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文(Pro-One)系统随书光盘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2016-11-10 06:27刘安定
图书馆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博文光盘镜像

刘安定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东莞523133)

基于博文(Pro-One)系统随书光盘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刘安定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东莞523133)

介绍博文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详解光盘编目及ISO镜像制作与上传的流程,分析在实践过程中光盘存放、镜像存储、读者答疑、镜像检索等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管理与利用随书光盘的对策。

随书光盘博文系统光盘管理镜像利用

图书馆许多图书诸如TP类、H类等配有随书光盘,光盘存储有文字、图片、声音、程序、表格、视频等数据,构成图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者需要把光盘中的这些数据与图书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整阅读。因此,如何有效管理随书光盘,提供给读者利用,对图书馆来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王玉玉提出验收随书光盘数量,使得图书、光盘数量一致,防止出现有图书无光盘或者有光盘无图书以及图书、光盘错配的现象[1]。周庆林、张正禄利用排列组合技术,对多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比较合理及高效率的优化组合管理模式:使随书光盘作为附件著录→让随书光盘集中按顺序号进行排架→提供网络化服务[2]。李辉分析随书光盘存在隐性拒借的原因,从光盘编目、加工、制定以及完善制度、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管理和利用的对应之策[3]。董世昌对随书光盘损坏的类别与起因进行分析,倡导随书光盘管理实行3个“分离”机制,提出了图书馆要注重母盘建设与镜像备份、共建共享随书光盘网络服务的平台、增强读者的光盘保护意识等对应机制[4]。王利蕊从非书资源共享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网络光盘镜像服务商CD-ICP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运营方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5]。林艺山指出伴随图书馆联盟的崛起,馆际联合为读者利用光盘镜像提供的下载服务变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6]。王冉基于多元回归分析原理,建立预测模型,对光盘镜像的下载量进行预测,使随书光盘的改造工作具备针对性,然后据此剔除老旧、无效的镜像资源,改善存储结构与格式,提升硬件使用效率,向读者提供质量优良的服务[7]。

1 博文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博文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是集随书光盘加工、著录、网络发布于一体的系统,其工作模式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工作客户端、服务器端、检索客户端三部分组成。工作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C/S架构,检索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B/S架构。在工作客户端模块中,随书光盘管理人员利用光盘加工及管理工具进行光盘编目、镜像制作、镜像上传。服务器端模块包含ISO镜像服务器、WEB发布平台,当工作客户端制作的镜像上传到服务器后,经过WEB发布平台对外发布。读者处于检索客户端模块中,通过WEB页面的题名、索书号、ISBN号等检索点,在线检索出相应图书的数据条目,运用网碟虚拟光驱软件(ProG),下载或在线运行ISO镜像,达到利用光盘数据的目的。

图1 博文随书光盘系统工作模式

博文随书光盘系统为光盘业务的运作提供了框架,整个框架内的工作围绕着光盘数据的流动传播来开展。光盘需通过编目揭示,经过制作形成ISO镜像数据,然后上传才可供给读者利用,故光盘编目、镜像制作、镜像上传是整个流程的根基工作,基础打好了,后续的工作才能开展。

2 光盘编目及镜像制作、上传

光盘编目及镜像制作、上传流程如图2所示。光盘编目有3种途径:新建标引信息、从文件导入MARC、从自动化系统导入MARC。第一种途径是对光盘进行原编,须逐个字段手动著录,因与馆藏图书配套的光盘移送到光盘管理处前采编部已做好图书的MARC数据,光盘编目时可以直接套用MARC,故该方法只对非馆藏图书的光盘启用。第二种途径是把采编部交予每批书的MARC数据,通过系统的解析模版,判断中文MARC标识字段215e、西文MARC标识字段300e是否存在、是否为空,存在并且非空则符合条件,将导入系统中,不符合条件的MARC数据不被导入。该方法针对的是每批书对应的光盘,MARC数据量小,解析时间少、速度快,是最常用的光盘编目方法。第三种途径是设置好数据库类别、数据库名、服务器IP、用户名、密码、数据表、MARC字段、ID字段、检索表之后,对所有馆藏数据的MARC进行解析,该方法针对的是所有馆藏图书的MARC,数据量大,解析时间长、速度慢,通常并不使用。

镜像制作有4种途径:从光盘创建、从目录创建、引用已有的镜像文件、引用服务器文件。第一种途径是把光盘放入光驱,选中在系统中检索出的该光盘记录后,直接把光盘数据制作成ISO镜像。第二种途径是把对应于系统记录且存在于本地计算机的文件制作成ISO镜像。第三种途径是引用对应于系统记录且存在于本地计算机的ISO镜像。第四种途径只适用于要镜像制作的光盘已经具有镜像文件并且该镜像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中。

