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为”字句感情色彩义

2016-11-09 10:36陈依琳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陈依琳

【摘 要】“为”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式中的常见句式,“为”字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复杂的词性,它具有动词和介词的两种用法。将其代入到句式之中,能够发现其意义比较丰富,能够表示目的、原因以及引进受益对象等。本文分析“为+O+V/VP”句中VP所展现的感情色彩义。

【关键词】“为”+O+V/VP;感情色彩义;现代汉语;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86-01

一、研究综述

相对于“把”字句和“被”字句而言,“为”字句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古川裕(2003年) 将为字句和其他句式进行比较,从感受谓语句出发,从揭露出“叫”、“让”、“使”、“令”字句和“为”字句(专指用来暗示心理因素和生理感受的那类)之间有近似双指向性成分的对应关系①。陈伟琳(1999)讨论了“为”字句与双宾语句的变换关系,同时说明了给予类谓语句②。跟据以上研究成果,我发现“为”字句并不刻板,感情色彩义非常丰富,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深入探讨的必要。

二、现代汉语“为+O+V/VP”中VP的感情色彩义

(一)引进受益对象的“为”字句感情色彩义分析

当介词“为”引进受益对象时,动词可为置办类动词、措置类动词、获得类动词、建造类动词或表达类动词等。这一用法的基本格式是“N+为+O+VP”,此种句式是生活中的常用句式。N表示提供服务的人,也就是益处的给予者;O表示接受服务的人,也就是受益对象;VP表示受益行为。从语言学中的语义角度来解释,也就可以说N是施事,O则表示受事。例如:例⑴自从妹妹住校以后,妈妈每天为妹妹送饭。例⑵他为母亲寄了很多补品。

在例句中,例⑴和例⑵中的动词“送”和“寄”都是表示“给予”相关意义的给予类动词。在引出受益者的同时,所为受益者做的事情,也都是有利于受益者的事情。通常,这种句式也隐含着某种目的性的感情色彩。比如例⑵表示母子之间的牵挂和担忧之情,体现出一种“孝”的感情色彩义。

(二)引进目的“为”字句

当介词“为”引进目的时,“为”后面所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为宾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基本格式是“为+O+VP”,通常这一用法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例如:例⑶史密斯为了学习汉语来到了中国。例⑷老李总是为别人的事而奔波。例⑸为了捉拿犯人,他不得不做一名间谍。

在以上的三个例句中,动词都是主动的,在强调突出目的时,可以将“为”字句的部分提前,可以用“为了”表示强调。例⑶中,可以改为“为了学习汉语,史密斯来到了中国。”引进目的的“为”字句的感情色彩,一般都是倾向于“认真努力地去做某事”,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是为了达成这件事情而做,并不能看出主语是出于意愿自愿还是迫于无奈,感情色彩褒贬兼有。但是能够看出对于目的表述的明确性,表现出了施事者的主观意愿。

(三)引进原因“为”字句

李晓琪(1993)曾提到过,当介词“为”后所接的动词为心理动词时,“为”的作用就是“引进关涉对象”,所引进的关涉对象与V/VP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不知道其动作发生的表达。笔者认为,无论关涉对象是否与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有直接关系,都是引起动作行为的原因,我们总结成“为”引进原因的属性,谓语以心理活动动词为主,心理活动的关涉对象便是宾语。例如:例⑹他为他的女儿考试进步而自豪。例⑺学校领导为了违纪事件非常恼火。

以上例子都是表示引进原因的“为”字句,通常这种情况下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义,若是因为好的事情而出现的“为”字句表达的都是“自豪”、“高兴”、“感动”类的褒义的形容词作为动词后的宾语。若是因为不好的事情而引出的原因,通常后面都接表示“贬义”的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来表达句子的语义感情色彩。

三、从认知角度看“为”字句感情色彩义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来说,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有某些共同特征,有的成员就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的共同特征。“为”字句从“受益对象”、“原因”、“目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彼此侧重的感情色彩义不同,引进受益对象着重突出了“为“字句能够带给受事者很强的利益好处,是受益状态下的一系列积极感情的表达;引进原因的“为”字句着重突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示了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引进“目的”的“为”字句则是表达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也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三种“为”字句都是根据“为+O+V/VP”的句式引申而来的。在原型范畴内,都具有各自非常显著的感情色彩义。

注释:

①古川裕.现代汉语感受谓语句的语法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②陈伟琳.由介词“为“的兼容用法引发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9.

参考文献:

[1]古川裕.现代汉语感受谓语句的语法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2]陈伟琳.由介词“为“的兼容用法引发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9.

[3]李晓琪.介词给、为、替——兼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现代汉语“一M比一MVP”构式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