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路径探讨

2016-11-11 09:15韩丽娜副教授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城镇化

韩丽娜 副教授(新乡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路径探讨

韩丽娜副教授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而新作为要有新理念作为支撑,协调发展理念作为我国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重点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商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部门和销售市场的中间环节,正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重要产业。因此,如何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就成为缩小城镇与农村商贸流通水平差异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并阐述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随后重点提出了整合城乡零散商贸流通网点、建立完善城乡商贸流通制度、快速发展城乡连锁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逐步完善市场商贸流通体系的探索路径,以期对完善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裨益。

协调理念城乡商贸流通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

引言

协调发展理念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而商贸流通作为实现我国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产业,在“十八大”以后迅速发展,网点布局日益扩大,国际商业巨头先后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也在急速扩张。但是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商贸流通一直存在过于零散和规模偏小等问题,也一直延续着小市场、小商贸、小流通的发展格局,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消费环境及农民收入的改善。

我国在协调发展理念中提出了“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政策取向,尽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关系”,从而改善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更好发展。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对提升流通效率、扩大内需、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建设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也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乡从传统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经济结构的关键点,不但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而且可促进农村产业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路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商贸流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而商贸流通产业正符合这一“指导思想”,在促进消费、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商贸流通作为反映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不仅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而且是各类生产要素集结、整合的载体,对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单受到农业经营状态的影响,也要受到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影响。因为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中,商品流通主要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基本生活用户等组成,因此,想要解决好我国的“三农”问题,必须要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农民生产及生活成本,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这也是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统筹路径实现的根本基础。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不但能降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而且能改善农村发展现状,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更是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协调发展理念中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能有效优化城镇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为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提供重要支持。我国要推进城镇化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促进农业发展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实现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

“十三五”期间,通过实现协调发展理念,调整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在商业网点、业态结构、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乡市场严重分割、流通渠道不通畅,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效率,是建设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协调城乡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商贸流通体系主要由流通组织、流通商品、流通渠道、流通方式等要素组成,商贸流通体系根据商品不同主要划分为工业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两类,工业品流通体系又分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日用品流通体系。而商贸流通体系还可根据区域不同,将其分为城市流通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两类。同时,影响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因素也较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其中,内因就是制约城市和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自身原因,主要包括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流通组织化程度等因素。而外因则是影响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因素。因此,为了尽快建设我国城乡统筹的商贸流通体系,就需要统筹内因和外因,内因中企业自身要不断创新、转型、升级,外因中各级政府要在财政、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逐渐迈入了稳定发展时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流通企业本身的升级转型步伐,而且有力地配合了我国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总基调。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补助或补贴等方式划拨适量的财政资金,推动了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例如:国家为鼓励农民消费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在该工程中补贴了占总规模约13%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负担。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向农村地区倾斜,政府加大了对城乡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部门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比如农村公路建设、农产品冷藏设施等。

除了企业自身内因和政府支持外因的影响外,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互联网普及、农村机械化等都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具有影响。其中,产业内的技术创新是提升城乡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因,交通运输、通讯领域的技术创新则可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在商贸流通体系中开展技术创新,不仅可对生产与消费带来一定变革,而且可以促进流通产业在经营制度、流通业态、治理方式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即技术创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流通产业活动时的交易结构、发展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流通产业的活动空间。所以,技术创新这一影响因素,能够促使流通企业经营方法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迈进,不仅影响流通方式,而且能使与流通相关的金融业、信息业、证券业共同迎来快速发展期。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城乡隔离的行政体制,造成城乡差距过大。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力求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弥合的。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城乡分割严重呈现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建设中差异明显、城镇化发展滞后呈现区域化不协调问题,具体如下:

(一)城乡严重分割呈现二元经济结构

协调发展理念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发展潜力的统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以城市化为导向,城乡分割本身就比较明显,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势必要更多地依赖于规模经济,这就使得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城乡或地区分割特点愈加明显。目前,在城乡之间不管是批发业、零售业,还是基础设施都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数量较多,功能较为完善,而农村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分割差距外,城乡流通渠道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城市流通的网点较多,信息通畅,交易成本低,而农村的流通网点较少,缺少完善的流通体系,交易成本明显较高。商品流通渠道是确保商贸流通顺利进行的重要载体,对商贸流通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流通渠道不单单影响商品流向、流量等,还会因其组成情况的不同,对商品交换产生影响。我国城乡流通渠道的差别已经导致零售商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的两难问题,对我国城乡商贸的双向流通造成阻碍。其中,零售产品下乡多采用传统批发模式,一是无法保障产品质量,二是极易出现供应链断裂或一系列售后问题。而农副产品进城则还是在遵循“产地收购—产地集散销售—城乡商贩零售”的交易流程,多数依然处于原始流通状态。同时,城市商品流通主体多为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实力雄厚、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不但能享受国家各项政策支持,而且能获得金融市场的有利支撑。但农村商品流通经营主体实力薄弱,经营规模小,享受国家各项支持政策的机会少,虽然国家已经大力推行“万村千乡”等工程,但支持力度依旧偏弱。

