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商贸流通的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11 09:15郑州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郑州450064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王 涛(郑州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郑州 450064)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的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涛
(郑州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郑州450064)

当前,我国区域商贸流通需要进行变革,而变革的核心无疑是流通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区域商贸流通均衡发展的建议。

流通业流通效率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商贸流通业

学术界将商贸流通业定义为商品流通及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因此可知,商贸流通业涵盖了零售及批发业、仓储业,并且延伸至交通运输等行业(崔艳红,2015),是经济领域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工业同农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崔艳红,2015)。商贸流通程度影响着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逐渐成为衡量我国综合国力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二)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市场作用的结果,并在之后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性作用。此外,又因为商贸流通业同商品的流通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区域的生产模式,比如当某一区域的生产规模大于流通规模,便造成资源浪费,而只有通过保持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二者的相互协调,才可以有效提高该区域的生产效率。这说明,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生产模式起着引导和指向性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其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区域消费的进一步提升,由商贸流通的含义可知,商贸流通业不仅仅涉及到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而且对区域的消费方式的影响也比较大,若商贸流通业规模过小,那将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新的消费需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完善还能够为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市场信息,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反之,消费市场信息的发展也会对商家和市场有利,商家可以通过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性宣传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最后,对于我国当前来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地方的优化配置,平衡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商贸流通体系是国家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重要支撑。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区域产业观念和区域经济发展意识,更加注重生产技术在产业链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

(三)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表1 2013年我国各省区市流通效率指数排名

首先,发展规模实现新跨越,覆盖我国城乡双向的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形成。目前,以工业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为主的双向流通渠道正在农村逐渐形成,新的现代化的多元零售形态开始向农村发展。而在城市,则已经形成并开始完善以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店、便利店、生鲜店等为终端的发达的现代流通体系。其次,流通业现代化更加深入。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5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促进网购物流配送业的升级和相关服务的完善。再次,商贸流通的主体逐渐多元。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国际上50余家超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入驻,其余外商零售企业来华开设门店数为16757家,占我国整体连锁零售业的比重为9.5%。而其营业面积为1733.7万平米,占全国总体比例为14.7%。最后,针对商贸流通的现代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我国只对储备粮收购、烟草、食盐等极少数重要商品实施专营管理,其余商品早已开放经营。我国先后出台《反垄断法》、《拍卖法》、《直销管理条例》等涉及流通行业的法律法规。在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以及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三大生产消费交换领域,具备市场调节价位的产品比例均为98%及以上,涉及了22个流通行业21个大类的600多种消费品和11大类300多种生产资料(陈宇峰等,2015)。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的发展效率

(一)各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分析

孙锦等(2015)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我国各主要省市区的流通效率,本文根据其研究结果,计算得出2013年我国各省区市流通效率指数排名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1.我国各省区市流通效率分布不均衡。截至2013年,上海市流通效率最高,流通效率指数为1.9655,效率最低的为西藏的-0.8377,两者相差了2.8032,差值本身已经高于上海市流通效率指数,这表明我国区域商贸流通的发展效率不平衡,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我国31个省区市中流通效率超过1的为上海、天津以及北京,而效率指数在零以上为正值的只有12个省区市,尚不足研究省份的一半。而指数在-0.5以下的省区市则有7个。

2.流通效率呈现不均衡态势。由表1可知,流通效率前三名为上海、天津和北京,这三个地区从地域分布来看,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北部政治文化重要地区;流通效率位于前20名的为湖南、湖北、重庆、安徽、福建等地区,大多为我国东中部地区;而最后3名则是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西藏、贵州、云南。这表明,我国各省市流通效率指数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总体上来看,呈现东部流通指数高、西部流通指数低的特点。

图1 2013年我国各区域城镇化率

图2 2013年我国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表2 2011-2013年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分析

(二)各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的发展

周科(2015)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效率的发展程度,文章运用流通业的投入、产出等指标构建了流通效率指标评价体系,其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商贸流通综合效率以EFF来表示,而技术效率则表示为TE,规模效率为SE。天津、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划分为东部,其流通效率指数平均值为东部平均值;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划为中部,其流通效率指数平均值为中部平均值;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这9个省区市划分为西部,其流通效率平均指数为西部平均值。

1.各区域流通效率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我国各省市在2011-2013年的流通综合效率、流通技术效率及流通规模效率的发展趋势,根据表2结果能够看出,我国各区域流通综合效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动态特点,东部地区的发展特点最为显著,西部地区则发展变化不大。我国东部和中部区域流通技术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流通技术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西部地区近些年来流通技术得到显著提高。从流通规模效率发展来看,全国基本呈现缓慢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东部地区呈现小幅度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合各方面发展特点可以得出,受到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冲击,区域流通效率、流通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经过2012年的调节又恢复上升趋势,各个区域的流通效率指标有所增长。

