]研究证实了白芥子涂方刺激肺俞穴处表皮,芥子碱等有效成分较其他表皮组织更易渗透吸收,原因在于肺俞穴表皮角质层薄、电阻偏低,有利于药物透过。刘霞的研究为四子散热熨肺俞穴的临床观察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四子散热熨肺俞治疗2疗程后,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有改善,对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的症状缓解较明显,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该疗法是通过经络穴位调节机体的功能状态,融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发挥了治疗作用整体叠加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李伟杰,罗瑞峰,谢梓正.社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85-58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54-261.

[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修订版)[J].中医杂志,2012,53(2):177-178.

[4]卫生部医政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4)1:69-7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M].北京:出版社不详,2011:87-92.

[6]王丽华.洪广祥运用宗气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继承与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13-14.

[7]洪广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19.

[8]崔淑华,李娜,邢燕军,等.白芥子不同配比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球蛋白及嗜酸粒细胞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11):935-938.

[9]王辉,苑艳霞,邱琳,等.芥子碱平喘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1,42(1):134.

[10]Gu LH,Wu T,Wang ZT.TLC bioautography-guided isolationofantioxidantsfromfruitofPerillafrutescensvaracuta[J].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2:131-136.

[11]严春临,张季,薛贵平.中药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6(1):77.

[12]焦扬,付国兵,张虹,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学术思考[J].环球中医药,2009,2(5):387-389.

[13]刘霞,郭秀彩,林媛媛,等.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生物物理学性质影响芥子碱渗透特性研究[J].中草药,2013,44(9):1111-1116.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63

A

0256-7415(2016)10-0052-04

2016-04-23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立项项目(20152135)

黄颖(1982-),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治疗呼吸疾病。

猜你喜欢
肺型白芥子中重度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巨大肺型P波2例
交感肺型P波
治咳嗽痰喘
射干麻黄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成人风寒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重度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