ISO镜像上传到服务器有3种途径:通过设置直接上传、通过工具手动上传、通过设置定时自动上传。第一种途径是通过配置使镜像文件制作完成时不保存在本地计算机,自动通过镜像传送器上传到服务器端,无需手动进行上传的操作。第二种途径是制作镜像时先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上传时在镜像传送器中选中要上传镜像进行传输。第三种途径是制作镜像时先保存在本地计算机,设置好自动上传的时间点,到点时系统通过镜像传送器自动把镜像上传到服务器。

图2 光盘编目及镜像制作、上传流程

博文随书光盘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模式,并且所涉及的基础工作如光盘编目、镜像制作、镜像上传等各具有多种操作途径,方便了图书馆光盘工作开展的同时,也为读者获取光盘数据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工作过程中也呈现出来,有待进一步挖掘之处。

3 随书光盘管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3.1忽视随书光盘实物的排列放置,无对应的管理模块

各种非书资料管理系统对随书光盘的排列放置无过多关注,没有提供指导性的方法,博文系统亦无例外。在缺乏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各图书馆从采编接收随书光盘后如何存放全凭个人喜好、个人经验来进行。笔者参观多所图书馆后发现,有的图书馆把光盘制作成镜像上传到服务器之后随意乱放,无章可循;有的图书馆照搬图书排架的方法,接收随书光盘后,按照光盘所贴索书号,参考图书上架的方式,以“从小到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规律,把光盘一片一片地插入到以前接收的光盘里面。前者的问题在于出现光盘镜像损坏等情况时,要从杂乱无章的众多光盘中找出原盘,难度极大。后者的问题在于存在类似图书移架的现象,当某一分类号的随书光盘放满光盘包或光盘箱后,再来一批同类的光盘时,按照中图法的排放方法,不得不进行其他光盘的移动,大量移动光盘是很繁琐的工作。

3.2镜像服务器存储空间逐渐减少,长期需多次扩容

随着图书馆馆藏图书越来越多,随书光盘数量必然逐渐增加,完全制作成ISO镜像所需要的服务器存储空间也会相应加大,发展到一定程度,服务器会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为了继续运作,图书馆不得不对磁盘阵列进行扩容,耗费财力,增加成本。

3.3读者答疑以面对面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

在网络环境下,随书光盘制作成镜像上传到服务器再到读者下载只是一个单向的传播,缺少了读者反馈的流程,读者利用效果怎样、有无遇到什么问题,对图书馆来说很难追踪。由于缺乏专用的光盘交流互动平台,并且图书馆也不重视,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读者亲自到图书馆当面进行咨询才能收集、解决,网络及光盘系统的便利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4图书馆OPAC系统无光盘镜像的链接

图书馆OPAC与博文随书光盘是两套独立的系统,两套系统对同一本书具有相同的题名检索点、相同的索书号检索点及相同的ISBN号检索点。读者在OPAC检索到某本书,欲利用该书的光盘数据,只能再打开博文页面,通过检索点把该书的镜像检索出来然后使用,无链接直接从OPAC检索结果点击到相应图书的镜像页面,须在两个系统重复检索。

随书光盘管理与利用遇到的问题,与博文系统先天不足有关,也与图书馆自身做法的不科学有关。对于前者,可通过图书馆后天的操作补足,而后者则可回归博文系统中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4 对策

4.1以光盘总表作为博文系统的补充,对随书光盘的排列放置进行管理

从采编部接收随书光盘,按随书光盘的索书号,利用排架规律对随书光盘进行排序,使同一批次接收光盘的复盘集中在一起。根据随书光盘总表(见图3),接上一批次随书光盘的最后一个光盘序号,本批次每种光盘的光盘序号逐种加1,如第N+1批最后一个光盘序号为004801,则第N+2批的第一个光盘序号为004802,第二个光盘序号是004803,以此类推。在光盘所贴书标空白处标注光盘序号,按序号顺序,同种光盘一片(或一套)放入制作包,其余的放入复盘包,同时在光盘总表录入此批光盘的序号、索书号、光盘所在包号、光盘数量等,给每个光盘包都编个和光盘总表对应的包号,贴上标签。这种做法有两个优点,一是光盘放入光盘包时不存在类似图书上架的插书、移架现象,直接把新光盘接着上批次的光盘包空余位置放置即可。第二是存在索引,图书与光盘存放位置之间具有逻辑映射关系:图书->索书号->光盘包号->光盘序号,基于这种对应连接,利用光盘总表对光盘实物的放置进行管理。制作某本书的光盘镜像时只需在光盘总表检索出该书的索书号,据此定位到相应的光盘包号与光盘序号,找到光盘,利用博文系统进行镜像制作。

