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氏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6-11-11 05:27贝剑宏陈荣钟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点穴夹脊根型

贝剑宏 陈荣钟



【针灸探骊】

贾氏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贝剑宏1陈荣钟2

目的观察贾氏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贾氏点穴+常规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两组各有1例脱落,共有98例纳入统计分析。在VAS评分及总有效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贾氏点穴+常规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点穴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小关节不稳等原因引起神经根受压、无菌性炎症刺激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麻木等[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各型中最常见的分型,发病率较高, 占颈椎病的50%~60%。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在常规针灸的基础上,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贾氏点穴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共10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全部病例均为确诊病例。按病人就诊的时间顺序,先编号后查随机数字表,将10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中对照组与治疗组各有1例脱落,均为男性患者因出差退出观察,脱落病例未纳入统计分析,故实际纳入统计分析为98例。治疗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3~58 岁,平均(40.2±5.6) 岁;病程1月~11年,平均(3.7±1.5)年。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24~57岁,平均(40.1±5.4) 岁;病程1月~10年,平均(3.7±1.4)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①具有比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多为阳性;③X线片可见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及骨赘形成等异常改变;④痛点封闭效果不明显(诊断明确者不必做此试验);⑤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一致。

1.3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③接受针灸及点穴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颈椎有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②椎管内占位病变,高位脊髓压迫;③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的患者,孕产妇;④不配合治疗,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者,如服用中成药、消炎止痛药等。

1.4治疗方法

1.4.1针灸治疗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颈椎病取穴[3]:颈椎夹脊、天柱、大椎、后溪。操作:腧穴常规消毒,取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0.30mm×40mm毫针,大椎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予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项、肩臂部传导;其他腧穴常规针刺。留针20min,每隔10min运针一次。

1.4.2贾氏点穴疗法取穴:颈椎夹脊、风池、大椎、天柱、大杼、肩井、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点穴基本手法:①点法(一指点、三指点、五指点),按用力强弱分轻点、中点、重点。节律:一虚二实、二虚二实、三虚二实、五虚二实。②按法:单手单指按法、单手双指按法。③掐法:用拇指甲进行抓切。④拍法:指拍法、指背拍法、掌拍法。⑤叩法:指腹叩法、指尖叩法。首先对患侧指甲根处掐3~5次,然后手法由轻到重点按上述穴位,每个腧穴约1min,一般点穴操作时间10~15min即可。

对照组进行相同的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5 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进行第2 个疗程。治疗前及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均进行评价。

1.5疗效判断标准所有患者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评分(VAS)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评估,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治疗标准判断治疗效果,分别为治愈、有效、无效3个等级评价有效率。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肩疼痛轻,肢体功能改善;未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4]。

2 结果

2.1两组VAS 评分比较经统计分析,数据表明所有患者治疗后VAS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组评分下降更明显,说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例,

注:两组间比较,1)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1)P<0.05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并无“神经根型颈椎病”这一病名,按其症状属“项痹”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卫气不固,腠理疏松,复因劳伤疲倦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导致风寒湿邪乘虚入侵机体,致使项部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发为项痹。

针灸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针刺颈椎夹脊、大椎、天柱、后溪等穴可以疏通颈部阳经经气,调理脏腑气血,舒筋通络止痛。研究表明,颈椎夹脊可影响脊神经与交感神经,针刺颈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缺血缺氧状态,使颈神经功能恢复[5,6]。此外,针刺通过减轻或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微循环、抑制疼痛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从而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7]。《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贾氏点穴疗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在传统指压点穴基础上,根据现代力学原理,采用弹击点穴法,力度大、速率快、气感强、透筋达骨,使气至病所[8]。其采用点、按、切、掐等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使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兴奋,激活细胞因子,消除肿胀,改变无菌性炎症,改善肌肉痉挛[9]。点穴治疗时间较短, 一般10~15min即可,患者易于接受,而且疗效显著,无不良作用,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临床上点穴针灸结合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选择应用。

[1]韦英成,董彤,吴肖梅,等.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5,27(10):65-67.

[2]张卫华.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4-176.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鞠丹,高维滨,张萍萍.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32-33.

[6]陈晖阳,谢怡琳,杨小芬.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0):2180-2182.

[7]徐雯,金成宪.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6):80-81.

[8]陈荣钟,陈耀龙,陈淑慧.点穴与临床[M].深圳: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2012: 8-9.

[9]王磊.点穴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理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350-1351.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项目(No.CXB201111250113A)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深圳 518028);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深圳 51803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34

1003-8914(2016)-20-2980-02

�秋兰

2016-03-25)

猜你喜欢
点穴夹脊根型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