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测: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的治理策略——基于《管理学原理》教学成效与学生满意的实证研究

2016-11-11 02:29张劲松冯慧灵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学习效果

张劲松 冯慧灵

质量监测: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的治理策略——基于《管理学原理》教学成效与学生满意的实证研究

张劲松冯慧灵

质量监测属于反馈环节,对大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认为,质量监测是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的治理策略,是应用型大学进行综合改革效果评价的有力抓手,是应用型大学开展综合改革成效评估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一所应用型大学修读商科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的两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基于教学成效与学生满意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满意。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教授、教学表达、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习效果、教学能力等方面获得了超过半数学生的认同。教师在教学效果与因材施教、教学目的与重点难点、教学气氛与师生互动等方面仍有较大程度的改进空间。

质量监测;综合改革;教学成效;学生满意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学者指出,监测评估是基于已有的教育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凝练与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改进的新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新图景[1],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类型[2],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抓手。监测评估属于反馈环节,对高等学校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监测评估的落脚点是质量监测。来源于学生真实需求反馈的质量监测分析结果,是测评学生满意与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是诊断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治理水平的重要参考,也是高等教育评估适应教育新常态开展监测评估的必然选择。

本文认为,在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质量监测是应用型大学综合改革的治理策略,是应用型大学进行综合改革效果评价的有力抓手,也是应用型大学开展综合改革成效评估的重要举措。本文尝试通过面向一所应用型大学的商科课程——《管理学原理》的修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真实反馈需求,形成了《〈管理学原理〉教学成效与学生满意监测分析报告》,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需要优化和改进的部分,更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更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以期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成效与学生满意

教学成效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可以被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其观察或测量的难易程度与行为的性质密切相关,即与所需要描述的行为——认知的行为、情意的行为和技能的行为等有关。[3]纵观学者们研究教学成效的诸多研究,概括起来大致归属于三种类型[4]:第一种类型,如王异麟指出的教学成效包括学习成就、学习态度和学习认知等三个方面;第二种类型,如黄美容、黄冠达、梁雪萍等指出的教学成效包括认知评价、技能评价和情意评价等三个方面;第三种类型,如王仪旭指出的教学成效包括动作技能、学习技能和学习满意度等三个方面。[5]

满意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其包含的意义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Flammger将满意度定义为需求和需要的应验以及圆满、足够的感觉。[6]Knowles将学习满意定义为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愉快感受或态度。[7]Tough将满意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其中,“满意”表现为高兴的感觉或积极的态度,“不满意”表现为不高兴的感觉或消极的态度;认为学习满意度可以用来解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和参与学习的结果;学习满意度就是在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中,满足其愿望及需求。[8]马芳婷认为,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愉快感受或态度。[9]林家弘认为,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入的学习活动足以满足个人学习上的需求,而产生完美的感受和正向态度。[10]林博文认为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参与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喜欢程度或学生意愿、需求获得满足或目标达成的程度。[11]

二、实证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者编制了“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调查问卷,采用便利式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一所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应用型大学的商科课程——《管理学原理》,面向商科某专业的2个班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3份,回收调查问卷88份,删除无效问卷3份,实际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96.6%。研究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设计了《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量表(学生反馈)》,向学生调查了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10个反馈情境和1个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接受调查的学生需要从5个认同度选项中反馈课堂教学的认同程度,其中,5代表“非常同意”,4代表“同意”,3表示“一般”,2表示“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接受调查的学生还需要从5个满意度选项中反馈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4表示“满意”,3表示“一般”,2表示“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12]第二部分是向学生调查学习效果和学习建议两个开放性问题。

三、监测分析结果

本文研究者使用SPSS.21对8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录入,并使用描述性统计、统计平均数等统计方法进行了监测分析。

1.课堂教学质量信度分析结果

表1 课堂教学质量可靠性分析结果

表1的监测结果显示,课堂教学质量的信度分析结果是Cronbach's Alpha值(信度系数)为0.907,说明调查问卷中设计的10个课堂教学质量反馈情境具有很高的信度。

2.课堂教学质量监测分析结果

表2-1 课堂教学质量监测分析结果(认同程度)