图3 随书光盘总表

4.2实行请求光盘策略及镜像退出机制,节省存储空间

读者对每种光盘不是都有需求,所有光盘种类皆制成镜像上传到服务器会虚耗存储空间。图书馆需要知悉哪些是读者需要的光盘,哪些不是。对于读者需要的光盘,未制作的进行镜像制作,已制作的保留服务器的镜像数据,反之,则不制作镜像,已制作镜像进行剔除处理,节省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做到有的放矢。为此,利用博文光盘系统进行两项操作:第一是实行请求光盘策略,有请求才制作。读者在博文WEB页面检索到书目没有光盘的数据,点击“请求光盘”按钮发送请求,光盘管理员通过随书光盘管理及加工工具接收到请求后,制作上传、发布。第二是实施光盘镜像退出机制,定期统计光盘镜像的使用情况,对零点击率、零下载率的镜像进行删除操作。打开资源管理器(图4),单击“点击率(次)”或“下载率(次)”,所有文件按点击率或下载率升序排列,点击率及下载率都为0的镜像即为读者未曾使用过的镜像。点击“删除文件选项”,弹出删除文件对话框(图5),为避免误删刚制作上传的镜像,通常需要限定制作日期,然后再根据相应的选项删除镜像。

图4 资源管理器

图5 删除文件

4.3利用博文随书光盘系统留言板模块与读者交流

系统的留言板功能使光盘管理员和读者能更快、更方便地交流沟通,其互动模式如图6所示。读者使用光盘镜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留言板留言,图书馆光盘管理员收到留言后再通过留言板把答案反馈回去,所有读者都能看到其他读者的留言及光盘管理员的回复。经工作实践发现,通过时间积累,一些使用光盘遇到的问题比如“镜像损坏,请求图书馆重新制作上传”“镜像大小为0”“打不开镜像文件”“上、下册图书,只有其中一册的镜像”等的解答都能在留言板找到。

图6 交流互动模式

4.4利用856字段使OPAC链接到博文光盘系统镜像

856字段包括可获取文献的电子地址和通过指示符1的值所定义的文献的检索方法。光盘镜像的统一资源地址(URL)在@u统一资源标识子字段列出。指示符1有7种取值方法,OPAC链接到博文光盘系统镜像时该指示符的取值为4,即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方式。指示符2为空,即未定义。

指示符1:检索方法指示符

#未提供信息

0电子邮件(Email)

1文件传输协议(FTP)

2远程登录(Telnet)

3拨号入网(Dial-up)

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7在$y子字段说明检索方法

指示符2:空(未定义)

以《Photoshop CS5数码照片处理208例》的随书光盘为例,通过博文随书光盘系统制作镜像上传、发布后,生成17151的镜像链接,到图书馆编目系统把该链接添加到856@u字段。

例:8564#@uhttp://192.168.166.184:8080/poweb/ metaoid.jsp?metaoid=urn:

METADATA:211014-ISO/17151@z点击此处下载光盘数据

当读者在OPAC检索到该书的书目数据,直接点击“点击此处下载光盘数据”可链接到该镜像的下载页面,只需在OPAC执行一次检索即可。

总之,随书光盘作为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供读者使用,其作用应当重视。博文随书光盘系统为光盘工作的运作提供了架构,其中,光盘编目、镜像制作、上传发布、读者下载利用等环节都具有科学的操作方法,然而,实践中发现光盘排列放置、节省镜像服务器存储空间、读者答疑手段、镜像的跨库检索等方面尚存有待完善之处。通过编制光盘总表、实行请求光盘策略及光盘镜像退出机制、利用留言板模块与读者交流、使用856字段整合OPAC与博文系统镜像解决了相应的难题。

[1]王玉玉.随书光盘的管理[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1):46-48.

[2]周庆林,张正禄.随书光盘管理模式的优化探讨[J].情报探索,2010(4):102-103.

[3]李辉.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隐性拒借探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5):73-75.

[4]董世昌.图书馆随书光盘资源损坏分析及对应策略——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图书馆工作实践为例[J].图书馆界,2013(1):86-89.

[5]王利蕊.论高校图书馆非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以JALIS随书光盘共享服务系统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8):89-91.

[6]林艺山.图书馆联盟随书光盘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模式研究——以福州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为例[J].情报探索,2015(7):97-99.

[7]王冉.运用回归模型构建随书光盘共享平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9):87-90.

刘安定男,198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G254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媒体形势下影像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LX2014398)成果之一。

(2016-06-06;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博文光盘镜像
第一次挣钱
光盘行动
镜像
镜像
光盘小熊
谁和谁好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镜像
光盘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