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 实现强军目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11-11 07:25
国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强军胜利长征

何 雷

弘扬长征精神 实现强军目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何 雷

内容提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军事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精神 强军目标

作者:何雷,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回顾红军走过的荆棘之路,重温红军经历的苦难辉煌,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一、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强军目标,就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

长征的胜利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1从长征的全过程看,有两个问题关乎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一是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二是如何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这两个重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一个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正因为如此,党和红军才能够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走打结合,避实击虚,克敌制胜;才能够适时调整战略方向,突出重围,使战略退却转变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进军。历史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违背这一原则,就会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危害和破坏。长征中,张国焘自恃枪多人多,从伸手向党要权到公开分裂党分裂红军,严重破坏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中共中央和包括红四方面军在内的红军广大官兵坚持原则,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毛泽东在总结这段历史时深刻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严峻。敌对势力加紧策动“颜色革命”,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叫嚣“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企图对我军官兵去魂拔根,通过虚无历史、渗透洗脑来模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魂”,动摇党指挥枪这个“根”。习近平主席深刻强调: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越是形势复杂、越是情况严峻,我们越要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维护和绝对服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二、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强军目标,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两万五千里长征,既是红军将士用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更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成功的。长征中,红军不仅要直面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而且随时都要经受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重要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为了苏维埃”“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他们的革命理想;“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坚信革命事业必胜、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他们的执着信念。在这种崇高理想、奋斗目标、坚定信念的鼓舞感召下,红军焕发出巨大凝聚力、旺盛生命力和顽强战斗力。我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2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率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3时,看到有许多冻僵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其中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这样的动人事例不胜枚举。红军将士就是靠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惧风雨,不畏艰辛,前赴后继,奋勇前行,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今年1月,习主席视察第十三集团军,在参观军史馆时,看到红军战士在长征中吃剩下的半截皮带,驻足良久,深情地指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4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80年前,理想信念是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强精神支柱;80年后,理想信念仍将是逐梦圆梦、强国强军的伟大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深刻感悟长征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补足精神之“钙”,铸牢灵魂支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才会高,眼界才会广,心胸才会更宽阔;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浮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政治本色。

三、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强军目标,就是要培育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英勇顽强、不胜不休

红军长征的历史充分彰显了英勇顽强、不胜不休的战斗作风,铸就了人民军队坚不可摧、无往不胜的赫赫军威。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军重兵围堵,红军将士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面对激流险滩、冰山雪岭、沼泽草地,红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和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面对粮弹不济、缺医少药的种种困难,红军将士想方设法克服千难万险,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奉命断后,为掩护中央与大部队安全过江,英勇奋战,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受重伤不幸被俘后,硬是从自己的腹部伤口中把肠子拉出来扯断,壮烈牺牲。包座5战役中,刚刚走出草地的红三十军,面对强敌,连军部的机关干部、宣传队员,甚至炊事员、饲养员,也都拿起武器参加战斗,与凶恶的敌人生死拼杀,取得了胜利。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

长征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战斗力,在武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能创造出以弱胜强的奇迹。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精神和剑;最终说来,剑还是要被精神所征服。”6当年,红军将士凭着无所畏惧的钢铁意志和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习主席深刻指出,培养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即使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在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战争中,大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坚定“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退缩”的意志品质,砥砺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血性胆气,使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融入军人血脉,既做到“不怕苦”,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决不被困难所吓倒;又做到“不怕死”,无论遇到多么凶残的敌人、多么危险的环境,都能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以换取战争的胜利。

四、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强军目标,就是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

长征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除了人民利益,党和红军没有也不允许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长征中,党和红军始终牢记宗旨,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视百姓如亲人,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使沿途亿万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母亲送子从军、妻子送郎出征,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些动人场面至今都使人感动不已。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7长征中,红军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刘伯承和小叶丹彝海结盟、归化寺僧众迎红军、朱德与格达活佛真诚交往等事例早已传为佳话。另据不完全统计,1933年到1936年间,仅四川省参加红军的就至少有15万人,其中通南巴地区参加红军的约10万人,长征途中牺牲的四川籍红军官兵达4万余人;在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通江县王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掩埋着25048名牺牲的革命先烈;通江县有10万多群众参加了地方武装和支前组织,村村建有担架队、运输队和洗衣队,担负着提供给养、保卫后方、支援前线的繁重任务,全县共提供粮食5000万斤,有力支援了红军作战。

长征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所系,是军队力量之源。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队要发展,人民是后盾。今年“七一”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约1.1万多字,107次提到人民,号召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告诫全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主席心中装着人民,党中央心中装着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利益都是最高利益,人民需要都是最高需要;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偏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改变。我军只有永葆人民子弟兵本色和军民鱼水之情,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天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既要缅怀党和红军创造的英雄业绩,还要牢记为革命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为今天幸福生活付出巨大牺牲的老区人民。

习主席深刻指出:“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8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距今虽已时隔80年,但长征的精神穿越时空,长征的价值永世长存。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不仅仅是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像习主席所强调的那样: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引文和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转引自《人民日报》,2006-10-10(6)。

3.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

4.《解放军报》,2016-01-11(2)。

5.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

6.[德]艾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152页,花城出版社,1999。

7.《毛泽东选集》第1卷,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引自人民网,2016-07-19。

(责任编辑:何 荷)

E296.93

A

ISSN1002-4484(2016)10-0004-04

猜你喜欢
强军胜利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坚持就是胜利
强军路上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