(二)城乡建设中差异明显

首先,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中,物流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物流体系对商贸流通主体合理控制成本、提升服务水平等都有重要影响。建设高效、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流通效率及物流配送水平,可确保物流配送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差异很大。城市里具有大量的大型商业街、综合批发市场,并配备完善的税务、金融、仓储体系,各项物流设施比较完备,能够保障商品交易的顺利开展。但我国县乡两级物流体系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集中的仓储区域和配送中心,多数经营主体为个体经营,规模小且专业化程度低。另外,农村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新常态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其次,各级政府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生产、轻流通,重建设、轻规划”的情况,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缺乏深入研究,并未发挥出政府的服务功能,也缺乏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使农村商贸流通效果并不理想。再次,城市各个贸易市场、超市附近设有金融服务网点,提供存款、提款等金融服务。而农村缺少健全的金融体系支持,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可以享受金融支持的机会少之又少。最后,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业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实施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开展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贸流通主体的经济收益。一方面,多数大中型城市设置了大量的商业网点,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各个商贸流通企业使用不同手段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我国县乡两级及以下层次的个体户小店经营较多,不具备承接大型商业企业入驻的设施,农村地区缺乏集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无法满足农产品和加工副食品流通的需求。同时,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各自为政,连锁网络向乡村延伸严重滞后,远远无法满足农村消费者的要求。虽然近些年国家提出“千镇连锁,万村便利”的发展政策,使农村商贸流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依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依托连锁经营模式向纵深发展。

(三)城镇化发展滞后呈现区域化不协调

协调发展理念重点是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通常来说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然而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推进速度较慢。城镇化发展滞后造成的区域化发展不协调,直接导致农产品流通较为分散,农产品无法形成专门的品牌和产品标准化,无法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也无法形成区域性的商贸流通体系。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整合路径:整合城乡零散商贸流通网点

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农村商贸流通网点过于分散,使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分割严重。因此,必须要合理整合城乡零散的商贸流通网点,促使其发挥商贸流通业强大的规模效益。首先,我国农村的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农产品物流多数为农民自行解决或借助小商贸流通组织解决运输问题。因此,把原有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服务店合并成为商贸流通服务网点,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综合性、独特性的商品批发市场,为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创造最佳条件和市场氛围。其次,可以设置新的商贸流通网点,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私人资本进入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中,创建大规模、相对集中的商贸流通服务网点,以提高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各商贸流通网点进行整合时,要为其组建统一的采购、存储、销售流通体系,有效激发城乡消费潜力,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统筹发展。

(二)制度路径:建立完善的城乡商贸流通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换挡增速、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深入,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多重挑战,而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地区和行业垄断情况也在不断加剧。因此,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城乡商贸流通制度,确保商贸流通体系向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也是实现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制度路径。首先,多数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因自身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各金融机构出于资金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向这类企业开展贷款业务,制约了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要落实政策逐步拓宽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商贸流通企业,金融机构应该给予相应信贷支持,对其生产的产品也可给予赊销支持。其次,我国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依然采用家庭经营模式,生产的产品无法形成品牌优势。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市场中受到青睐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不断向上游和下游拓展业务,大力支持其建立农产品品牌及质量安全体系,为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创设良好条件。最后,我国应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改革,将农产品的生产要素进行适当集中,组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采用现代技术改造、管理农业,为农产品流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三)优化路径:快速发展城乡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是实现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优化路径。首先,县级、乡级、村级地区除了发展超市、百货店之外,可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发展便利店、专卖店等连锁经营形式,促使城乡商贸流通呈现出多样化竞争。其次,政府部门可鼓励支持商贸流通主体在县、乡成立直营店,可推行加盟经营形式,对已有从事商贸流通的夫妻店、个体店实行优先加盟待遇。从而更好地展现连锁经营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既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也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农村地区的超市、百货店铺等连锁经营模式,可充分发挥其流通优势,鼓励其从本地区收购农产品,从而有效解决当地农产品流通问题。促使区域流通市场运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基础路径: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点,通过城镇化建设和农民集聚,促使农民组建规模化的生产团体,改善农户生产分散情况,加大城乡物流的集聚性、规模性,为统筹商贸流通发展打下经济基础。同时,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促使各类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从而降低商贸流通的交易成本,为合理配置商贸流通主体资源、创设合理的流通体系结构提供重要支持。因此,我国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五)政策路径: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统筹商贸流通体系的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是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政策路径。首先,政府应重点加强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尽快建设农村流通市场和网络,完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生产规范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有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其次,逐步完善城镇商业网点和服务设施,确保新建立的商业区和综合服务设施所占比例不低于整体建筑的10%,使更多的城镇居民实现便利、安全、放心消费。最后,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培育各种流通企业,不单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让其发挥强大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也要重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从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以满足消费者临时性、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发挥商贸流通服务的巨大影响力,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的协调发展。

结论

协调发展理念是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未来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正是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点。虽然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坚持整合路径、制度路径、优化路径、基础路径、政策路径的发展方向,必然能够实现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发展,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协调发展新理念进入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

1.熊小林.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城乡利益格局的交点、难点及城镇化路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与展望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经济论坛”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

2.雷锋刚.一体化视角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7)

3.黄承伟,覃志敏.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扶贫机制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民创业园产业化扶贫案例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5)

4.杨一涛.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的约束机制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12)

5.叶裕民,焦永利,朱远.统筹城乡发展框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路径研究——以成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5)

6.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

F724

A

韩丽娜(1982-),女,河南省新乡市,硕士,新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城镇化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商贸流通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