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6-11-09 09:47朵雄巴晓霞
新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朵雄,巴晓霞

民乐县中医医院,甘肃 民乐 734500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朵雄,巴晓霞

民乐县中医医院,甘肃 民乐 73450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2~3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57%,与对照组(8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LIDP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腰椎生理功能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温针灸;临床疗效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4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主要因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并引发纤维环、髓核中的角化硫酸盐、水以及透明质酸等含量明显下降,影响并减弱髓核张力,以致椎间盘变薄,同时大量增加低分子糖含量而导致原纤维变性物大量沉积,而致其压迫纤维环破裂或者刺激硬膜囊、神经根,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腰部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1]。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行动受限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治疗LIDP的方式较多,但普遍存在易复发现象,笔者所在医院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医针灸治疗LIDP,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研究对随机选取的280例LID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温针灸治疗LIDP的疗效,现将研究过程及结论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0例LID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男78例,女62例;年龄32~65岁,平均(45.6±3.1)岁;病程2月~8年,平均(5.2±1.6)年;病理类型:28例为L3~4突出,67例为L4~5突出,45例为L5~S1突出。对照组男72例,女68例;年龄34~63岁,平均(44.1±2.7)岁;病程3月~10年,平均(5.8±0.9)年;病理类型:23例为L3~4突出,74例为L4~5突出,43例为L5~S1突出。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标准拟定:①脊柱侧弯。腰椎部的生理弧度完全消失,腰椎间盘椎体有明显压痛感且向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幅度受限;抬腿试验显示呈阳性,膝腱、跟腱生理条件反射明显减弱或者完全消失;②下肢受累区域神经感觉迟钝或者过敏,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萎缩;③有受寒湿、慢性腰椎劳损或腰部损伤等疾病史;④X线检查:结果显示腰椎生理前凸、脊柱侧弯消失,病变部位的腰椎间盘变窄且周围椎间盘有骨质增生;⑤腰部疼痛向臀部、下肢方向呈放射性疼痛;⑥发病患者主要为青壮年人群。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LIDP,突出物在7 mm以内;③病程在3月以上;④可积极配合治疗者;⑤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有大块髓核突出;③有手术指征者;④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如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等;⑤患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采用多功能牵引床行牵引,选择胸部及骨盆等部位为主要牵引部位,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体质决定,每天1次,每次30 min,以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3疗程。

2.2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腰带解松;针灸师根据治疗前拍摄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确定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取针灸穴位。主穴:选取椎间盘段及以上、下阶段的夹脊穴;辅助穴位:依据下肢情况选取承山、环跳、秩边、悬钟、殷门、昆仑、承扶、风市、阳陵泉;与此同时,选取阿是穴:若患者下肢疼痛感比较明显,可选取骶骨边缘、患侧椎旁穴位。选定穴位后对穴位点进行常规消毒,针刺点选择夹脊穴时,取毫针呈垂直角度缓慢进针,进针后,毫针顺沿椎板外侧边缘向横突间韧带部位缓慢进入,以针尖进入到椎弓板且患者感觉到有明显麻木感、酸胀感或者触电感时为宜;在阿是穴进针时,进针深度一般以能向下放射时为宜。所选取穴位全部进针后,取一段艾条(长度以3 cm为宜)点燃后插在各个穴位的毫针柄上[3]。温针灸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3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该方法评定治疗前后的腰腿痛程度,基本方法是用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一面标有10个刻度,即共10分,无痛:0分,微痛:1分,轻度疼痛:2~4分,中度疼痛:5~7分,重度疼痛:8~9分,剧痛:10分。让患者根据自觉的疼痛程度在尺上标注。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③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及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29分,分数越低则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

3.2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抬高下肢可至70°以上,恢复正常生活、工作;②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抬高下肢可至50~70°,腰部可自由活动;③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抬腿试验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改善,对日常生活、工作无明显影响;④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或情况更为严重,对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经2~3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  分

4.4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x±s)  分

5 讨论

LIDP属于中医学痹证、腰腿痛等范畴,患者多因肾气亏虚、寒湿侵袭或腰部闪扭挫伤、慢性过度操劳及体位不正导致经络闭阻不通而发病,故临床治疗应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针灸是临床治疗LIDP的主要方法之一,局部针刺能促进周围血管收缩并对机体神经具有刺激作用,使患者应激反应增强,不仅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还能促进局部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使纤维环得到修复[4]。温针灸法是一种将艾灸与针刺结合的治疗方法,插入针柄的艾条在燃烧时释放出的温和热力,可改善局部微循环,达到驱逐风、寒、湿之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温肾健脾及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等效果[5]。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可起到良好的解痉、镇痛、免疫刺激、脱敏、消炎等效果,针刺时直接深入到腰椎间盘被压迫的神经根,可明显缓解神经根水肿或无菌性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处局部的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解除神经根缺血、瘀血等症状,且可促使炎性介质吸收而阻断对软组织的损伤[6]。本临床研究中,笔者选取承山、环跳、秩边、悬钟、殷门、昆仑、承扶、风市、阳陵泉等穴位,这些穴位分布于坐骨神经走向上,借助燃烧艾条的热力经针身传至病灶部位,并扩散至周围病变组织,可进一步提升综合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温针灸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双重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全身、局部的血流状态,减轻腰椎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水肿、充血,减少炎性反应区域,最终改善LIDP临床症状、体征,减弱腰椎、下肢疼痛感,恢复腰椎、下肢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王富明,孙华,张亚敏.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干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68-7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宋明霞,沈友虎,胡长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26-327.

[4]陈栋,王义智,陈大典.针挑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1,22(6):31-32.

[5]郭奋进,林金村.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4):757-758.

[6]谢松林,廖小艳,刘绍梅.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599-600.

(责任编辑:吴凌)

R681.5

A

0256-7415(2016)10-0099-03

2016-06-12

朵雄(1964-),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