2.各区域流通效率趋势分析。综合分析我国各区域流通综合效率、流通技术效率和流通规模效率指数,这3项全国平均值均在2012-2013年期间开始上升,这表明2012年开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逐渐恢复,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流通技术效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与原来西部地区较为落后的流通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践证明,我国西部地区运用技术创新有效提高其流通技术效率和综合流通效率,甚至在2012年其流通综合效率高于中部地区,呈现良好的上升发展趋势。从流通综合效率和流通技术效率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东中西部有差距但差距较为平均,而差距较大的是各地区间的流通规模效率,东部地区流通规模效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近年来,西部地区流通规模效率虽有上升但仍达不到全国平均值。2012-2013年期间,我国中部地区流通规模效率平均值上涨0.02%,而西部地区仅上涨0.011%,增长指数还不足中部地区的一半,这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应加强流通规模的发展。同时期东部地区的流通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相反在规模效率方面呈缓慢下降态势,这表明东部地区在长期高速发展后其流通规模逐渐趋于平稳,再加上国家战略布局逐渐向内地区域转移,我国商贸流通行业也呈现转移趋势,未来中西部商贸流通规模会逐渐增大,我国各区域商贸流通效率会趋于平衡发展。

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城市化和市场化水平存在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区城乡人口构成存在显著差异,2013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仍不平衡,各区域的城镇化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因为城镇化率是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所以可以得出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西部地区相比于东、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为落后。而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较低,则会影响其一系列的诸如人才引进、基础设施以及交通条件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最终也会影响一个地区商贸流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经济基础稳定,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该区域的经济建设,从而该地区商贸流通效率较高。我国东部地区本身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发展商贸流通业最早的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不断完善的市场体制使商贸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属于内陆省份,再加上经济开放、政策水平等程度较低,造成商贸流通业发展起步晚、速度较慢,与东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二)地理区位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自我国加入WT0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东部地区成为各项经济战略开展的试点地区,因此东部沿海城市掌握世界最前沿的经济信息和先进技术,这就造成东部地区信息化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利于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的快速提升。东部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还给交通运输带来优势,贸易往来中水运成本省去了空运和陆运成本,使资金得到有效节约,并有效提高东部地区的流通效率。中、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深处,不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天条件,尤其是发展对外贸易,缺乏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长期造成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如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再加上本身自然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经济发展较慢,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制约了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从思想观念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的限制,对先进经济理念的获取和认同往往晚于东部地区,造成在发展商贸流通业中缺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技术,制约了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三)经济结构存在差异

1.生产结构的差异。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各地区生产总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生产总值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东部地区具有强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商贸流通业的含义来看,包含物流和零售批发等在内的商贸流通业无疑属于第三产业,而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还较为落后,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2.消费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沿海城市较多,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该地区接受超前思想的能力较强,造成东部地区人们具有超前消费观念和习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东部地区消费总额达到224968.1324亿元人民币,西部地区则为127622.3548亿元人民币,东部地区的消费水平和能力远远超出西部地区,而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实发展水平来看,我国西部地区人均年收入较东部地区低、生活水平虽显著提高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这些原因都限制了居民购买和消费能力,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商贸流通水平发展缓慢。

(四)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加工制造业的扩张需要流通业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这就表明在后工业化时代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应比加工制造业更高。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发展新型工业,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国内投资和出口贸易,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新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并进入工业化后期,而中、西部地区其工业化水平较低,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业化后期。综合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逐渐超越工业水平,形成工业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形式,因此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较高的原因是较早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中、西部市场经济体系。针对中、西部地区市场经济改革实践起步晚、发展缓慢、其先天优势不足等问题,应加快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消除体制方面存在的制约和阻碍,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努力打破区域性的市场分割,使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商贸流通体系。在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会逐渐增高,反过来又将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将有效提高我国商贸流通效率(普丹萍,2014)。

(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要加快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并促进第一、二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要科学规划我国各区域的发展,重点发展每个区域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在优势产业的发展下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最后,学习引进和开发新型能源和新型技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深入优化与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坚实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三)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实现商贸流通效率提高的重要前提,针对我国中部、西部区域内各省区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保守思想,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加快创新发展理念的传播,积极引入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经济理念。其次,继续深化区域之间的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形成固定的、制度化的交流机制,以发达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刺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四)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首先,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引导,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科学规划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蓝图,将商贸流通的发展纳入发展战略,积极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和信息等各方面服务。其次,政府要加大对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政策,重点扶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先进业态,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重视现代商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人才支持。

1.崔艳红.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2.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3.孙锦,王宏斐,曹秀丽.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4.周科.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的超效率DEA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5.普丹萍.基于DEA方法的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2013年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课题名称“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视角”,课题编号132400410275;2016年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课题名称“河南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长性比较研究”,课题编号162400410596

F724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