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2016-11-11 11:23
新课程(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沈 洁

(上海市泾南中学)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沈洁

(上海市泾南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传统的教案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学习物理,觉得物理是一门十分难学的科目,教授物理学科的教师普遍感到十分难教,教师往往讲了许多遍,学生依然听不懂。“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约瑟夫·特雷纳曼对课堂教学进行测试发现: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能记住41%;讲解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内容的23%;讲解40分钟,则只记住20%。这个实验结论提示我们:给予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受自身控制的无选择性的全盘接收,它具有直接性,而获取则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身内化、加以有选择性地消化和吸收,它具有间接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这样的结论促使我们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

(二)素质教育提出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考虑“练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教材为依据,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能。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于探索学科学案的结构、内容、学案编写的方法、原则,形成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践的措施

(一)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的自主、能动、创造等主体特征必然要表现出来,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如在教学电磁感应时设计如下学习过程:

发电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如果电能够产生磁,那么磁能产生电吗?如果可以的话,那我就能发电了。

2.器材准备: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空心线圈,带铁芯的线圈,变阻器,电键,电源,导线。

要产生磁场,我可以用________。要知道有没有电流,我可以用_________。

发电实验:

先试试书上的实验,再想想你有自己的办法吗?

1.实验: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我完成了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

2.我要记录下我发电的办法。

发电后的思考:

从这些实验中,我发现了只要满足_______的条件,就能成功发电了,太棒了!

此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借助学案导学教学策略,有效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性

学案要以问题的形式编写。一是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动思维、发展思维的功能。二是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三是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新颖)。四是问题的设计要渗透学法,并且操作性要强。一定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通过引导,利用自己的内化过程纠正思维的偏差。

如在教学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时设计成如下学习过程: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1.看书,找一找:汤姆逊发现了什么?你能想象并画出汤姆逊提出的原子模型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哪里像呢?

2.看书,找一找:卢瑟福为什么要做α粒子散射实验呢?认一认:用什么仪器做实验呢?

3.角色扮演:如果我是卢瑟福,我觉得观察到________,就能达到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了。

4.历史重演:模拟α粒子散射实验,我看到了_______。我的想法可能有:A.汤姆逊的观点被我证实了

B.不会吧,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汤姆逊的观点错了

C.可能是偶然,再做做看

我选()

我这样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原子结构模型应该是这样的:____________。

自测:

1.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B.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C.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D.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内

2.卢瑟福通过_____实验,发现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的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可能的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这里,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角色扮演,恰到好处地设计了诸多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还进行了问题分层。

三、主要的成效

(一)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基本思路

整个学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较好地体现了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统一

学案教学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并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落实,通过思路引导,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学案实施中的自学互研,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张晓芳.中学物理学案导学浅探[J].现代交际,2012(4).

·编辑杨国蓉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