表2-1的监测结果显示,在10个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情境中,学生对“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讲授熟练”“教师教学语言生动、口齿表达清楚”“教师教学方法恰当、教学态度认真”“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出色、善于启发思考”等5个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情境认同程度较高,持有“非常同意”“同意”观点的学生分别占接受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学生的78.8%、70.6%、67.1%、57.7%、51.7%。可见,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教授、教学表达、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习效果、教学能力等方面获得了超过半数学生的认同。尤其是“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讲授熟练”这个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情境没有学生持“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观点,表明教师在讲授课程前进行了认真备课。而在10个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情境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注重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明显”等3个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情境认同程度较低,持有“非常同意”“同意”观点的学生分别占接受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学生的27.1%、28.2%、33%。可见,教师在教学效果与因材施教、教学目的与重点难点、教学气氛与师生互动等方面仍有较大程度的改进空间。

表2-2 课堂教学质量监测分析结果(满意程度)

表2-2的监测结果显示,在“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这个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反馈情境中,持有“非常满意”和“满意”观点的学生占接受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反馈学生的56.5%,可见,超过半数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满意;持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观点的学生占接受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反馈学生的92%,可见,超过九成的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满意。

3.课堂教学质量的开放性问题分析结果

(1)学习效果监测分析结果。通过SPSS.21软件对85份有效问卷中反馈的“学习效果”进行编码分类和多重响应分析,详见表3。

表3 学习效果监测分析结果

表3的监测结果显示,17.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好及非常好,54.3%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一般,28.2%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不好及非常不好。可见,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

(2)学生建议监测分析结果。通过SPSS.21软件对85份有效问卷中反馈的“学生建议”进行编码分类和多重响应分析,详见表4。

表4 学生建议监测分析结果

表4的监测结果显示,29.6%的学生希望课堂讲授时多强调复习重点和考试考点,21%的学生希望课堂讲授按照课本安排进行,9.9%的学生希望考试复习时划出重点与考点,3.7%的学生希望教师多提供复习试题,注重习题训练。可见,高达64.2%的学生学习方法尚未转变为大学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仍然按着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修读大学课程。

四、优化改进建议

本文研究者访谈了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介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详见表5。

表5 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表5的学生学习结果分析显示,从学生学习结果(总评成绩)来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为72.42,其中90分以上(优秀率)占2.84%,80-89分(良好率)占19.81%,70-79分(中等率)占48.11%,60-69分(及格率)占19.81%,60分以下(不及格率)占9.43%,学生学习结果(总评成绩)整体呈正态分布趋势。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商科专业基础课程,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才能在课程学习时产生知识共鸣,而且这门课程对于所有专业的未来希望成长为管理者的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学普遍出于课程安排与修读基础的考虑,将《管理学原理》一般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这些学生由于刚踏进校门,尚未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明晰的认知,且由于大多沿用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方法,往往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课程,造成了修读课程的重考试轻预习的应试现象。根据前述《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反馈监测分析结果,本文研究者提出下述优化改进措施,建议如下:

一是教师要在课堂讲授时不断强调修读《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意义以及修读课程的学习方法,通过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管理学案例,来提高学生修读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坚持开展中期课堂教学调研反馈活动,来获取学生反馈的课程修读需求,从而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二是教师要在不影响课程学习结果的前提下,聚焦重点难点部分,通过组建课程学习兴趣小组,增加课堂案例情景模拟讨论环节,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放慢课堂讲授速度,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注重追踪学生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课程修读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

三是针对学生需求,有所侧重地通过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增加一定的习题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形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外复习的自发式学习习惯,通过课程知识与案例分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未来具有成长为管理者的基本素养。

[1]王战军,王永林.监测评估: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新图景[J].复旦教育论坛,2014(02):5-9.

[2]王战军,乔刚,李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监测评估[J].高等教育研,2015(04):39-42+60.

[3]刘金花,白殿海.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0-92.

[4]练彩霞,辜夕容,刘亚敏,马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54-56.

[5]王仪旭.探讨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对学习情境知觉与学习成效之影响——以网球初学者教学为例[D].台湾:台北市立体育学院,2004.

[6]Flammger,D M.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dary school satisfac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 ED 362077),1991.

[7]Knowles,M S.The modem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1970.

[8]Tough,A.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 NoED033251),1982.

[9]马芳婷.社教机构短期研习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满意度之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1989.

[10]林家弘.大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之研究[D].台北:国立政治大学,2000.

[11]林博文.综合高中对工业类科职业学程学习满意度之研究[J].南港高工学报,1998(17):217-240.

[12]张文彤,邝春伟.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澳门城市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35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独立学院特色管理与改革创新”(粤教规函〔2015〕9号);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度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粤教高函〔2015〕72号)“基于治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5年度广东省教育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监测研究”(项目编号:14TJ10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学习效果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莲心宝宝有话说
浅谈管理学
公安院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